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要闻
{栏目别名}

  • 2021-04-02
    3月31日,我校欧洲语言文化学院与天津农垦集团保加利亚公司、云动力(天津)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天津思育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学而思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第一分公司就业实习基地签约仪式在大江厅举行。会前,副校长李迎迎会见企业代表。招生就业处、欧洲语言文化学院负责人出席签约仪式,学院党委副书记韩菲主持会议。李迎迎在会见时指出,校企合作、互惠互赢,既是适应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提升高校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正值“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强力推进校企合作纵深发展,恰逢其时、意义深远、未来可期。欧洲语言文化学院语种众多、特色鲜明,从今年开始学院新增的10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非通用语专业将陆续迎来首届毕业生。感谢企业多年来对学校和学院的支持与信任,希望在给天外学子搭建优质就业平台的同时,未来能拓展更深层次、更多领域合作。签约仪式上,学院党委书记安娜代表全体师生对与会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并简要介绍了学院的发展历程、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及学生就业等基本情况。副院长史亚军代表学院分别与企业代表共同签署校企合作协议。招生就业处处长于敬、欧洲语言文化学院负责人与企业代表共同为就业实习基地揭牌。天津农垦集团保加利亚公司总
  • 2021-04-02
    刘译文 比赛视频3月28日,由北京外国语大学俄语学院白俄罗斯研究中心主办的全国首届白俄罗斯语口语大赛颁奖仪式在线上举行。白俄罗斯前驻华大使鲁德·基里尔、白俄罗斯驻华大使馆一等秘书波德科维洛夫·亚历山大、明斯克国立语言大学白俄罗斯语言与文学教研室主任沃伊诺娃-斯特雷哈·玛利亚等出席颁奖仪式。我校欧洲语言文化学院俄语系负责人国晶、白俄罗斯语专业负责人邬波、白俄罗斯语专业外籍教师沙哈卜·奥莉加与来自全国4所高校的50余名师生共同参加活动。本次大赛包括命题演讲和诗歌朗诵两个环节。自2020年12月以来,我校白俄罗斯语专业积极组织报名,同学们参赛热情高涨,最终有14名同学参加比赛,在寒假期间通过线上教学方式,在专业教师指导下反复训练,精心准备。比赛共决出低年级组、高年级组一、二、三等奖共12名。我校白俄罗斯语专业2017级刘译文同学脱颖而出,以过硬的专业素质和优秀表现夺得高年级组一等奖;2017级李晨曦同学获高年级组三等奖;2019级于子文同学获低年级组二等奖;我校教师国晶和沙哈卜·奥莉加获优秀指导教师奖。白俄罗斯前驻华大使鲁德·基里尔对比赛表示高度赞扬。比赛评委、各兄弟院校白俄罗斯语专业教师及
  • 2021-04-02
    【作者简介】 杨丽娜,通识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教育大数据、个性化学习、智能推荐、精准教研等。 【成果简介】 《基于TPACK框架的精准教研资源智能推荐研究与实践》发表于期刊《中国电化教育》,ISSN:1006-9860,CSSC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9-2020)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文章刊发在2021年第2期。 摘要:教师教研正在从经验导向的传统教研向数据驱动的精准教研转变,实施精准教研资源智能推荐是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一种有效机制。该文基于TPACK框架构建了学科教师教研能力发展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对学 科教师的教研资源需求进行分析,研究构建了TPACK框架下的教研资源库和教研资源智能推荐模型;基于“教 研空间”智慧教研平台,以小学语文学科教研资源智能推荐为例,就教研资源智能推荐涉及的偏好建模、智能推 荐算法选择,以及智能推荐实施等关键问题进行了实践探索。
  • 2021-04-02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引导党员干部继承党的优良传统,弘扬伟大爱国主义精神,锤炼党性,提升修养,3月19日下午,通识教育学院党总支邀请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杨红运教授为全院党员教师作题为《战后民主党派何以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从电影<建国大业>谈起》的党史学习教育专题讲座。杨红运运用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史料,结合电影《建国大业》,讲述了战后民主党派对“第三条道路”的憧憬与无奈,对挥霍民心的国民党政权从希望、失望到绝望,以及对中国共产党从部分认同、疑虑到接受的心路历程,从侧面再现了战火纷飞的年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生动诠释了“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这个历史铁律。与会党员教师纷纷表示,讲座内容深入浅出,鲜活生动,发人深思。要深入学好党史,不忘初心,努力工作,在学思践悟中增进“听党话、跟党走、感党恩”的思想自觉,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建党100周年。
  • 2021-03-31
    3月31日,《天津教育报》头版报道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创新党的理论著作学习研讨模式。文章指出,天津外国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全体思政课教师,创新开展以“全场域、沉浸感、学术型、应用式”为特色的党的理论著作学习活动,以多种方式持续推进新思想权威著作“进教材、进课堂、进师生头脑”,不断激发学生深入思考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真正实现以伟大思想之光铸学生信仰之魂。原文转载如下:外大马院创新党的理论著作学习研讨模式以伟大思想之光  铸学生信仰之魂本报记者 刘佳从教师的“案头”涌入学生的“心头”,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既是当前思政课教学面临的重大课题,也是思政课教师应担起的重要使命。一直以来,天津外国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全体思政课教师,创新开展以“全场域、沉浸感、学术型、应用式”为特色的党的理论著作学习活动,从2020年中开始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专题学习活动就是其中一个缩影,学院以多种方式持续推进新思想权威著作“进教材、进课堂、进师生头脑”。因时而变,构建“全场域”的泛在学习,做到全面系统学学习中,教师们改变传统线下
  • 2021-03-31
    理事会现场3月30日下午,日本武藏野大学孔子学院2021年度理事会以视频会议形式召开。武藏野大学孔子学院理事长石上和敬,我校校长、孔子学院副理事长陈法春,副校长李迎迎出席会议。武藏野大学孔子学院中、日方院长,中、日方理事,日方事务局人员,以及我校孔子学院工作处相关工作人员参加会议。会议由石上和敬主持。理事会全体成员先后听取并审议通过了孔子学院提交的2020年度工作总结和2021年度工作计划。陈法春表示,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肆虐,天津外国语大学与武藏野大学山川异域、风月同天,虽隔海相望,但相互支持,顺利完成孔子学院转隶工作。武藏野大学孔子学院克服困难、创新思路,开展一系列活动,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新的一年里,相信武藏野大学孔子学院一定会再结新硕果。石上和敬表示,希望双方进一步传承在长期合作中建立的深厚友谊,发扬合作精神,进一步将孔子学院办出水平,办出特色。理事会还就后疫情时代如何更好地开展线上汉语教学课程、孔子学院部分办公场所调整等议题开展讨论并达成共识。
  • 2021-03-31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学校统一部署和要求,学校“党史学习教育”宣讲团深入我校驻村帮扶组联系的蓟州区侯家营镇张庄子村和王家堡村开展党史宣讲。“党史学习教育”宣讲团成员、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王淑莉为两村党员干部群众作题为“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来农村建设演进历程研究”的宣讲报告。我校驻村帮扶组组长、国际关系学院党委书记何锐鹰主持了宣讲会。 王淑莉结合农村工作实际,围绕党的脱贫攻坚伟大实践和乡村振兴战略,从1921-1949年、1949-1978年、1978-2012年、2012至今四个阶段,对中国共产党农村建设演进的历史进程进行了系统梳理和深入讲解,展现出中国共产党领导农村建设的百年历史全貌。她强调,改革开放后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新农村建设,从脱贫攻坚再到乡村振兴,政策法规、技术规范、机构队伍不断完善,我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镇建设取得显著成就。宣讲会后,宣讲团成员实地参观走访了我校帮扶建设的张庄子村和王家堡村党群服务中心,与基层干部、群众代表进行了座谈,围绕党史学习教育、农村党的领导及党的建设
  • 2021-03-31
    3月29日,《天津日报》第三版“百年奋斗路 启航新征程”专版刊发文章《让师生从党史中汲取信仰的力量──我市教育系统举行党史专题宣讲报告会》,报道了本场党史专题宣讲报告会在全市教育系统引发热烈反响,为开展好党史学习教育指明了方向、明确了思路。我校党委书记殷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学校将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高标准高质量扎实开展好党史学习教育,在学思践悟中增进“听党话、跟党走、感党恩”的思想自觉,努力为广大师生办实事、解难题,建设有特色高水平的外国语大学,以优异成绩向党的百年华诞献礼。原文转载如下:学党史 悟思想 办实事 开新局让师生从党史中汲取信仰的力量──我市教育系统举行党史专题宣讲报告会“我们党已经发展成为一个走过百年光辉历程、在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执政七十多年、拥有九千一百多万党员的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中国共产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百年恰是风华正茂,要始终站在时代潮流最前列、站在攻坚克难最前沿、站在最广大人民之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日前,市委宣讲团成员、市政协文化和文史资料委员会主任委员史瑞杰,为全市教育系统作党史专题宣讲报告会。在一个半小时的宣讲中,史瑞
  • 2021-03-31
    3月28日,由校团委、教务处主办,高级翻译学院、英语学院、求索荣誉学院、通识教育学院承办的2021全国大学生英语辩论赛校园选拔赛成功落下帷幕。本次大赛于3月11日正式启动,专门成立了由多名英语学科教师组成的学术委员会,设置学院初赛、校级积分赛和决赛三个环节。在承办单位的积极组织下,同学们踊跃报名,共有16支队伍脱颖而出,进入校级积分赛。经过激烈角逐,来自英语学院、高级翻译学院、国际关系学院的4支队伍进入决赛。校长陈法春出席决赛并致辞。他指出,英语辩论是对语言应用能力、逻辑思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多重检验。本次大赛的举办,为同学们搭建了展示自我的舞台,也打开了认识世界的窗口。希望天外学子能够在激烈的辩论交锋中加深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勇于承担起外语人的使命和责任。决赛中,辩手们围绕辩题“THW stop writing the novel”展开唇枪舌战、思想碰撞。最终,来自英语学院的石佳辰、贺怡冉团队凭借有力的立论陈词、出色的攻辩质询夺得冠军,英语学院牛晨、李品阳团队获得亚军,高级翻译学院荣诗意、尼格尔团队,以及国际关系学院岳昕怡、李可团队并列季军。英语学院牛晨、李品阳、贺煜棋,高级翻译学
  • 2021-03-31
    项目名称:教育大数据驱动的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项目类别:一般项目项目编号:B201006804项目主持人:杨丽娜,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天津市中青年骨干创新人才,校级一流本科课程培育项目负责人。研究方向:智慧教育、个性化学习项目介绍:一、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教育大数据应用与实践的不断深入,智慧课堂作为智慧教育实现的重要基础之一,成为当下高校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的主要着力点和实践方向。传统课堂教学不能充分挖掘学生个人潜能,创新思维能力培养与发展受到一定程度限制。智慧课堂是在信息技术支持下,变革传统课堂教学方式方法,把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教学中,构建个性化、数字化与智能化的课堂学习环境,旨在培养多样化与创新型人才。当前教育环境中的学生群体,无时无刻都在与网络发生着连接,尤其是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应用,学习者的认知方式、学习方式深受网络环境影响,传统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已不再适应学习者认知发展需要,在这样的背景下,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急需做出变革。智慧课堂不是信息技术或技术产品与课堂的简单相加,创新智慧课堂教学模式是提升教学效果、改善教学质量、完善教学体制、推动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二、研究思路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