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科研新闻
{栏目别名}

  • 2024-11-23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2024年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完善人才培养模式,适应国际商务高级专门人才培养的新需求,“新时代、新定位、新使命:京津高校国际商务专业硕士人才培养研讨会”在天津外国语大学召开。本次会议在全国国际商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由天外国际商学院、“一带一路”天津战略研究院联合举办。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北京语言大学、天津财经大学、天津商业大学、河北大学等多所高校、科研院所的60余名专家学者参会。天外党委书记周红蕾会见了全国国际商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长蓝庆新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商学院院长牛华勇教授,中央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张晓涛教授一行。周红蕾介绍了天外在党和国家重要文献对外翻译、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国际商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国际交流合作等相关情况。双方就国际商务硕士人才培养、学科发展评估等话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天外国际商学院院长郭建校教授在致辞中对与会嘉宾的到来表示诚挚的欢迎。他希望通过本次深入交流,为进一步加强京津高校高等教育的合作,推
  • 2024-11-17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外交思想,深化全球文明倡议的天津实践,2024年11月12日,天津市委外办联合中国外文局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天津外国语大学、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以“中国式现代化与天下大道”为主题,在庆王府成功举办2024天津“五大道论坛”。天津市委外办主任栾建章,中国外文局副局长、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院长于运全,天津外国语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李迎迎,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院长王文,塞舌尔联合塞舌尔党主席、国民议会前议长帕特里克·赫米尼出席并致辞。天津市和平区常务副区长卢盈致欢迎辞,市外办二级巡视员曹汉军主持开幕式。市委外事工作委员会委员单位、各区外办、有关高校,北京、河北外办以及“身边的国际社会”代表近100人参加会议。原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李君如,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中央开明画院副院长舒勇,全球化智库(CCG)创始人兼理事长、国务院原参事王辉耀,前比利时驻华大使、欧盟-中国联合创新中心(北京-布鲁塞尔)联合创始人帕特里克·奈斯发表主旨演讲。来自复旦大学、南开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2024-11-17
    11月9日,首届“国家语言能力与跨文化传播”学术论坛在天津外国语大学召开。本次论坛由天津外国语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国家语言能力发展研究中心主办,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语言政策与规划研究》杂志联合承办,聚焦全球视野下的国家语言能力建设与跨文化传播趋势前沿,共同探讨语言政策、语言战略与跨文化传播研究理论与路径。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国家语言能力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负责人文秋芳教授团队以及全国26所高校与科研机构70余位专家学者、教师参加会议。天外校长李迎迎教授,副校长朱鹏霄教授出席会议。论坛由朱鹏霄主持。李迎迎在致辞中指出,语言资源是国家重要资源,国家语言能力是国家综合国力的组成部分,是国家软硬实力、战略战术实力的重要支撑。她表示,新时代外语院校要积极回应时代要求,实现深刻转型,立足服务于国家发展大战略、大格局、大使命,展现新作为,建立新功业。期待各位与会嘉宾畅所欲言、凝聚共识,为进一步推动国家语言能力建设,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助力中华文化传播积极贡献力量。北外国家语言能力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天伟教授在致辞中指出,国家语言能力的强盛取决于国家
  • 2024-11-13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推动区域国别学创新发展,深入开展天外第六届“文明互鉴·文明互译”学术交流季系列活动,11月9日,由天津外国语大学主办,天外国别和区域研究院与天津社会科学院《东北亚学刊》编辑部联合承办的第六届“国别和区域研究天外论坛·2024”在津召开。论坛以“区域国别学视域下的东北亚命运共同体建设”为主题,共有来自日本、韩国的3位外国学者,以及来自北京语言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关系学院、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吉林大学、南开大学、东南大学、山东大学、云南大学、延边大学、苏州大学、天津社会科学院、天津师范大学等29所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90多名专家和学者参加会议。开幕式由天外副校长余江教授主持。天外党委书记周红蕾在致辞中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深入推动教育对外开放,不断提升我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竞争力和话语权,扩大国际学术交流和教育科研合作。天外召开本届论坛恰逢其时、十分必要。深入推进区域国别学这一“大国之学”走深走实,是服务国家对外开放总体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奋力书写区域国别学新篇章的深入实践。天津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刘哲指出
  • 2024-11-07
    11月2日,由天津市比较文学学会主办,天津外国语大学比较文学研究所承办,南开大学文学院、天津师范大学跨文化与世界文学研究院、《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编辑部等单位协办的“国际人文交流与比较文学”学术研讨会暨天津市比较文学学会2024年年会在天津外国语大学举办,获得了“天津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所属社会组织资助项目”专项支持。年会吸引了来自南开大学、四川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天津大学、天津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30余所高校的专家学者近百人参会。大会设有三场主旨发言、九个分组论坛,就比较文学学者如何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如何在“人类知识的总和”中汲取优秀思想文化资源进行了广泛探讨。天外校长李迎迎、天津市社科联社会组织部部长周进、天津市比较文学学会会长郝岚等出席大会并致辞。天外比较文学研究所所长周和军教授主持会议开幕式。李迎迎在致辞中表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是不同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方式,是践行全球文明倡议的主要途径,能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奠定坚实的人文基础。在国际交流的大舞台上,比较文学研究应秉承“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理念,致力于促进不同文明相互尊重、和谐共处的同
  • 2024-10-31
    10月27日,由中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企业协会国际商务与语言服务工作委员会主办的“京津冀国际商务与语言服务专家指导委员会成立大会暨京津冀国际商务与语言服务协同发展研讨会”在天津外国语大学举行。来自北京外国语大学、对外经贸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天津财经大学、天津商业大学、河北经贸大学、河北金融学院等京津冀34所高校的专家、专业负责人和骨干教师参会。天津外国语大学校长李迎迎,中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企业协会副会长郑樑,中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企业协会国际商务与语言服务工作委员会会长王立非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开幕式由天津外国语大学国际教育学院院长高嘉勇主持。李迎迎指出,在新时代背景下,国际商务交流更加频繁密切,语言服务的重要性愈发凸显。随着数字经济与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国际商务与语言服务也迎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成立京津冀国际商务与语言服务专家指导委员会,是在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找准职责定位,构建产教融合新模式,提高语言服务水平,提升协同的精准性、实效性的有力举措。高等学校应培养更多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懂业务、通语言的复合型人才。郑樑在致辞中强调了京津冀地区在国际商务与语言服
  • 2024-09-17
    近日,水利部组织编写的《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关于治水的重要论述》一书英文版由外文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天津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李晶院长受邀,带领三名硕士毕业生深度参与本书的翻译工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关于治水的重要论述》系统阐述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水安邦、兴水利民等一系列重要思想。习近平总书记从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深刻洞察中国国情水情,深入总结中国治水历史经验,科学研判中国治水新形势,准确把握自然规律、经济规律、社会规律,开创性提出了“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和一系列治水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谋划实施了一系列开创性、战略性举措,指引中国治水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水利部在第十届世界水论坛特别会议上隆重宣介本书英文版,水利部部长李国英与世界水理事会主席洛克·福勋、中国驻登巴萨总领事张志昇共同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关于治水的重要论述》(英文版)首发揭幕,与会嘉宾进行了深入交流研讨。本书英文版的出版发行,有利于向国际社会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水道路的成功实践,为应对全球水安全挑战、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涉水目标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该
  • 2024-09-16
    天津外国语大学为适应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需求,进一步落实《关于加强复合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意见》,推出了“1+X+7”人工智能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智能素养。《人工智能概论》课程作为该体系中的重要一环,是面向2024级本科生的通识必修课,旨在为学生提供人工智能的基础知识和应用场景。《人工智能概论》课程由教务处统筹规划,通识教育学院计算机教研室负责课程建设及实施。经过2024年暑期紧张有序的筹备,将于9月23日面向全校2024级学生开课。我校人工智能概论课程线下面授及实践课程16学时,同时以超星平台为载体,结合平台的AI助教和助学功能,依托天津市教委发布的天津市级人工智能通识课程,通过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和翻转课堂的形式,为学生提供多维度智能化的学习资源和生态。课程内容涵盖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发展历史、核心技术及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课程目标在于让学生了解人工智能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础技术、常见工具平台和典型应用场景,探索人工智能和大模型在文学、法学、管理学、经济学、教育学、艺术学等学科中的应用,以拓展学生对人工智能的认知,并助力学生了解和运用人工智能的相关技术。《人工智能概论》通识必修
  • 2024-09-10
    近日,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峰会在北京召开。天津外国语大学亚非语学院阿拉伯语专业教师白天阳应邀为埃及总理会见中国企业代表、埃及苏伊士运河经济区主席与中国企业座谈会、埃及苏伊士运河经济区与中国企业签约见证仪式提供口译服务,为进一步促进双方在政策与投资领域的有效沟通与对接,贡献天外力量。天外阿拉伯语系自建系以来,努力拓展与西亚北非阿拉伯国家高校之间的友好合作关系,已同埃及苏伊士运河大学、突尼斯迦太基大学高级语言学院等非洲阿语国家高校建立了良好的交流机制。天外阿语系师生多次受邀参加与西亚北非阿拉伯国家相关的外事活动,提供高质量的口笔译服务。我校教师受邀参加此次中非合作论坛峰会系列活动,充分体现了学校对培养高端翻译人才的重视,展现出学校在全球化背景下发挥语言服务的独特优势,在助推国际合作与交流、促进中外文化传播与互鉴等方面做出的重要贡献。(通讯员/白天阳内容审核/冯鹏 窦文彤 朵宸颉)
  • 2024-09-08
    近日,由天津外国语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国际传播外译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外译中心”)副主任周薇副教授、青年教师邹静翻译的《中国式现代化》英文版(Understanding Chinese Modernization)由圣智集团盖尔公司在海外成功出版发行,为国际社会提供了一扇了解中国现代化进程的窗口。《中国式现代化》作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中国式现代化研究丛书”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探讨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定位和科学内涵。书中不仅梳理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历程,更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五个维度,系统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特性、目标与实现路径,为全球现代化研究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洞见。《中国式现代化》的翻译出版,旨在让不同的文化和文明交流互鉴,使中国通过百余年现代化发展艰辛探索而凝结成的经验、方法,让正在这条探索之路上的后来者有迹可循,在探索各国现代化的普遍特征的同时也更好地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接到翻译任务以来,周薇和邹静两位教师秉承一丝不苟的专业精神,展现了卓越的翻译技巧和深厚的语言功底,不仅忠实地传达了原著的核心思想和深层含义,而且在语言风格、文化适应性上都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