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部动态
{栏目别名}

  • 2021-12-30
    郑茶云与孔院辅导教师12月11日,在韩国仁川大学举办的“第八届孔子学院杯”汉语演讲大赛中,顺天乡大学孔子学院(以下简称孔院)选送的顺天乡大学中文系一年级学生郑茶云一路过关斩将,最终夺魁。从中学就开始学习汉语的郑茶云此前已参加过多次中文演讲赛并获得佳绩,此次面对众多高水平选手,他赛前专程来到孔院求教。孔院派出多名老师热情助赛,从演讲稿内容、语音语调、手势表情、演讲技巧等多个方面对其进行指导。此项赛事面向韩国所有大学生及中学生,经层层筛选,最终7名选手进入决赛。受疫情影响,决赛通过网络直播方式进行,分为自主演讲和现场提问两个环节。郑茶云以“我与汉语之缘”为题进行了精彩的演讲,并对现场提问精彩作答,获得评审组一致好评,一举夺魁。顺天乡大学孔子学院将继续专注于中文教学,满足当地的中文学习需求,进一步加深两国人民对彼此优秀文化的理解和欣赏,促进两国民众的民心相通、文明互鉴。(文/通讯员 陈宝剑 摄影/通讯员 王梓遥 内容审核:暴士蕊 窦文彤 张占奇)
  • 2021-12-30
    12月27日19时,由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主办、天津外国语大学国际传媒学院承办的“非遗文化体验II”线上团组项目开班并在线举行开班仪式。此次项目是国际传媒学院继年初成功完成“汉语桥------非遗文化体验”项目之后的再次启程,共有来自越南、日本、俄罗斯、乌克兰、葡萄牙、意大利等国家的120余名海外人士报名参加。副校长李迎迎出席开班式并致欢迎辞,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处长张占奇参加,开班式由国际传媒学院院长马兰州主持。 副校长李迎迎致辞 李迎迎对来自世界各地的学员表示热烈欢迎,她表示,虽然新冠肺炎疫情阻挡了人员流动,但阻挡不了各位学员学习中文的热情。国际传媒学院为此项目精心准备,“非遗文化体验Ⅱ”项目在保留上次项目的优质课程基础上,还新增了许多非遗课程,课程内容丰富,既有趣味性,又有文化性,预祝大家在本次活动中学习顺利,学有所获,并欢迎大家有机会到天津实地交流学习。 为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本次项目根据学员汉语水平分为初级班、中级班和高级班三个平行班,实行分班教学。开幕式也在三个分会场同步进行,分别由学院党委书记孙雪颖,院党委副书记、院长马兰州,副院长王芳主持。 学院负责同志向学员们介
  • 2021-12-30
    日前,由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主办、我校欧洲语言文化学院承办的“今日中国------汉语语言学习与现代中国生活文化体验”国际中文教师奖学金专项顺利结课,系列课程获得外方高度评价。目前,“我眼中的中国”海报大赛和“我与中国的故事”征文比赛正在紧张的评选阶段。课堂拼图课程回顾本次研修班课程以“今日中国”为主线,分为八个主题,分别从“小康生活”“科技智造”“华夏美食”“好山好水”“文化驿站”“大国名企”“名师名校”“健康中国”展开,内容涵盖当今中国社会、经济与文化等多个层面,丰富多彩、新颖有趣。课程旨在提升学生汉语基础知识的学习和运用能力,将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紧密结合,注重外国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鉴于受众有大部分在职学员,课程充分发挥师资队伍优势,特别设计了“商务汉语”和“汉俄互译”两大特色科目,在教学过程中使用汉语、俄语交替的方式,培养学员作为汉语工作者的实践能力。其中,“商务汉语”包含电子商务、产品差异化竞争、谈判策略等,循序渐进地让学员学习如何运用汉语从事商务活动并了解其中蕴涵的商务文化;“汉俄互译”涉及俄译汉、汉译俄在词汇、句式、标点等方面互相转换的技巧、不同工作场合的翻译
  • 2021-12-28
    12月13日上午,南开大学博士生导师李桂华教授应邀作客我校“求索”高端学术论坛,为国际商学院师生作题为“要素品牌战略研究”的讲座。此次讲座是国际商学院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高水平学术讲座系列活动之一。国际商学院石梅华老师主持,教师代表和全体研究生参加。李桂华阐释了在中国品牌发展与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地位不匹配的背景下,我国品牌应提高国际化经营能力,实现文化、价值、企业理念等方面的全球共振,并从企业战略层面辩证分析了市场导向与品牌导向二者的关系,提出企业可以选择“品牌-市场导向”或“市场-品牌导向”两类混合导向,对品牌进行投入从而提升组织绩效。在此基础上,梳理了中国品牌发展逻辑,指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之际,中国应转向“品牌-市场混合导向”,即在坚持市场导向同时更加重视品牌导向作用,进入全面品牌导向阶段,以尽快进入品牌强国行列。讲座深入浅出,内容详实,令人受益匪浅。李桂华还与师生分享了品牌战略研究与国际商务的融合发展研究,拓展了师生国际化研究的视野,增进了师生对品牌战略前沿学术问题的了解,促进了高校之间的学术交流和互动。(通讯员/薛英豪 常静竹 内容审核/暴士蕊 窦文彤 杨颖)
  • 2021-12-28
    12月18日,由中韩经济文化教育协会主办的首届中文演讲大赛决赛落下帷幕。顺天乡大学孔子学院推荐的6名学员入围决赛,其中,朴美省获优秀奖。 近年来,随着中韩经济文化交流的日益发展,韩国人学习汉语的热情不断提高,韩国每年都有中文演讲比赛。本次比赛为中韩经济文化教育协会主办的首届全国性中文演讲大赛,设特等奖1名、最佳奖2名、优秀奖2名、人气奖2名、鼓励奖5名。作为全国性比赛,为公平起见,本次比赛对参赛选手的身份做了严格限制,即要求选手在使用汉语的国家和地区停留不能超过1年。大赛分为预赛和决赛两个阶段,受疫情影响,比赛通过线上方式进行。10月4日-12月13日为预赛资料递交时间,选手通过视频录像的方式参加预赛;通过预赛者参加12月18日的网络现场比赛。比赛内容包括自由主题中文演讲及才艺展示两个部分。评审组从汉语表达能力、汉语发音、内容、情感表达、态度等方面进行评分。为提高孔子学院学员的汉语学习积极性,孔院对在学的韩国学员做了积极宣传,通过视频会议对比赛相关注意事项作了仔细说明,并为参赛学员配备了专门的指导老师,从演讲主题、语音语调、仪表服饰、预赛录像技巧等方面对参赛学员做了全方位具体指导。作为
  • 2021-12-22
    近日,由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主办,我校国际教育学院承办的国际中文教师奖学金------乌克兰、白俄罗斯本土中文教师线上培训项目开幕式顺利举行。国际教育学院院长啜京中、基辅国立语言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于鑫出席开幕式,本项目授课教师团队及学员参加。开幕式由国际教育学院教师代秀敏主持。啜京中表示,新冠肺炎疫情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但不会阻断中外各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天津外国语大学一直保持着与乌克兰和白俄罗斯高校之间的友好合作关系,此次乌、白本土汉语教师培训项目突破了以往的交流合作模式,采取线上形式开展,对天外和参与本项目的本土教师都是一次宝贵的相互学习、交流思想和经验的机会。希望师生能相互学习,就汉语教学的各方面切磋、探讨,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于鑫表示,乌克兰的本土教师对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化有着强烈的兴趣和深厚的情怀。本期项目的课程设置不仅对提高学员们的汉语水平和中国文化知识大有帮助,同时可以提升教学法、分享教学资源,既“授人以鱼”,又“授人以渔”。任课教师代表蒋锦文表示,老师们在课上会毫无保留地传授知识,希望大家可以充分交流思想,探讨问题,教学相长。乌克兰基辅国立语言大学孔院外方院长尤利
  • 2021-12-22
    12月7日,由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主办,我校国际教育学院承办的国际中文教师奖学金线上一学期团组授课项目开幕式顺利举行。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处长张占奇、国际教育学院副院长行玉华、葡萄牙里斯本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王锦程出席开幕式,本项目授课教师团队及学员参加。开幕式由国际教育学院教师代秀敏主持。张占奇介绍了学校概况,指出在后疫情时期,“互联网+中文教育”为全球的中文学习者提供了更便利的学习条件和更多的学习资源。希望学员们可以珍惜此次学习机会,提高汉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增强对中国社会和文化的理解,欢迎学员们在疫情过后来中国亲身体验中华文化。行玉华对给予本项目支持的各方表示感谢。她简要介绍了国际教育学院打造的一系列线上精品语言和文化课程,希望学员们可以通过系列课程的学习切实提高自身的汉语水平,在语言和文化的交融中有所思、有所长,将来成为多国文化交流的使者。王锦程表示,在海外,很多汉语学习者仍缺少丰富的、高质量的汉语学习资源。天津外国语大学开发的个性化语言和文化课程极大地满足了海外汉语学习者的需求,为海外教学提供了有利支撑。任课教师代表杨少芳表示,老师们在课上会毫不保留地传授知识,希望学员们珍
  • 2021-12-19
    近日,上海外国语大学俄罗斯东欧中亚学院院长许宏教授应邀作客我校“研究生培养与质量提升”系列讲座,以“外语专业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施”为题,与欧洲语言文化学院师生进行线上交流与分享。讲座由欧洲语言文化学院俄语学科带头人姜雅明教授主持,学院教师及硕博研究生近50人参加此次活动。许宏结合自身多年丰富的教学实践,从三个方面分享了在外语教学中对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施。她梳理了教育部课程思政政策性文件内容,分析了课程思政的理论和实践遵循基础,强调在课程思政实践教学过程中,需要在顶层设计、实施路径、组织落实、机制保障、效果评价等连贯性体系中持续改进,并详细讲解了如何从学科视角、思政视角、特色视角挖掘思政建设的元素。姜雅明对许宏教授应邀为我校俄语学科师生开展学术讲座表示诚挚感谢。她指出,上海外国语大学在课程思政建设方面起步较早,已经形成了点线面结合的体系。许宏教授不仅从理论高度阐释了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性,更为可贵的是将多年来思政课建设的成功经验做了全面细致的分享。结合外语专业课程讲授的如何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对我们来说是非常宝贵的经验和指导,对于青年教师的教学科研具有重要的启发指导意义。此次活动对于我校推动
  • 2021-12-15
    荆琳老师(左)徐慧林老师(右) 南润娥老师向学生介绍比赛规则 中韩学生共同制作炒饭 学生持结业证合影 学生与荆琳老师合影 十一月的韩国,冬意渐浓,寒气日增,而顺天乡大学孔子学院(以下简称“孔院”)活动室却人气不减,热闹非凡。11月2日至23日期间,每周二晚上的“华风汉艺”系列活动如期举行,参与本次活动的中韩师生达100余人次。尽管受疫情影响,对活动人数做了一定的限制,强化了防疫措施,但活动氛围却不减往年。 来自顺天乡大学的部分中国留学生及韩国学生参加了本次活动。在11月2日的开幕式上,中韩学生围绕文化差异主题,就言谈举止、时尚文化、节日文化、饮食文化等话题分组展开热烈讨论。活动现场温馨和谐,不仅进一步拉近了双方的距离,也给双方同学提供了一次真实的语言学习实践机会。 在11月9日的“中韩差异短视频拍摄”主题活动中,双方学生展示了精心摄制的短视频,通过直观视觉展示的互动交流,大家领略到了中韩文化差异,进一步加深了了解,增进了友谊。主办方从视频的创新性、完整性、主题关联性等维度进行评选,并颁发了奖品和纪念品。 11月16日的饮食文化体验活动中,孔院汉语教师及韩国职员带领大家共同制
  • 2021-12-15
    近日,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吴晓都应邀作客我校“研究生培养与质量提升”系列讲座,以《马克思世界文学理念与苏俄文学》为题,与欧洲语言文化学院俄语学科师生进行线上交流与分享。讲座由欧洲语言文化学院副院长付美艳主持,俄语学科师生60余人参加此次活动。吴晓都阐释了世界文学理念的缘起与发展,指出歌德正式提出的“世界文学”合乎世界主义的理想,推动民族文学相互融合。他以《共产党宣言》中的马克思主义世界文学理念为基础,从历史唯物论方面对世界文学加以阐释,分析了马克思主义现实主义观在世界文学中的体现,重点以普希金的创作为例,详细分析了世界文学语境中的俄苏文学,并阐释了世界文学理念与跨文化的人文研究之间的重要关系,指出“世界文学------是经典不断演绎的‘流通’”。讲座结合主讲人自身教学、研究经验,贯穿丰富实例,语言深入浅出,讲解深刻,令师生受益匪浅。讲座结束后,同学们结合自己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与吴晓都交流了心得体会。此次活动对于我校俄语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具有积极的指导和促进作用。欧洲语言文化学院将继续夯实专业建设,助力学科发展,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扎实推进学校学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