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要闻
{栏目别名}

  • 2022-12-25
    日前,俄罗斯“小鹰”全俄儿童中心(以下简称“小鹰”中心)中文教学工作总结与交流会议在线上顺利召开。我校与俄罗斯伏尔加格勒国立社会师范大学(以下简称“伏师大”)参与“小鹰”中心教学工作的老师们相聚云端,进行了教学工作汇报和经验分享。结合所授课程主题(包括剪纸、国画、书法、音乐、节日、旅游、中国结、奇妙汉字、棋牌桌游、中国传统建筑、中国传统服装、中国古代发明创造等),参会教师分享了自己在“小鹰”中心的工作体会。伏师大汉语系大五学生、实习教师殷娜提供的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度“小鹰”中心开展的第6期至第9期学员班总计172课时,累计学员2567人次,80%的学生能积极参与师生课堂讨论,所有课程均受到学员们的喜爱,汉字课与国画课尤受青睐。中俄双方教师还分享了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教学资源,中方志愿者利用自己的文化背景优势,在线上课堂与学员积极开展文化知识问答,解答关于中国国情与汉语学习的问题。俄方教师线下与学员们进行了多样化的实践活动,包括茶艺、京剧脸谱与扇面绘制、汉语情景对话、中华文化知识竞赛等。老师们还为学员精心编制了汉语日常用语词典。在每位教师看来,他们在“小鹰”中心的教学工作不仅是个人成长
  • 2022-12-24
    【作者简介】冯智强,天津外国语大学翻译与跨文化传播研究院执行院长、研究员,文学博士;天津市高校学科领军人才,天津外国语大学英语语言文学学科“翻译理论与实践方向”带头人、党和国家重要文献翻译与研究创新团队首席专家、中央文献翻译研究基地专职研究员;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翻译史研究会常务理事,翻译文化研究会理事,社会翻译学研究会理事,儿童文学研究会理事,《中译外研究》副主编;倡导的“语言自信”“创译一体的跨文化书写”“林语堂对外话语模式”等在学界有一定的影响。主要研究领域:中译外研究、林语堂研究、中央文献翻译研究、儿童文学翻译研究。【成果简介】论文《孤独而不寂寞的斗士------百岁少年许渊冲的诗书人生》发表于期刊《中国图书评论》2022年第1期,该刊为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ISSN号为1002-235X。该论文系2018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林语堂对外话语建构模式研究”(项目编号:18YJA740012)的阶段性成果。【成果内容简介】百岁少年许渊冲童心不泯,狂而不妄,不断向诗歌翻译、翻译传统和自我命运发起挑战,终生以诗歌、学术与美为伴,同诗书为伍,孤独而不
  • 2022-12-23
    12月18日、21日,《天津日报》和《天津新闻》先后对我校“一带一路”天津战略研究院院长冯雷鸣教授进行了采访报道。冯雷鸣教授结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就天津如何发挥优势,抢抓机遇,进一步壮大经济实力建言献策。 他指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进一步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向世界传递出一个信号,我国对外开放的步伐将越来越快、幅度也将越来越大。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长期发展向好的趋势没有变。天津在区位港口、科教产业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高质量发展潜力很大,在现代服务业等领域面临发展机遇,我们要真抓实干,踔厉奋发,为全面做好明年经济工作开好局起好步。
  • 2022-12-22
    12月17日,我校与“小鹰”全俄儿童中心共同举办“迎新年·话友谊”线上联欢会,此次活动也是我校成功举办的第二届“庆新年·话友谊”中俄文化友好交流活动。“小鹰”全俄儿童中心,我校欧洲语言文化学院俄语系、乌克兰语专业、白俄罗斯语专业师生参加。中俄学子在云端呈现了一场精彩绝伦的文化艺术盛宴。“共庆新年笑语哗,举杯互嘱有屠苏”。本次活动内容丰富,设计新颖,分为《中国新年一点通》《俄语节目串烧》以及《共话友谊》3个主题篇章,既展示了中国特色的传统新年,又呈现了两国瑰丽多姿的民族文化艺术,成为两国学子友谊的盛会。活动伊始,俄方代表介绍了“小鹰”全俄儿童中心的整体情况,以及中心建设以来在汉语教学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我校俄语系2022级研究生黎士奇用流利的俄语介绍了中国传统新年,以及中国人家喻户晓的新年庆祝活动。独具风韵的俄罗斯歌曲、气势恢宏的民族乐器演奏、活力四射的中国舞蹈、声情并茂的诗朗诵,富于地方特色的配音……精彩节目轮番上演,天外学子们争相献艺,歌声与心声交织成一曲欢乐的乐章。文化艺术不分国界。天外学子和“小鹰”全俄儿童中心的学员进行了互动交流,探讨中国年传统风俗,畅谈中俄新年的文化差异,共同
  • 2022-12-22
    12月18日,《经济日报》刊发伊犁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天津外国语大学基地研究员、我校“一带一路”天津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国际商学院教授李名梁文章《为乡村培养更多能工巧匠》。文章指出,长期以来,我国乡村工匠的发展现状不容乐观。“三农”问题关系国计民生,乡村工匠培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相关各方协同深入推进。原文转载如下:为乡村培养更多能工巧匠李名梁近日,国家乡村振兴局、教育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8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乡村工匠培育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立和完善乡村工匠培育机制,挖掘培养、发展、壮大一批乡村工匠,促进农民创业就业,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重要人才支撑。乡村工匠是县域内从事传统工艺和手工业的技能型人才,能够扎根农村,传承传统技艺,促进乡村产业发展与农民就业。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培育乡村工匠,有利于在弘扬传统优质文化的基础上,发掘当地特色产业,助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乡村产业振兴与文化繁荣的双赢。乡村工匠联结起传统技艺与现代化大市场,可凭借自身技能和资源优势,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吸引更多人参与特色
  • 2022-12-22
    12月16日,由全国外语院校科研管理协作会主办、西安外国语大学承办的“第十三届外语院校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高层论坛暨全国外语院校科研管理协作会年会”在西安外国语大学隆重召开。教育部社科司副司长谭方正出席会议,来自全国多所院校的百余名专家学者和科研管理人员齐聚云端。我校副校长余江教授应邀参会并作主旨发言,科研处等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列席会议。余江以“‘区域国别学’理论体系构建宜‘戒急用缓’”为题作论坛主旨报告。报告指出,中国特色“区域国别学”理论体系构建固然应怀有回应时代需求的紧迫感和使命感,却切忌急躁冒进,而应“戒急用缓”,以期行稳致远。余江从学科认识的角度,探讨交叉学科的独立性问题、区域国别学的稳定性问题;从学科要务的角度,明确区域国别学学科建设五点要务,即坚持致用为要、明确现象描述为基、进行成因分析与归纳、做出趋势判断与应对、坚持系统性思维。全国外语院校科研管理协作会成立于2009年,迄今已举办十三届年会。本届年会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是外语院校学习和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实际行动。年会进一步明确了外语院校在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进程中的重要作用,呼吁外语院
  • 2022-12-22
    近日,由天津市大中专学校就业能力研究与实践中心组织的高校毕业生就业观教育工作典型案例征集活动结果揭晓。全市高校100项优秀案例入选《天津市高校毕业生就业观教育工作典型案例集》,我校报送的3项就业案例入选。天津外国语大学坚决贯彻落实教育部和天津市决策部署,把就业工作放到优先位置抓实抓牢,推动各项就业举措稳步落实。学校将以此次入选市级就业观教育工作典型案例集为契机,继续总结经验、提炼特色、选树典型,开展好就业观主题教育活动,引导毕业生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助力毕业生实现高质量就业。(内容审核/暴士蕊 窦文彤 于敬)
  • 2022-12-22
    北京时间12月17日上午10点,国际中文教师奖学金------泰国HSKK口语提高专项线上研修项目举行线上结业仪式。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处长张占奇,继续教育学院党总支书记田芃、院长魏华,项目相关负责人及来自泰国的170名学员参加了结业仪式。结业仪式由海外教育中心副主任葛瑞平主持。魏华代表继续教育学院向圆满完成历时八周学习任务的全体学员表示祝贺。他表示,在当前新冠病毒全球肆虐的特殊形势下,学院组织专业教师团队、管理团队及助教团队全力保障此次泰国HSKK口语提高专项线上研修项目平稳运行。期间安排HSKK线上模拟考试,模拟还原真实考场,让学员亲身体会考试氛围,帮助学生克服因无法来到线下,没有汉语语境而产生的“开口难”心理。他希望各位学员以此次HSKK项目学习为新的起点,不断提高汉语综合运用能力与口语水平,增进对中国文化的了解,让中泰友好世代传承。任课教师代表梁琦对参与课程的学员送上祝福,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能够学以致用,也希望同学们学习汉语的脚步永不停歇,能够在汉语的知识海洋里继续遨游。来自中级班的学员代表罗银龙、高级班的学员代表廖美好、黄思晨分别谈了参加本次课程的收获和感想。同
  • 2022-12-20
    12月10日,中国大学生英语辩论赛(CUDC)全国总决赛的巅峰对决落下帷幕,北京外国语大学代表队摘得桂冠。我校英语学院200115班刘雅楠同学、求索荣誉学院201001班薛子萌同学荣获全国总决赛一等奖。此次大赛历时三个多月。通过校园选拔赛后,在英语学院李正鸿老师的悉心指导下积极备赛,两位同学于9月24-25日参加了华北赛区比赛,荣获地区赛二等奖,成功晋级全国总决赛。全国总决赛共124支代表队,辩手们紧扣辩题、各抒己见、攻守有度、驳立结合,在教育减负、艺术作品归属、职场问题、食品广告等聚焦社会热点的辩题中绽放才思、宏辞论道,两位同学以优异的表现彰显了天外学子的风采。经过五轮循环赛的激烈比拼,在124支参赛队伍中积分排名位列16,晋级全国32强。(通讯员/李正鸿 内容审核/暴士蕊 窦文彤 刘建喜)
  • 2022-12-20
    活动安排内容分享为进一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系列重要论述,浓厚科研氛围,提升教师科研水平和能力,12月13日至16日,欧洲语言文化学院以“守正创新 求真务实”为主题举办了科研提升周活动。学院党委书记安娜、副院长王文倩及各专业骨干教师参会,活动由副院长刘全主持。在科研周活动中,刘全向参会教师汇报了学院2021年年度科研详情。安娜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学院近年来在科研工作中取得的成绩,号召广大教师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焦党的二十大精神,提高政治站位,聚焦外语院校使命担当,锚定努力方向,聚焦高校教师角色定位,理清科研思路,“把过去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能干什么就干什么,转变为国家需要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探索“有组织科研”的欧院模式。王文倩总结分析了学校及学院所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强调全体教师要加强超前意识、创新意识、协作意识,坚持守正创新、求真务实,为学院的科研工作打开新局面、取得新进步、展现新作为贡献力量。在四场线上交流活动中,法语系主任巫春峰、副主任李双、西班牙语系主任陈磊,以及法语系尹婧、齐悦等五位教师代表,分别在教育部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