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嘱托,砥砺奋进,不负韶华,使命担当。近日,天津外国语大学2025年赴疆实习支教团组织全体成员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天津大学全体师生的回信及庆祝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为主要内容,开展思想交流会,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将促进民族大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始终,在于田县支教中发挥青春力量。
会上,赴疆实习支教团领队老师带领同学们深入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给天津大学全体师生的回信以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庆祝大会的重要精神,并号召同学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牢牢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始终坚持依法治疆、团结稳疆、文化润疆、富民兴疆、长期建疆,为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新的贡献。
支教团同学们纷纷表示,将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以实际行动书写在于田县支教的新篇章。让我们一起聆听支教团学生代表的心声:
高级翻译学院王珂:
作为一名在于田县支教的研究生,我深感“深化教学改革”与“提高人才质量”的责任。在初中语文课堂上,我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种子播撒在学生们的心田,把教育强国的使命融入每一堂课。我将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积极投身到新疆的建设中去,与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地抱在一起,在支教中,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青春的智慧与力量。
英语学院马毓聪:
在支教中,我主要教授初中英语。外语学习不仅是语言能力的培养,更是沟通世界、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途径。我要把专业所长与国家所需紧密结合起来,要用心教书、用情育人,引导学生们树立自信心和民族团结意识,共同肩负起建设祖国、建设新疆的责任,在推进教育强国、科技强国和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贡献青春力量!
日语学院马熙然:
作为一名支教的美术老师,我要用画笔带着孩子们勾勒草原的辽阔、雪山的圣洁,让他们在色彩中读懂家乡之美;教他们描绘五星红旗与民族团结,让家国情怀在笔墨间生根。把青春的热忱化作点滴行动,用知识与热爱滋养边疆的幼苗,为新疆的美好明天添一抹属于青春的亮色。我还要树立“国之大者”的胸怀,主动了解国家战略方向,在日常学习中培养责任感,努力成为既懂专业、又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
欧洲语言文化学院贾晋懿:
作为一名援疆支教的大学生,我深知教育在建设边疆中的重要作用。我将牢记支教使命,努力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为新疆的孩子们传授知识和技能。通过生动的课堂讲解、丰富的课余活动,让孩子们深刻认识到各民族之间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关系,培养他们的家国意识、民族意识和团结意识。同时,我也会积极为当地的教育事业建言献策,为边疆教育事业的发展,促进民族团结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国际商学院柴溶:
我会把支教工作作为服务边疆、促进民族团结的重要实践,从每一个教学细节做起。在课前提前调研学生的知识基础与生活背景,结合当地特色设计教案。教数学时,我会让知识贴近学生生活;遇到基础薄弱的学生,我会利用课后时间辅导,耐心引导他们跟上进度。我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用耐心和爱心,帮助学生们学好普通话,学好文化知识,与学生们一同携手,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讲好支教故事。
国际传媒学院王晨璇烨:
作为一名支教大学生,我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首先我要当好理想信念的播种者,在课堂教学中生动讲述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故事,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引导各族青少年增强“五个认同”。其次我要当好现代文化的传播者,积极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同时,充分利用所学知识开设兴趣课程,拓宽学生视野,促进文化润疆。最后我要当好民族团结的促进者,要与各族人民交朋友,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我将以胡杨精神激励自己,不畏艰难、甘于奉献,用实际行动为新疆的教育事业贡献青春力量。
国际关系学院倪佳莹:
作为在于田县支教的大学生,我要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不断为当地的教育事业注入新时代的新意与活力;我要以实际行动,在课堂上讲好民族大团结的故事,结合学生们的兴趣点和特长,激励他们志存高远,努力成为祖国的栋梁;我要不断加强个人的学习能力与专业素养,同当地的学生们共同进步,共同成长,一同书写我们在于田县教育中的美好篇章。
国际教育学院刘芮孜:
今后,我会更注重将传统文化、时代精神融入教学,在授课中引导学生讲述时代变迁的故事,让学生在创作中既提升艺术素养,又厚植家国情怀。在支教中,我们要积极宣传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团结,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在学习和工作中,我们要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以实际行动为新疆的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文字/顾洋 摄影/马毓聪)
(网页编辑/张明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