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天外
{栏目别名}

  • 2024-09-25
    天津电视台泊客中国栏目采访报道我校蒙古籍留学生爱玛讲好中国故事,立志架起中蒙文化“邻居桥”的故事。
  • 2024-09-25
    前不久,来自阿联酋“百校项目”示范校哈姆丹学校和亚斯学校的21名中小学生来到天津,参加由天津外国语大学承办的“汉语桥”阿联酋“百校中文项目”活动。回国后,团队成员专门写信,感谢该校为“中阿情缘”增添了一抹亮色。近年来,天津外国语大学新增白俄罗斯语、匈牙利语、捷克语等18个非通用语种专业,外语语种数量增至31个,该校发挥多语种专业特色优势,用语言铺路,推动文化交流互鉴。“我很喜欢这里的小吃,喜欢听天津的传统曲艺。”参加保加利亚本土中文教师研修班的学员施雅娜兴奋地说道。施雅娜在保加利亚学校教授中文,在天津培训期间,她和16名学员一起走进西青区精武镇牛坨子大集,了解我国传统年俗,并体验用毛笔写“福”字。依托“汉语桥”等中外人文合作项目,自2020年起,天津外国语大学先后组织线上线下团组近90个、国际中文教师奖学金团组24个,内容涵盖汉语教学、文化体验、传统文化习俗等专题,吸引了全世界万余名中文爱好者参与。除此之外,天津外国语大学还在不断扩大“朋友圈”。2024年1月,参加“津彩行”中国—乌兹别克斯坦天津高等教育合作交流会的30余位乌方校长走进天津外国语大学,了解办学特色和教学科研优势,并在人
  • 2024-09-25
    观察天津高校,天津外国语大学呈现一股鲜明的气质,它有着看遍世界的大气从容,一如马场道校区屹立百年的钟楼稳重内敛;又特色鲜明,校园建筑浓郁的异域风格让人一眼难忘。走进这所高校,你又会在其独具特色的校园环境,热情、勤勉的师生中,感受到一种让人亲切的平和、勇争上游的执着和拼劲儿。天津外国语大学在坊间有着与其实力相匹配的声誉,以及与其气质相搭的口碑。熟悉中国高等教育的人士,能清晰地指出“天津外国语大学是全国最早独立设置的八所外语类院校之一”。问及天津人坐落于马场道的那所大学,你能从他们回复的语气中感受到隐隐的骄傲。一所高校的气质,在建校那一刻便已注定。为国育才,急国之所急,以当下为原点,回看天津外国语大学六十年的发展变迁,便会深刻理解这所高校鲜明气质的根源,也会对这所高校的下一个六十年充满信心,有着更多的期待。红色的底气翻阅校史,天津外国语大学出处清晰,时代风云变幻下,这是一所创建时红色基因十分鲜明的高校。1963年,教育部报送中宣部的“关于筹办外国语学校问题的请示报告”引起了周恩来总理的关注并作了批示。一份报告引起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注和批示,源自当时风云变幻的国际局势:1957年,为适应外事
  • 2024-09-24
    央广网天津9月24日消息(记者周思杨)日前,由天津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天津市教育委员会、天津外国语大学联合主办的天津市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2024)“中国式现代化与大国形象”研讨会成功举办。各界领导、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索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大国形象构建的理论意义与实践路径。2024年恰逢天津外国语大学建校60周年,本次研讨会是“学术校庆”活动的重要一环。期间,与会嘉宾们围绕相关主题进行发言。来自天津大学、河北工业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的18位专家学者聚焦“中国式现代化故事的对外翻译与传播”“中国非遗的现代传承与国际传播”“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与实践研究”“中国式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的创新问题研究”等主题,深度探讨中国式现代化故事,用详实的学术成果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形象。天津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周红蕾分享了天津外国语大学建校60年以来,以服务国家战略为牵引,积极发挥外语院校学科特色优势,在助力国家对外传播体系构建方面进行的有益探索和生动实践。她表示,本次年会召开恰逢其时、意义深远,希望会议能够催生更多有益学术成果,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形成多渠
  • 2024-09-24
    “你好天津”视频号报道我校第二届校友婚礼
  • 2024-09-24
    今日,天津日报第四版专版,以《六秩风华初心不改励精图治筑梦未来》为题,报道我校60年办学成绩。
  • 2024-09-24
    天津外国语大学爱在天外 甲子同心校友集体婚礼昨天举行。在母校迎来六十华诞之际, 来自全 国各地的21对校友夫妇重返母校, 为天外庆生, 接受母校的深情祝福。
  • 2024-09-24
     津云新闻讯:9月22日,风和日丽,秋高气爽。天津外国语大学“爱在天外 甲子同心”第二届校友集体婚礼盛大举行。在天外60周年华诞之际,来自全国各地的21对校友夫妇重返母校,为天外庆生,接受母校的深情祝福和爱情见证。 典礼开始前,新人们登上“天外爱情专列”——叮铛婚车,开始游览五大道,在万国建筑中享受别样的浪漫与美好。  随着叮铛车到达天津外国语大学站,校友夫妇通过鲜花拱门,再度踏进曾经的青葱岁月。欢乐的观礼人群、喜庆的红地毯、欢腾的喷泉、岿巍的钟楼,都热情地张开双臂欢迎归家的学子。 典礼在百年钟楼浪漫开启。在爱情故事的浪漫诉说中,21对校友夫妇缓缓步入主会场。大家齐唱校歌,歌声中弥漫着爱的旋律、青春的回忆和对母校的告白。新闻来源:https://www.app2020.tjyun.com/jyapp/cms_template/100/000/208/index.shtml?from_oid=oX6ro0aiWA2wKBI0xjKsoQ12KkGolevel=1random=a5100a57-7e5a-4ba8-a2a1-e7eb64db0270newsId=057704694appId
  • 2024-09-23
    津云新闻讯:日前,由天津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天津市教育委员会、天津外国语大学联合主办的天津市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2024)“中国式现代化与大国形象”研讨会在天津外国语大学召开。来自全国30多所院校的百余名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探索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大国形象构建的理论意义与实践路径。  中国前驻韩国大使宁赋魁、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总编辑王晓辉、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教授王存刚、天津外国语大学国别和区域研究院执行院长田庆立作主旨发言。  宁赋魁以“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在周边的实践”为题作发言。他指出,中国式现代化体现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积极参与和引领全球治理的责任担当,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全新的路径选择,推动了地区和全球经济的稳定发展、共同发展、繁荣发展,凸显出中国坚持和平发展的底蕴,促进了地区和全球文化的交流与互鉴,塑造出一个爱好和平、合作共赢的中国形象。  王晓辉以“做好时政话语翻译,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为题作发言。他指出,时政话语翻译是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一公里,译者要有政治站位、工匠精神,雄厚坚实的外语基础,厚植中国文化的根基,同时要内知国情、外知世界,拥有家国情怀和世界情怀,在
  • 2024-09-23
    新华社天津9月20日电(记者尹思源)在天津外国语大学校园里,有一幢已有百年历史的教学楼,门前的日晷记录时光流转,见证岁月更迭。推开厚重的木门,一抹“红色”分外亮眼。这是天津外国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重点打造的“中外制度比较思政课重点实验室”。2023年5月正式建成以来,这里作为“大思政课”的创新载体,让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不断提升。“我们希望结合外国语学校的自身优势,利用国内外的事实、案例、素材,在比较中回答学生的疑惑,引导学生善于在批判鉴别中明辨是非,在比较中不断坚定社会主义制度自信。”天津外国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郑海呐说。郑海呐介绍,作为一所外国语大学,学生接触其他国家的机会比较多,如何用好思政课堂,在他们心中扎牢爱国之根,是“中外制度比较思政课重点实验室”设立的重要初衷。“要在中外比较中讲好中国制度自信的故事,让思政课有‘理’又有‘据’。”这里既是知识的“生产中心”,又是知识的“转化中心”。教师们精心筛选100个实景化的中外制度比较案例构成“食材库”,利用数字技术等可视化手段对案例数据进行再加工,理论知识由此转化成为利于学生理解吸收的“美味佳肴”。在这处思政课的“实验室”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