7 月 7 日至 19 日,天外迎来36 名阿塞拜疆青年,正式开启为期两周的“丝路同行”研学之旅。学院提前组建工作专班,统筹课程设计、线路踩点、师资配备与保障;阿塞拜疆师生带着好奇与热情远道而来,双方在欢迎仪式上共同按下启动键,为中阿青年交流写下新的序章。
在津期间,同学们用脚步丈量历史,用镜头记录当下。清晨的五大道静谧悠长,红砖藤蔓在朝阳下泛着柔光,大家轻触墙面,仿佛触摸百年前的中西商旅脉搏;午后走进民园广场,复古拱门与草坪音乐会让“老天津”的摩登余韵扑面而来;夜幕降临,海河游船缓缓前行,两岸灯光倒映水面,古建筑与摩天楼并肩而立,同学们发出阵阵惊叹,纷纷举起手机定格这座城市的开放与包容。
在天津动物园,大熊猫懒洋洋地啃着竹子,金丝猴灵巧地跳跃,同学们第一次近距离观赏“中国国宝”,听保育员讲述濒危物种保护故事;转至北疆博物院,猛犸象化石与恐龙骨架让他们在亿万年时光中穿梭;走进滨海图书馆,波浪形书架与数字阅读仓带来未来感,感受科技让文明焕发的崭新魅力。
传统文化工坊由学院教师与校外名家联合授课,书法、国画、太极三大板块依次展开。同学们提笔写下端庄的“福”字,又在宣纸上点染翠竹与熊猫;晨光中,他们在海河畔缓缓起势,推手云手间体悟以柔克刚的东方哲思。墨香、竹影、拳意交汇,课堂里不时响起掌声与欢笑,友谊在不经意间升温。
这段跨越山海的双向奔赴,将编织两国青年的共同记忆,让文明互鉴的种子随阿塞拜疆青年的脚步一路播撒,为天外再添一抹生动的丝路色彩。
(文字/拱兴晨 李艺辰 李朋 摄影/董泽熠 拱兴晨 李艺辰 李朋 审核/冯鹏 窦文彤 孙倩)
(网页编辑/张明慧 庞轶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