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栾建章、李迎迎:从天津再出发,上合组织发展的三大突破

来源:环球时报 发布时间:2025-09-30 阅读量:10


  上海合作组织(下称“上合”)天津峰会于今年9月成功举办。此次会议不仅承载着总结过往合作成果的使命,更以全球治理、区域合作、机制改革三大创新为核心,为上合未来发展注入新动能,为贯彻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凝聚各方共识、激发合作动能、擘画发展蓝图”三大使命增添新注脚,进一步扩大了上合组织的影响力、感召力、吸引力。

全球治理:从区域平台到全球角色,积极贡献上合方案

当前全球治理体系面临单边主义冲击、地缘冲突加剧等挑战,世界期待上合方案、上合行动。上合作为新兴多边机制代表,正探索全球治理新路径。

首先,践行真正多边主义,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习近平主席在“上海合作组织+”会议上提出全球治理倡议。结合倡议,明确主张:一是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全球治理观,在现行国际机制中,全球南方代表性严重不足,推动金砖国家、上合等新兴机制与联合国深度协作;二是强化多边机制效能,支持上合与东盟、非盟等区域组织建立伙伴关系,聚焦反恐、海上安全等议题,深化多边对话机能;三是创新全球治理工具,推动建立上合参与全球治理的平台,支持全球南方国家参与全球气候谈判、数字规则制定等进程。

其次,提供全球公共产品,填补治理赤字。针对全球发展赤字,上合组织近年来在金融、医疗及其他民生领域持续聚焦发力:一是金融领域聚集资源,搭建平台。中国国开行设立上合组织银联体专项贷款,共同支持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经贸合作、产业合作、中小企业和社会民生等领域项目实施,特别是天津峰会期间同意设立上合开发银行,这是突破性进展;二是医疗领域引领合作,落实惠民合作。中国在本次接任轮值主席国后积极推动卫生健康领域务实合作,截至峰会召开前就已实施“健康快车国际光明行”,并设立中吉、中乌“健康快车防盲合作中心”,切实提升上合组织成员国民众健康福祉;在天津峰会上,提出在上合国家开展1万例癌症筛查。三是可持续发展领域与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对接,在减贫、教育、环保等领域实施“小而美”民生项目。天津外国语大学筹建的“上合青少年语言文化交流营地”,正是通过实际项目践行“上海精神”,打造上合公共产品供给的“天津模式”。

最后,探索争端解决新机制,维护区域安全稳定。针对区域冲突频发、传统安全问题回归的挑战,峰会创新预防性外交机制,如建立预警体系对热点地区进行风险监测、推广元首会晤、外长磋商等高层级对话化解分歧、强化法治保障。成员国领导人再次强调地区安全与稳定的重要性,签署一系列推动安全与稳定的协定,宣布成立上合组织应对安全威胁与挑战综合中心及信息安全中心、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中心、上合组织禁毒中心,并在中亚分别落地,成为上合组织安全合作的又一重大进展,大大提升成员国应对新威胁新挑战的能力,更有效维护地区和平安宁。

区域合作:从安全优先到多元协同,打造经济新引擎

上合成立初期以安全合作为核心,如今正加速向安全、经济、人文的多元协同转型。天津峰会立足新形势下的经济特点,在区域合作领域实现从纸面协议到实体项目的跨越,为当今时代背景下的区域经济复苏提供新动能。

第一,数字经济成为区域合作新增长极,基础设施联通突破瓶颈。峰会将数字经济列为优先合作领域,元首理事会发表关于成员国加强数字经济发展的声明,从而为《上合组织成员国数字化转型行动计划》提供了支持。同时,声明也明确了上合组织加强数字经济发展的八个行动方向,使成员国的数字经济合作有了具体落脚点和抓手;在建设跨境数字基础设施、建立数字贸易规则及数据跨境流动标准、培育数字产业生态等方面加强互联互通,带动成员国数字经济规模实现新突破。

第二,能源与互联互通合作深化,构建“硬联通”网络。在互联互通领域,峰会推动上合互联互通规划落地,明确南北走廊、东西走廊双轴布局建设;能源合作方面,涵盖石油炼化、光伏电站等领域。峰会明确提出继续落实成员国之前签署的一系列协议、构想,加强海关通关、检验检疫、农产品和食品安全领域国际合作,推动国际道路运输便利化进一步发展,切实提升互联互通水平。

第三,地方合作成为区域协同“毛细血管”,天津实践打造合作新样板,为上合组织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本次峰会,中国—上海合作组织绿色产业合作平台、数字经济合作平台、职业技术教育合作中心落地天津,成为实践上合行动的重要抓手。

作为峰会举办地,天津正以“后峰会效应”为契机,推动地方合作走深走实,继续打造更多“天津印记”。在产业对接方面,天津梳理出百余家企业需求清单,重点匹配并推动农产品加工、装备制造等领域合作;在生态合作方面,天津市参与荒漠化治理、跨境河流与湿地保护等项目,成为我国地方践行上合组织命运共同体的新典范;在人文交流方面,天津外国语大学正发挥着汇通上合成员国的人文纽带作用:从承建峰会轮值主席国工作成果清单中唯一专门研究机构“上合组织命运共同体研究中心”担负起智库使命;到设立“上合创新班”“国际中文+人工智能”等特色项目为上合国家输送区域国别、国际贸易、人文交流、国际中文教育等专业人才;还将建设千余平米的上合国家文化体验馆“上合之家”,全景式呈现上合组织“和合共生”的精神内核与发展成就。

机制改革:从扩容到提质,构建高效务实的组织架构

上合自2001年成立以来,历经24年发展,已从最初的6个成员国扩容至10个正式成员国、17个伙伴(含观察员与对话伙伴合并后),成为覆盖欧亚大陆、人口占全球40%多的综合性区域组织。然而,一些机制与现实瓶颈长期制约了上合的效能。天津峰会恰恰以务实高效为核心,推动机制改革实现历史性突破。

首先,组织架构简化打破层级壁垒,扩员效率显著提升。峰会首次取消“观察员”“对话伙伴”两级身份,统一整合为“伙伴”,明确伙伴可通过简化程序转为正式成员国。这一改革大大简化并提速成员身份转换流程。

其次,分层决策机制破解决策困境,核心议题优先推进。针对关键议题,峰会创新采用核心议题与灵活参与模式予以破解。在安全、经济、人文核心领域,由部分成员国倡议形成共识后提交全体会议,其他成员国自主选择参与的模式创新,大大提升上合效率。例如,在数字经济合作框架中,采取求同存异的机制设计,既维护组织团结,又避免可能的停滞僵局。

最后,秘书处职能强化推动务实合作,从协调平台转向协调实操兼顾。天津峰会赋予秘书处更多新任务:一是统筹落实峰会成果,对工作成果清单分类跟踪,定期向成员国提交进展报告;二是设立合作基金,用于推动中小项目快速落地;三是强化与成员国地方政府对接。例如与天津市共建多个合作中心,协调包括友城交流、鲁班工坊、上合青少年“感知天津”研学营等在内的地方项目。

上合天津峰会的全球治理、区域合作、机制改革三大创新着眼未来合作,推动成果从共识转化为实效。三大创新不仅是对上合24年发展经验的总结,更是对未来10年全球格局演变的前瞻。从简化扩员程序到设立开发银行,从数字经济示范区到全球治理倡议,上合正以务实高效、开放包容的姿态,为全球治理和区域一体化贡献中国智慧。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唯有持续提升全球角色、强化区域协同、深化机制创新,才能推动上合组织在新的历史阶段展现更大作为。在三大创新的驱动下,上合必将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重要力量。24岁的上合,正以蓬勃的朝气从天津再出发,向着更加美好的未来,开启充满希望的新航程!

新闻来源:https://mp.weixin.qq.com/s/03Q2VI0_lAq76IGUCjl5ZA

(网页编辑/金倍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