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发展中国家人道救援中的心理支持能力建设研修班一行访津并到天津外国语大学开展教学研修。研修班由商务部主办、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承办、中国红十字会总会训练中心协办,共有来自布基纳法索、约旦、马尔代夫等8个国家的26名研修班成员。校党委副书记胡志刚与天津市红十字会副会长张彤一行会见,天津市和学校相关部门负责人陪同。


教学研修活动在逸夫楼大江厅正式启动。党委学生工作部副部长荣滨向研修班成员介绍了学校红十字会工作的特色做法,依托学校国际化办学特色,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注重将红十字工作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相融合,不断推动课程化发展、项目化管理、国际化育人,实现红十字工作有制度、有作为、有成效、有影响。“四有三化一融合”的红十字青少年工作“外大模式”得到中国红十字会总会训练中心的高度评价。


研修班成员全英文沉浸式体验“青春善言行”(YABC)同伴教育主题活动。在我校红十字会“青春善言行”(YABC)同伴教育项目师资张磊、刘清风及同伴教育者任津雨的带领下,学员们通过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在互动体验和分享讨论中深化了对同理心、积极倾听、非歧视、尊重多样性等核心理念的理解与认同,更进一步思考如何将思维态度的内在转变切实转化为善言善行的实际行动。现场气氛热烈,学员们全情投入,活动结束后纷纷表示,此次体验真切感人、富有启发,对今后在本国开展心理支持与人道救援工作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活动后,研修班成员集体参观了北疆博物院。

多年来,依托学校国际化办学特点,天外红十字会不断凸显国际化育人特色,中外师生志愿者参与无偿献血、造血干细胞采血入库,投身京津冀三地“彩虹计划”、天津市首例造血干细胞涉外采集等志愿服务活动,作为代表参加亚太地区红十字青年峰会、国际亚太青年研讨会,担任“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红十字骨干国际培训营师资,为深化亚太地区红十字志愿者交流合作贡献力量。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秘书长、俄罗斯红十字会会长先后来校观摩红十字会工作,相关工作20余次被《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网、中国教育报、中国红十字报等媒体报道。
今后,学校将继续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进一步完善红十字青少年工作体制机制,创新红十字青少年工作的方式方法,继续强化对外交往,开展文化交流,搭建起国际化人道合作的友谊桥梁,为全球人道主义事业发展贡献更多“天外力量”。
(文字/通讯员 张磊 任津雨 王陈钰 摄影/记者 吴敏 王玥 剪辑/王玥 车嘉纯 内容审核/冯鹏 窦文彤 焦宁)
(网页编辑/张明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