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汇教学新实践,赋能成长新篇章——天外英语学院邀请教育系统优秀校友代表进行经验分享

来源:天津外国语大学 发布时间:2025-10-31 阅读量:11

为充分发挥英语学院校友的资源优势,助力新疆参训学员探索教学改革路径,为新疆英语教育事业注入新的活力,近期,英语学院特邀四位深耕中学英语教学一线的优秀校友重返母校,分别以“深耕新课标,共探教学路——英语教学实践与资源分享”“教坛深耕见真章,聚智赋能送边疆”“数智赋能英语学科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路径探索与案例分析” 以及 “以学科素养为引领,促语言能力全面发展” 为题带来了四场精彩的专题分享。天津外国语大学新疆和田地区教育局基础教育英语教师研修班学员、英语学院300余名学生参加活动。



韩春莉


天津市河西区闽侯路小学教师,一级教师,英语学院2012届校友,河西区英语中心组成员,学校英语教研组长。主持参与国家级、市级课题5项,公开发表论文数篇,多次获得天津市基础教育教育教学成果


韩春莉以自身常态课为样本,重点拆解两类核心课型的教学路径。她详细演示了对话课型与语篇课型的具体授课方法,明确不同课型的教学重点与操作逻辑。结合自身多年教学经验,韩春莉重点分享了“单元整体教学下的作业设计”,结合英语学科新课标要求解读了核心教学理念与实践方向和如何落实新课标的关键策略——单元整体教学下的作业设计研究,并依据“英语活动观”介绍了如何为作业分类。最后,她就如何助力高效备课分享了多类实用资源,其中包括“配套教学APP”“课件制作网站”等。



荆涛


天津市和平区岳阳道小学英语教师,一级教师,英语学院2015届校友,教育部名师工作室成员,天津市小学英语学科青年中心组成员,和平区英语学科带头人。曾获天津市五一劳动奖章、和平区师德先进个人、和平区优秀教师等荣誉,累计荣获国家级、省市级教学竞赛奖项30余项,撰写的多篇论文获国家级、省市级奖项若干。


荆涛以十年一线教学积淀为基石,围绕“课程思政落地、教学评一体化实施、AI赋能传统课堂”三大核心方向,作题为《聚焦·深耕 所见、我见、洞见》的专题分享。他摒弃理论空泛论述,以“问题导向+案例拆解”的方式,从前沿理论到落地实践,精准对接需求:在人教精通版五年级下册《What’s wrong with you?》课例解析中,他详细讲解如何运用AI语音分析系统实现学生发音“一对一”精准纠错;在课程思政的探索中,他以外研版六年级《Our favorite festival is the Spring Festival》的教学设计为例,以“拼图阅读”“节日迷你手册共创”等活动为载体,具象化呈现“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和教学评一体化设计的实施路径。



魏发国


天津外国语大学附属滨海外国语学校英语教师,高级教师,英语学院2015届校友,天津外大教育集团英语名师工作室成员,天津市滨海新区区级骨干教师。参与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科研规划课题、天津市十三五课题。曾获2021“外研社杯”全国中学生外语素养大赛全国总决赛优秀指导教师奖,第十五届全国高中英语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论文评比全国一等奖。


魏发国以高中英语学科为切入点,紧扣“数智赋能”核心,深入剖析如何借助数字技术与智能工具,打破传统教学壁垒。活动重点围绕“单元整体教学”理念,结合实际教学案例,阐述如何整合单元内知识模块,实现教学目标、内容与评价的系统性设计。同时,还针对“教学评一体化”展开探讨,提出数智化手段在学情分析、过程性评价中的应用方案,提供可落地的教学优化思路,助力推动英语学科教学向更高效、更智能的方向发展。



陈平平


天津市南开中学英语教师,高级教师,英语学院2010届校友,天津市首批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政治人才培养工程学员,天津市南开区英语学科骨干教师。曾获第十一届全国高中英语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一等奖。主持或参与国家级、市级课题多项,公开发表论文多篇。多次获得“外研社杯”全国中学生外语素养大赛全国总决赛优秀指导教师奖。


陈平平回顾了新课标英语课程目标演进,解读二语习得领域三大核心理论—— 可理解性输入、注意假设、可理解性输出理论,为实践分享奠定基础。结合十余年高中英语教学经验,他重点分享完形填空“抄学法”。该方法通过科学训练,同步提升学习者语言水平、文化素养等,为完形教学提供创新路径。在技术应用方面,陈平平演示了 AI 辅助英语写作的教学实践过程,展现 AI 对写作教学流程的优化作用,同时通过分享教学课件创作的修订过程,详解 AI 辅助教学设计的方法,为教师提供技术融合方案。


系列分享精准契合了新疆参训学员及学院在校生对英语教学实践认知、职业能力提升的需求,整合校友资源以实际行动贯彻“教育援疆、语言赋能”的工作理念,为推动新疆地区教育与文化事业的繁荣与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文字/通讯员 张璐云 唐若宇)

(网页编辑/张明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