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上午,天津外国语大学中心花园里绿意盎然、生机勃勃,师生志愿者身着绿色T恤穿梭其间,现场洋溢着清新而热烈的气氛,“共建美丽天津,同筑生态校园”启动仪式暨“生态校园里的开学课”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实践教学活动在这里举行。天津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张弢,党组成员、副局长李志军,天津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周红蕾,党委副书记、校长李迎迎出席活动,双方共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并为“天津生态文明国际传播研究中心”揭牌。
来自市委社会工作部、市教委、市生态环境局、河西区生态环境局等单位负责人,以及天津市第四十一中学、河西区马场道小学学生代表,天津外国语大学上合组织天津峰会志愿代表70余人参加活动,共同开启这场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主题的校园开学课。
张弢在讲话中指出,天津外国语大学积极投身生态文明建设相关工作,让学生用实际行动践行了绿色低碳发展理念,也将生态环保理念融入国际化人才培养全过程。希望双方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建好、用好“天津生态文明国际传播研究中心”创新平台,深入挖掘天津市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功案例,发挥“生态文明国际传播”志愿服务团引领示范作用,让中国的生态文明理念在国际舞台上绽放光彩。
周红蕾在致辞中表示,与市生态环境局携手启动共建活动,既是深入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实践,也是推动上合峰会成果转化、服务城市发展与校园治理的重要举措。希望依托市生态环境局的政策资源与实践平台,结合天外多语种、跨文化办学优势,锚定“国之大者”,打造大中小学一体化生态文明育人体系,构建“政策引领、学术支撑、实践落地”的长效合作机制,推动在绿色发展转型、气候变化应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领域进行共同研究,创新国际叙事话语,向世界讲好美丽中国和美丽天津的生态故事。
现场嘉宾共同观看了由天外师生创作的生态主题多语种视频短片《“垃圾”的重生》,上合组织第六次环境部长会天外志愿者代表崔佳豪分享了参与志愿服务的经历与感悟,并与留学生志愿者代表共同发出“无废校园”建设倡议,呼吁全市大中小学生积极行动,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共建清洁美丽校园环境。市教委学生思想教育与管理处处长杨明、河西区生态环境局局长李文共同为天外“无废校园”揭牌。市委社会工作部五处处长郭建静为天外“生态文明国际传播”志愿服务团授旗。
“生态校园里的开学课”——生态环境科普月活动现场异彩纷呈。天津市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生态学博士刘红磊为大中小学生们讲解皂角树等校园特色植物科普知识,天津市环境检测公司高级工程师李莹对天外滨海校区映青湖的水进行现场检测,揭秘水质优劣,同学们边看边学,亲身体验生态奥秘。大中小学生共同参与的“美丽校园”主题画展色彩斑斓,充满想象,生动传递了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绿色理念。在中外制度比较思政课实验室生态文明比较厅里,一个个鲜活的中外生态治理案例比较,更增强了师生对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理解与认同。
据悉,“天津生态文明国际传播研究中心”旨在充分整合学校多语种专业与跨文化办学优势,依托天津市生态环境局提供的政策支持与实践平台,重点在生态文明智库建设、湿地保护国际合作、“双碳”目标下区域绿色发展研究等领域发力,产出一批服务美丽天津建设、支撑国家生态战略的高质量成果,系统翻译、推广天津生态治理成果,为全球生态治理贡献中国智慧和天津方案。
(文字/通讯员 高立军 张健 摄影/记者 马莉 吴敏 内容审核/冯鹏 窦文彤 郑海呐)
(网页编辑/张明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