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非遗传播论坛2025·新时代中国非遗与国际传播”学术研讨会在天津外国语大学马场道校区举行,旨在深入探索新时代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推动非遗元素在多元领域的国际传播,吸引了全国高校师生、非遗专家、媒体代表等近百人参加。
开幕式上,天津外国语大学负责人与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相关负责人共同为“非遗多语种国际传播数字平台”揭牌,标志着非遗多语种、数字化传播迈出关键一步。同时,天津外国语大学与未来电视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推动非遗内容在国际媒体平台的传播,提升非遗的国际市场影响力。
会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相关负责人、天津商业大学相关负责人、中国传媒大学外国语言文学院负责人、天津大学教授马知遥、泥人张工作室正高级工艺美术师张玉生、天津外国语大学教授洪畅等专家,聚焦非遗保护的当代挑战、数字化技术应用及国际传播策略等议题发表主旨演讲。
四个平行分论坛覆盖非遗人才培养、数字技术赋能、国际传播实践、文化融合创新四大主题,近60位专家学者就AI、AIGC在非遗数字化中的应用,天津杨柳青年画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成果案例,以及非遗与影视、游戏、体育、文创等领域的融合实践等方面进行探讨。
此次研讨会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深度实践,为非遗保护与国际传播搭建了高端交流平台,为推动非遗在AI时代的创新性发展提供了新思路。今后,天津外国语大学将进一步发挥学科优势,对接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做好教育“三大属性”的体现者、实践者、传播者。
(网页编辑/金倍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