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要闻
{栏目别名}

  • 2022-09-30
    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际,9月28日,天津市英语课程思政教学实践策略研究精品教研活动暨天津外国语大学教育集团“英语名师工作室”揭牌仪式成功举行。天津市教委一级巡视员孙惠玲,天津外国语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陈法春,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课程研究中心主任赵福楼出席开幕式。全市16个区600余名中学英语教师代表在线参加活动。 孙惠玲在致辞中指出,天津市作为大中小思政一体化的国家级实验区,取得了很多开创性成果。此次活动借助大中小教育资源的融通,以及外大集团化办学的优质资源分享,聚焦课程思政有效实施的关键问题,构建起高校、科研院所与基础教育学校的教研共同体,再次证明高校的学术引领和指导对于基础教育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希望各方群策群力、合力攻关,协同推进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 陈法春对天津外国语大学及教育集团在课程思政建设方面进行的探索以及取得的成果进行了介绍。他表示,天外将认真贯彻落实市教委的要求,发挥高校服务基础教育的引领指导作用,依托教育集团现有的大中小办学平台与资源优势开展课程思政建设,以“英语名师工作室”建设为抓手,搭建天津市大中小学教育改革研究与实践、课程建设、教师教育协同创新的优质
  • 2022-09-30
    为进一步开展好“我为师生办实事”活动,畅通师生间交流沟通渠道,倾听毕业生对学校长远发展建言献策, 9月27日,欧洲语言文化学院组织“我为师生办实事” 暨2023届毕业生座谈会。校党委副书记、校长陈法春出席活动并与学生代表亲切座谈。学院副院长刘全,专业负责人代表张可心、马晓璇,毕业班辅导员与毕业生代表一同参会。会议由学院党委副书记韩菲主持。来自12个专业的毕业生代表围坐一堂, 围绕返校后的工作学习、日常生活、毕业后的职业规划、就业方向、未来人生理想、考研路上的心得体会等逐一交流发言。同学们对返校后学院开展的师生同庆中秋活动和领导老师走访宿舍带来的人文关怀表达感激,对校园生活设施的日臻完善表示感谢。同时,围绕复习考研、就业面试和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提出了自己的意见与建议。陈法春对学生所反映的问题高度重视,与现场的学生代表积极交流,了解相关诉求,耐心细致地解答同学们的困惑,对欧语学子专注学习及未来规划的积极人生态度表达了肯定与赞赏。他表示,学校将根据同学们的意见与诉求,尽快为学生排忧解难,为2023届毕业生铺好未来成长之路。本次毕业生座谈会作为欧洲语言文化学院“我为师生办实事”系列活
  • 2022-09-30
    亲爱的天外小伙伴们: 金秋十月,丹桂飘香。你的国庆假期小长假即将充值到账,假期期间如何度过呢?天外校园国庆系列活动不容错过!为丰富大家的假期生活,校团委联合党委学工部、各学院团委、校院学生组织和各社团精心筹划了一大波国庆假日专属活动。习近平同志《论党的青年工作》精读大赛、2022年社团嘉年华、“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跑步计划、表情包设计创意大赛、“隔空唱响同一首歌”快闪活动……一大波活动正向你袭来,国庆期间期待你的到来! (内容审核/暴士蕊 窦文彤 梁燕) 附件:“青春献礼二十大”校园国庆系列活动一览表
  • 2022-09-30
    【作者简介】白丽茹,博士,英语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心理语言学、应用语言学。主持在研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BYY210)、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19YJAZH001);主持完成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09YJA740085)、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TJWW15-028)、天津市社科界千名学者服务基层活动调研项目(190433)、天津外国语大学重点科研规划项目及教学改革重点项目等各级科研项目7项;出版学术专著3部;代表性核心期刊论文20余篇,其中发表于《外语教学与研究》《外语界》《当代语言学》《现代外语》《外语与外语教学》《外语研究》《心理科学进展》《中国特殊教育》等CSSCI来源期刊论文15篇;学术论文被引总频次710余次,《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长文转载1篇;学术成果曾荣获第十七届天津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天津市第三届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十四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奖、天津外国语大学优秀社会科学成果奖及优秀教学成果奖等各级科研奖励8项。【成果简介】学术论文《大学英语学习者英语写作焦虑诱发因素及表现特征研究》系作者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
  • 2022-09-30
    天津外国语大学深入贯彻落实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以高水平外国语大学建设服务天津高质量发展,发挥智库作用,提升咨政能力,在服务天津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建设的实际行动中彰显天外担当、贡献天外力量。聚焦习近平外交思想,打造高效能治理“津”字招牌。一是以理论研讨汇聚专家智慧。由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和天津外国语大学共同主办“习近平外交思想的时代特征与世界意义”理论研讨会,邀请来自外交外事和国际关系领域的40 多名国内权威专家学者围绕“习近平外交思想的时代特征与世界意义、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全人类共同价值、习近平外交思想与城市国际化和高水平对外开放”等问题进行深入研讨,并就新形势下深化对地方外事工作的规律性认识、提升天津城市国际化水平等研提意见建议。二是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由天津外国语大学和天津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联合举办的“喜迎二十大 外事谱新篇” 天津市“学习习近平外交思想”知识竞赛,吸引了全市干部群众、网民和我校学生的积极响应,4 万余人参与答题,点击量超 10 万人次。三是以学术研究提升育人成效。我校多名专家学者围绕“习近平外交思想”,先后在《光明日报》《中国社会科学报》《半
  • 2022-09-29
    近日,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中国记协)公示了第32届中国新闻奖、第17届长江韬奋奖评选结果。我校翻译与跨文化传播研究院外国语言文学文化研究中心教师王佳音作为导演参与创作的纪录片《新兵请入列》获得本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中国新闻奖是经中宣部批准常设的全国优秀新闻作品最高奖,由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办,每年评选一次。作为业界最高奖项和权威标杆,为促进中国新闻队伍建设、推动新闻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纪录片《新兵请入列》经央视网和中央电视台国防军事频道等媒体播出后,社会反响良好。该片此前已获得中国正能量“五个一百”网络精品工程,中国纪录片学院奖等多个奖项。王佳音老师在本片所涉及的海、陆、空三军相应内容中,主要负责了海军部分的导演工作。(内容审核/暴士蕊 窦文彤 冯智强)
  • 2022-09-29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及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推进落实学校2022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制)订工作,9月22日下午,我校在线召开了2022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审定会。校党委副书记、校长陈法春,副校长余江出席。本科教指委委员、各本科教学单位教学副院长(副主任)、教务处相关人员参会。会议由教务处处长刘建喜主持。陈法春强调,人才培养方案应紧密贴合人才培养目标,一要紧扣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突出能力培养,体现创新性;二要结合我校实际,以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为契机,找准专业定位,凝练专业特色,建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三要优化课程体系,完善培养环节,有针对性的构建与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课程体系。余江指出,人才培养方案是教学实施的基本依据,更是学校落实国家教育方针和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体现。他对各专业培养方案的修(制)订工作给予肯定,并对人才培养方案的进一步修订完善工作进行部署。他要求各本科教学单位依据教指委的意见和建议进行梳理、修改;各单位要以评审者的视角自我审视,凸显方案的合理性、合规性,特别要重点落实实践教学。校教指委委员于会前审阅了全校各专业的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并在
  • 2022-09-29
    9月26日,校党委书记殷奇,校党委副书记、校长陈法春,校党委副书记胡志刚,副校长余江,副校长李迎迎在军训办公室负责人的陪同下,慰问参训教官和跟训教师,看望了全体参训学员。殷奇充分肯定了军训工作的显著成效,赞扬了跟训教师的辛苦付出和陪伴,为校医务室和校红十字会急救队的工作点赞。他希望大家继续坚守岗位,为安全军训保驾护航,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全方位、全过程做好管理服务。他鼓励军训学生记者团继续用镜头和文字记录军训生活的美好瞬间,展现天外学子优良的训练作风。陈法春代表学校向所有参与本次军训工作的各单位各部门表示衷心感谢,高度赞扬了同学们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他强调,要在做好校园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坚守初心、砥砺品质、奋楫前行,圆满完成军训任务。校领导的关心关怀使全体参训学员备受鼓舞、倍感振奋、倍增干劲。同学们纷纷表示,将时刻牢记校领导的殷切嘱托,刻苦训练、逐梦青春,奋力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贡献天外力量!(内容审核/暴士蕊 窦文彤 梁燕)
  • 2022-09-27
    根据教育部社会科学司的通知精神,我校认真开展了202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申报组织工作,邀请专家进行指导,努力提高项目论证质量。经教育部社会科学司组织专家严格评审、面向社会公示,我校国别和区域研究院田庆立老师申报的《战后日本政治思想史研究》(项目号:22YJA770016)、国际传媒学院李楠老师申报的《北宋金石题跋与书画文学研究》(项目号:22YJCZH080)获批立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面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申报,学科范围覆盖广泛,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学校将加强科研项目培育工作力度,鼓励广大教师拓展科学研究思路,以提升学校科研水平和综合影响力。(通讯员/孟昭阳 赵晶 内容审核/暴士蕊 窦文彤 )
  • 2022-09-25
    9月24日,在第五个中国人民丰收节到来之际,新华社天津分社采访我校德国留学生苏慕思,在新华社国际传播融合平台全球连线栏目播发丰收节特别策划节目《德国小伙在华北感受乡村振兴》。视频中,苏慕思跟随记者一起走进天津市宝坻区小辛码头村,在乡村田野间实地感受中国稻作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