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科研新闻
{栏目别名}

  • 2025-01-16
    近日,《天津指南》(修订版)的英文版Tianjin Guide(Revised Edition)由天津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Tianjin Guide(Revised Edition)由天津外国语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国际传播外译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外译中心”)主任、英语学院教师汪淳波教授带领研究生陈梦瑶、康馨月完成翻译工作。《天津指南》由天津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与天津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联合编写,并由天津市委宣传部委托翻译。该书作为一本专为游客打造的旅游手册,对天津各区的标志性景点及其背后深厚的文化与历史进行了详尽阐述。它不仅是旅游出行的向导,更是天津文化精髓的生动展现。《天津指南》的翻译项目,旨在向全球彰显天津的独特魅力。该项目超越了单纯的语言转换范畴,成为了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通过此书,世界各地的人们得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和体验天津的风土人情。此次师生共同完成天津市重要外宣翻译项目,是天外英语学院翻译专业研究生培养的创新实践范例。项目推进过程中,导师充分发挥了引领作用,凭借严谨治学的态度与深厚专业的素养言传身教,引导研究生把课堂所学的翻译理论与技巧精准用于实践。研究生们紧抓机遇,
  • 2025-01-15
    为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用中国话语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指示,满足外国留学生在学习汉语的同时深入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天津外国语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党总支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中心工作的作用,由党总支书记牵头,以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汉语桥”项目为平台,全力打造系列精品文化汉语课程,并成立由朱京津副教授主持,行玉华、侯颖、顾倩、杨少芳、代秀敏等骨干教师组成的“看故宫 学汉语”教材编写团队,历时4年打造完成《看故宫学汉语》系列教材。该教材以故宫文化为背景,精心设计16大主题。每个主题分为三大板块:语言学习、文化知识、手工体验。特色之处是以语素为核心的“文化语言课程”教学模式,实现了“语言、文化、互动”三位一体的教学理念。《看故宫学汉语》系列教材是一部纸质与数字融合的文化语言教材。教材创新性地引入数字媒体AI技术,通过AI虚拟仿真人讲解方式,让学习者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为了让不同国家的学习者都能无障碍地学习,本教材提供了英、俄、韩、泰四国语言翻译。多语言翻译的设置,不仅体现了天外多语种的优势特色,也彰显了中华文化的开放性与国际影响力。该教材从设计理念、知识科学性等方面得到故宫学研究所、
  • 2025-01-14
    近日,天津市教育委员会发布了《关于2024年度科研计划专项任务项目(外语教育)立项的通知》,天津外国语大学教师朱怡洁申报的《基于语料库的中国高校日语专业教材中的句型评测研究》获批青年项目立项。2024年度科研计划专项任务项目(外语教育)立项名单外语教育是外国语言文学学科的重要研究领域,是高等学校学科发展的基础,为开拓跨文化视角和构建多元知识体系提供创新策源力。多年来,天外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鼓励广大教师科研人员开拓思路,积极开展以外语学科为核心的跨学科研究,引导学术研究的国际化和前沿化,推动学术探索和理论突破。今后,天外将全方位开拓广大教师的学术视野,深层次激发广大教师的教学活力,打造外语教育的创新“引擎”,提升外语教育的科研创新力,助力学校发展新的学科增长点,扩大天外的学术影响力。(通讯员/罗蓓蓓内容审核/冯鹏 顾洋 张凌志)(网页编辑/庞轶丹)
  • 2025-01-08
    为深入研究阐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新思想、新论断、新部署、新要求,充分发挥天津市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咨政建言、理论创新等作用,天津市社科工作办发布《研究阐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天津市委十二届六次全会精神丨天津市社科规划项目智库专项申报公告》(以下简称“智库专项”)。天津外国语大学积极组织申报,共有3项课题获批立项。智库专项立项名单(做秀米标题)高校智库建设是大学服务国家发展的重要方式,是推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深度融合的关键路径。近年来,天外积极响应各级各类智库项目申报工作,鼓励教科研人员结合自身研究方向全面参与课题申报,广泛凝聚专家智慧,推动产出重要创新成果。今后,学校将继续悉心引导教师紧跟时代步伐,聚焦现实问题,回应社会热点,全面推进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为国家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撑,为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天外力量。(文字/通讯员 赵晶 内容审核/冯鹏 顾洋 张凌志)(网页编辑/庞轶丹)
  • 2024-11-23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2024年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完善人才培养模式,适应国际商务高级专门人才培养的新需求,“新时代、新定位、新使命:京津高校国际商务专业硕士人才培养研讨会”在天津外国语大学召开。本次会议在全国国际商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由天外国际商学院、“一带一路”天津战略研究院联合举办。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北京语言大学、天津财经大学、天津商业大学、河北大学等多所高校、科研院所的60余名专家学者参会。天外党委书记周红蕾会见了全国国际商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长蓝庆新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商学院院长牛华勇教授,中央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张晓涛教授一行。周红蕾介绍了天外在党和国家重要文献对外翻译、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国际商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国际交流合作等相关情况。双方就国际商务硕士人才培养、学科发展评估等话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天外国际商学院院长郭建校教授在致辞中对与会嘉宾的到来表示诚挚的欢迎。他希望通过本次深入交流,为进一步加强京津高校高等教育的合作,推
  • 2024-11-17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外交思想,深化全球文明倡议的天津实践,2024年11月12日,天津市委外办联合中国外文局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天津外国语大学、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以“中国式现代化与天下大道”为主题,在庆王府成功举办2024天津“五大道论坛”。天津市委外办主任栾建章,中国外文局副局长、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院长于运全,天津外国语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李迎迎,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院长王文,塞舌尔联合塞舌尔党主席、国民议会前议长帕特里克·赫米尼出席并致辞。天津市和平区常务副区长卢盈致欢迎辞,市外办二级巡视员曹汉军主持开幕式。市委外事工作委员会委员单位、各区外办、有关高校,北京、河北外办以及“身边的国际社会”代表近100人参加会议。原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李君如,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中央开明画院副院长舒勇,全球化智库(CCG)创始人兼理事长、国务院原参事王辉耀,前比利时驻华大使、欧盟-中国联合创新中心(北京-布鲁塞尔)联合创始人帕特里克·奈斯发表主旨演讲。来自复旦大学、南开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2024-11-17
    11月9日,首届“国家语言能力与跨文化传播”学术论坛在天津外国语大学召开。本次论坛由天津外国语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国家语言能力发展研究中心主办,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语言政策与规划研究》杂志联合承办,聚焦全球视野下的国家语言能力建设与跨文化传播趋势前沿,共同探讨语言政策、语言战略与跨文化传播研究理论与路径。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国家语言能力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负责人文秋芳教授团队以及全国26所高校与科研机构70余位专家学者、教师参加会议。天外校长李迎迎教授,副校长朱鹏霄教授出席会议。论坛由朱鹏霄主持。李迎迎在致辞中指出,语言资源是国家重要资源,国家语言能力是国家综合国力的组成部分,是国家软硬实力、战略战术实力的重要支撑。她表示,新时代外语院校要积极回应时代要求,实现深刻转型,立足服务于国家发展大战略、大格局、大使命,展现新作为,建立新功业。期待各位与会嘉宾畅所欲言、凝聚共识,为进一步推动国家语言能力建设,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助力中华文化传播积极贡献力量。北外国家语言能力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天伟教授在致辞中指出,国家语言能力的强盛取决于国家
  • 2024-11-13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推动区域国别学创新发展,深入开展天外第六届“文明互鉴·文明互译”学术交流季系列活动,11月9日,由天津外国语大学主办,天外国别和区域研究院与天津社会科学院《东北亚学刊》编辑部联合承办的第六届“国别和区域研究天外论坛·2024”在津召开。论坛以“区域国别学视域下的东北亚命运共同体建设”为主题,共有来自日本、韩国的3位外国学者,以及来自北京语言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关系学院、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吉林大学、南开大学、东南大学、山东大学、云南大学、延边大学、苏州大学、天津社会科学院、天津师范大学等29所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90多名专家和学者参加会议。开幕式由天外副校长余江教授主持。天外党委书记周红蕾在致辞中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深入推动教育对外开放,不断提升我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竞争力和话语权,扩大国际学术交流和教育科研合作。天外召开本届论坛恰逢其时、十分必要。深入推进区域国别学这一“大国之学”走深走实,是服务国家对外开放总体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奋力书写区域国别学新篇章的深入实践。天津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刘哲指出
  • 2024-11-07
    11月2日,由天津市比较文学学会主办,天津外国语大学比较文学研究所承办,南开大学文学院、天津师范大学跨文化与世界文学研究院、《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编辑部等单位协办的“国际人文交流与比较文学”学术研讨会暨天津市比较文学学会2024年年会在天津外国语大学举办,获得了“天津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所属社会组织资助项目”专项支持。年会吸引了来自南开大学、四川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天津大学、天津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30余所高校的专家学者近百人参会。大会设有三场主旨发言、九个分组论坛,就比较文学学者如何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如何在“人类知识的总和”中汲取优秀思想文化资源进行了广泛探讨。天外校长李迎迎、天津市社科联社会组织部部长周进、天津市比较文学学会会长郝岚等出席大会并致辞。天外比较文学研究所所长周和军教授主持会议开幕式。李迎迎在致辞中表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是不同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方式,是践行全球文明倡议的主要途径,能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奠定坚实的人文基础。在国际交流的大舞台上,比较文学研究应秉承“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理念,致力于促进不同文明相互尊重、和谐共处的同
  • 2024-10-31
    10月27日,由中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企业协会国际商务与语言服务工作委员会主办的“京津冀国际商务与语言服务专家指导委员会成立大会暨京津冀国际商务与语言服务协同发展研讨会”在天津外国语大学举行。来自北京外国语大学、对外经贸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天津财经大学、天津商业大学、河北经贸大学、河北金融学院等京津冀34所高校的专家、专业负责人和骨干教师参会。天津外国语大学校长李迎迎,中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企业协会副会长郑樑,中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企业协会国际商务与语言服务工作委员会会长王立非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开幕式由天津外国语大学国际教育学院院长高嘉勇主持。李迎迎指出,在新时代背景下,国际商务交流更加频繁密切,语言服务的重要性愈发凸显。随着数字经济与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国际商务与语言服务也迎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成立京津冀国际商务与语言服务专家指导委员会,是在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找准职责定位,构建产教融合新模式,提高语言服务水平,提升协同的精准性、实效性的有力举措。高等学校应培养更多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懂业务、通语言的复合型人才。郑樑在致辞中强调了京津冀地区在国际商务与语言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