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班双星,照亮生命之路 ——天外第27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博雯校友完成捐献

来源:欧洲语言文化学院 党委学生工作部 国内合作与校友联络工作处 发布时间:2025-09-28 阅读量:14

四年前,在天外校园里的一次造血干细胞采样中,两颗年轻的爱心共同许下生命的承诺;三年前,当同窗好友率先实现捐献,她录制视频送上祝福,也在心底埋下了希望的种子;今年,当这份挽救生命的机遇到来,她毫不犹豫地签字兑现誓言,完成了一场从承诺到践行、跨越时空的生命接力。



9月18日,天外欧洲语言文化学院2023届法语专业校友博雯在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成功完成造血干细胞捐献,成为天津市第458例、学校第27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展现了天外学子代代相传的担当与温度。天津市红十字会给她颁发了中华骨髓库荣誉证书,以表彰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



博雯在校期间担任班长,勤奋学习,乐于助人,展现出优秀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开朗坚韧的性格特质。刚刚入校,她与同窗好友若涵便参加了学校组织的造血干细胞采样,一起加入中华骨髓库,开始书写这场生命接力的故事。三年后,若涵成功实现捐献,成为我校第21例捐献者。深受感动的博雯不仅录制视频为好友加油,更在心中立下“也要像她一样拯救生命”的誓言。2025年,她收到了与一名患者配型成功的消息,还在休婚假的她,毅然放弃休假,舍弃个人的小幸福,完成了这场感人至深的大爱接力。



校党委学生工作部、国内合作与校友联络工作处和欧洲语言文化学院的领导、老师第一时间到医院看望慰问,仔细询问她的身体状况,高度赞扬她无私奉献的善举,并为她赠送慰问信和纪念品。“能够用自己微薄的力量延续他人生命,是我最大的荣幸。感谢母校让我懂得了奉献的意义。”博雯的感言道出了天外学子的共同心声。这种将个人价值融入社会需要的担当精神,正是学校育人成果的生动体现。


自从2006年起,天外坚持每年2次组织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招募,6000余名天外教工、中外学子将生命“种子”留在中华骨髓库,27名学子、校友先后成功捐献,他们的善举被《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等媒体广泛报道。今后,学校将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红十字会工作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相融合,不断提升学生道德修养与责任担当,营造校园善言善行氛围,培养“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青年榜样,积极为人道主义事业贡献力量。


(通讯员/宋雪梅 王臻 内容审核/冯鹏 窦文彤 杨颖)

(网页编辑/张明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