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中旬,当众多2026届大学生刚开启毕业季的求职之旅时,天津外国语大学西班牙语本科毕业生赵磊(化名)已经拿到4个知名大企业的录用通知。能够“抢先一步”,正是因为他在天外学习的是小语种专业,从而成为当前国内企业“出海”十分紧缺的人才。
2025年暑期,上合组织峰会让天津这座城市迎来高光时刻,天外师生也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展现了这所外语特色高校的专业水准和报国情怀。他们的精彩表现,引起了很多人对这所高校小语种专业就业情况的好奇。带着这份关注,记者日前走访了天津外国语大学。
天外小语种人才十分抢手
开学以来,多家国内知名企业陆续走进天津外国语大学,举办校园宣讲会,以期招到心仪的人才。仅从学校9月17日推送的一周宣讲会名单中,便可看出参会企业的雄厚实力:位列“全球安防50强”榜首的海康威视、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一工程局有限公司、海南航空、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天津电力建设有限公司等均在其中。此外,华为、荣耀、小米、北京汽车、宇通客车等知名企业也陆续入校宣讲,向毕业生抛出了“橄榄枝”。为了提升企业在学生中的影响力,比亚迪今年还专门在天外设立了奖学金,用于奖励学业优秀的学生。
从入校招聘的企业需求看,天外开设的法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阿拉伯语、俄语、印尼语、斯瓦希里语等小语种专业备受青睐、需求旺盛。天津外国语大学就业指导中心主任张瑶介绍,头部民企、央国企进校招聘持续多年,而这两年的显著变化是:人才需求量更大了。以往企业招聘人数多为个位数,如今不少企业提出两位数的岗位需求,且薪资待遇普遍看涨。
比亚迪最近3年都招聘了天外毕业生,目前公司有天外校友近40人。比亚迪招聘人员表示,天外的人才培养与公司全球化发展战略高度契合,毕业生不仅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更拥有出色的跨文化沟通能力,这些优势使得他们在就业市场中极具竞争力,能够满足比亚迪对国际化人才的需求。小米国际业务部今年开放了大量适合小语种专业的岗位,其招聘人员透露,截至目前,小米已从天外引进30余名毕业生,他们不仅专业功底扎实,在跨部门协作中也表现突出,并未局限于“语言专才”的定位。
一体化推进提升就业质量
阿拉伯语专业大四学生郑奕珂目前已收到一家央企海外岗位的录用通知。他回忆,当年填报高考志愿时,正是考虑中阿关系持续向好,预判阿拉伯语专业未来的就业机会较多,才选择了这个专业。“从目前情况看,当初的判断是准确的。”他说。
像赵磊、郑奕珂这样本科毕业即就业的学生,在天外小语种本科生中约占一半。根据学校统计,对于2025届小语种本科毕业生,民营企业如华为、比亚迪、小米、奥克斯集团、法本信息、中软国际等是吸纳主力。超过55%的学生签约单位为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上市公司或是高新企业;超半数专业升学率超过40%;近10%的毕业生进入公共服务领域。值得注意的是,小语种毕业生的就业领域与国家战略紧密关联,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语种的毕业生,就业多集中在中国企业重点投资区域。超小语种的“隐形优势”凸显,豪萨语、斯瓦希里语等非洲语种全员就业,且去向明确(以传媒、医疗设备方向为主),充分反映了中国企业深耕非洲市场的人才需求。
至于硕博毕业生就业情况,硕士生多元化就业领域覆盖较广,其中教育领域占比最高,涵盖高校、中小学及培训机构。企业就业的约占45%,其中头部民企占比约20%、国企占比约15%。另外,约10%的毕业生签约机关单位。博士生就业落实率为100%,全部为高校就业。这符合其培养定位,即为高校、研究机构输送高端翻译研究与教学人才,就业集中化体现了培养目标的精准实现。
天津外国语大学校长李迎迎表示,作为我国最早独立设置的八所外语院校之一,天外的小语种人才培养质量获得了用人单位的高度认可。学校就业工作不仅注重拓宽就业范围、拓展岗位数量,更着力“招生—培养—就业”一体推进。这几年,通过设立创新班、微专业、微学历、微世界等创新人才培养项目,提升学生“外语+专业”“专业+外语”的复合能力;创办五所产业学院、一所创新创业学院,提升学生专业实战能力与就业竞争力。
(网页编辑/金倍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