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报》】127名师生把教室“搬”到上合组织峰会 天外教师团队分享收获 11种语言传递中国声音

来源:今晚报 发布时间:2025-09-10 阅读量:10

【相约上合】《今晚报》报道127名师生把教室“搬”到上合组织峰会  天外教师团队分享收获 11种语言传递中国声音

全文转载如下:

  “在重大活动中,从现场实际情况出发,结合专业知识,临场解决问题,这可能是在讲台上很难让学生直观感受到的内容。通过实践,我们自己提升专业水平的同时,也能让学生体会到什么才是真正的学以致用。”天津外国语大学的老师这样说。

  “能和老师一起参与重大活动的志愿服务,在实际场景中看到老师如何处理问题,如何灵活运用专业知识,能更深地理解,翻译不仅是一种语言的表达,更是情感的交流。”天津外国语大学的学生这样说。

  在近日闭幕的“2025年上合组织峰会”上,127名来自天津外国语大学的师生,用11种语言化作纽带,笔译组高质量完成了会议手册、媒体指引等文件资料的翻译、校对工作,总计达15万字。口译组则被分配至10个工作组,覆盖了峰会全流程各环节,于每一个关键环节传递中国之声。天津外国语大学33名专业知识扎实、经验丰富的多语种教师,承担了23个国家和10个国际组织的全程接待任务,他们成为连接外方代表团与我国接待专班的重要桥梁。老师把讲台“搬”到了国际盛会的舞台,不仅全方位展示了高超的专业水平,还为学生做出了榜样,让一次重要的志愿服务工作成为学习实践的现场教学。在今年的教师节到来之际,参与服务的老师在分享体会时,也认为这次服务盛会不只是一次高强度的实战锻炼,更是一场跨越文化的深度交流,还是一次与学生教学相长的综合能力展示和实践过程。

  在梅江会展中心,翻译团队作为晚宴和非遗展示区的沟通纽带,为各国贵宾搭建交流平台,为讲好中国故事、天津故事、非遗故事贡献了天外力量。负责非物质文化遗产性项目讲解的尹佳和马涛两位老师都说:“在讲解和服务的过程中,我们要随时应答各国贵宾提出的各种问题,还要协调和满足他们的一些小需求。同时,在介绍产品时要考虑到不同的文化和生活差异,用最准确又最能让他们快速了解的表达进行讲解。作为翻译人员,不仅是信息的传递者,也是沟通者、协调者。”

  在新闻中心,翻译团队为1000余名外方记者提供翻译服务,并高质量完成多场新闻吹风会的同传与交传工作。无论是在外宾采访、新闻发布、媒体参访,还是服务保障环节,均赢得了各国媒体的广泛好评。在迎送和参访点位,翻译团队负责接机、送机、接站、送站等翻译工作,是最早上岗、最晚结束的岗位。面对20余个参访点、大量专业词汇以及点位分散、人力紧张、时间紧迫等多重挑战,他们紧密协作、高效配合,圆满完成各项任务,获得外方代表团的高度认可。

  此次峰会翻译工作,天津外国语大学师生以卓越的语言能力、高度的责任意识和温暖的协作精神,用专业和汗水书写了天外人的时代答卷。分享此次收获也成为教师团队在今年教师节最好的庆祝方式。

新闻来源:http://jinwanbaoepaper.enorth.com.cn/jwb/html/2025-09/10/content_87649_2608812.htm

(网页编辑/金倍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