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要闻
{栏目别名}

  • 2022-11-27
    为进一步加强我校新专业建设,提高新专业的学位授予质量,根据《市教委关于开展2022年本科新专业评估暨学位授权审核工作的通知》要求,11月24日下午,我校召开2022年本科新专业线上自评审核会。副校长余江出席,欧洲语言文化学院学院相关负责人,专家评委、教务处参会。会议由教务处副处长席娜主持。余江指出,学校高度重视新专业建设,并对新专业建设取得的成绩给予肯定。他强调,要充分认识本次会议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此次评估审核范围为经教育部批准设置在2019年首次招生的四年制普通本科专业,涉及我校欧洲语言文化学院塞尔维亚语和希腊语专业。他强调,此次接受评估的本科新专业要进一步对照《天津市高校本科专业建设基本要求(试行)》及《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深刻理解指标内涵,全面梳理成果、凝练专业特色,进一步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将五育并举、三全育人培养理念贯穿到人才培养全过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欧洲语言文化学院相关专业负责人进行了自评汇报。与会专家评委进行了交流,在师资规划、教学资料储备、外籍教师教学规范、制度建设等方面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与措施。(内容审核/暴士蕊 窦文彤 刘建喜)
  • 2022-11-26
    校长陈法春致辞匈牙利德布勒森大学孔子学院外方院长琼多什?帕尔博士致辞捷克帕拉茨基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陈忠致辞学员代表发言泱泱华夏,美美与共。11月20日晚,由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主办、我校欧洲语言文化学院承办的“汉语桥·天津欢迎你”欧洲非通用语国家线上团组交流项目举行开营仪式。校长陈法春,匈牙利德布勒森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崔显军、外方院长琼多什?帕尔博士,捷克帕拉茨基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陈忠,罗马尼亚锡比乌孔子学院中方院长王冏,我校国际合作与交流处、欧洲语言文化学院相关负责人和教师代表,以及捷克、罗马尼亚、匈牙利等国家学员100余人齐聚云端,共同参加本次项目的启动仪式。疫情阻隔不了中外文化交流的美好愿景,秉持“非尽百家之美,不能成一人之奇”的精神,中外师生相会津门,携手开启品鉴汉语魅力之旅,共同体会渊渊华夏文明的博大精深。陈法春代表学校向与会嘉宾和中外师生致以诚挚问候,对本次项目的顺利开营表示热烈祝贺,他简要介绍了学校的基本情况和对外交流工作,并指出,中国和捷克、匈牙利、罗马尼亚等国家虽然远隔千里、时差各异,但是学员们“不以山海为远,不以时差为阻”,展现了他们对学习汉语和了解中国
  • 2022-11-25
    近日,团市委、市委组织部、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市民政局、市农业农村委、市国资委、市委党校等单位联合完成了天津市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以下简称“青马工程”)第六期培训班学员的选拔工作,我校四名学子入选。自6月以来,我校认真落实《关于深入实施天津市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意见》及《关于做好天津市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第六期培训班学员招生工作的通知》等相关文件精神及工作要求,经过学校层层选拔、团市委笔试、面试、政治审查、考察谈话等程序,最终高级翻译学院王妍、求索荣誉学院宋昕怡、英语学院霍小玥、国际关系学院薛金磊四名同学从全市20余所高校的150余名候选人中脱颖而出,入选成为天津市“青马工程”第六期培训班学员。多年来,我校高度重视“青马工程”工作,按照天津市统一要求,做好市“青马工程”学员的日常教育管理工作,积极搭建平台,通过强化理论培训、实践锻炼,不断提升青马学员的理论素养和实干能力,引导青马学员牢记扎根基层、服务人民群众的初心使命,为党和国家培养和输送一批青年政治骨干,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今后,学校将继续加强市、校、院三级青马工程建设,引领
  • 2022-11-25
    德布勒森大学校办主任欧克萨娜博士致辞中方院长崔显军教授代驻匈使馆教育参赞陈昆先生宣读贺函德布勒森副市长伊斯特万·普斯卡什博士视频致欢迎辞米什科尔茨大学孔院外方院长柯丹青博士介绍孔院汉语教学发展状况德布勒森大学孔院王在军老师作汉语视频教学学术报告中国画展览近日,德布勒森大学孔子学院在马德市成功主办“后疫情时代匈牙利汉语教学与研究高端论坛”。匈牙利五所孔院全部选派代表出席,70余位汉语教师和管理人员参会。论坛由德布勒森大学孔子学院外方院长帕尔·琼多什博士主持。德布勒森大学校办主任欧克萨娜博士、人文学院副院长乔·彼德教授分别代表校领导和人文学院致欢迎辞。德布勒森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崔显军教授代驻匈使馆教育参赞陈昆先生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匈牙利特命全权大使齐大愚的贺函。齐大愚大使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他介绍了汉语在匈牙利的教学发展状况,对所有为匈牙利汉语教学作出贡献的老师们表示衷心感谢,并祝愿会议圆满成功。德布勒森副市长普斯卡什·伊诗特万博士视频致辞。他回顾了汉语教学和文化交流在德布勒森的快速发展,高度肯定了孔院对当地人民了解中国文化以及为德布勒森市与天津市的友好交流所作出的诸多贡献。罗兰
  • 2022-11-25
    为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扎实推进《理解当代中国》多语种系列教材“三进”工作,切实提升研究生人才培养质量,11月14日,欧洲语言文化学院在大江厅举办“理解当代中国”研究生沙龙。学院俄、法、德、西、意、葡六个语种80余名硕士研究生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参加活动。本次沙龙设置“学之有术”“赛之有术”“研之有术”三个环节。“学之有术”部分,俄语专业侯佳欣、法语专业余荷丹、西班牙语专业杜卓妮、葡萄牙语专业李飞四位同学分享了《理解当代中国》多语种系列教材融入研究生课程的学习心得和体会。“赛之有术”部分,俄语专业王嘉娴,德语专业汪贝贝、路艺蔷,意大利语专业叶尔帕娜?阿不都艾尼四位同学分享了首届“理解当代中国”多语种国际翻译大赛、“永旺杯”多语种翻译大赛备赛及获奖经验。“研之有术”部分,俄语专业吴子鹏同学分享了学习、科研及清华大学申博经验。俄语学科带头人姜雅明教授对本次研究生沙龙进行总结,肯定了此次活动举办的重要意义,她强调,《理解当代中国》多语种系列教材的出版和使用,是打造中国特色对外话语体系、服务中外交流的必然选择。今年9月份以来,欧洲语言文化学院6个专业组建教学团队,确定了首批17门研
  • 2022-11-25
    【作者简介】赵庆华,博士,天津外国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史、区域社会史。主持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一等资助)、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青年项目)等省部级、局级科研与教学项目7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国务院参事室委托项目等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4项。编著与合著出版学术专著3部,在国内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4篇。【成果简介】学术论文《“四史”教育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实践探索》发表于期刊《中国大学教学》2022年第3期,该刊为CSSCI扩展版、北大核心来源期刊,ISSN号为1005-0450。【成果内容提要】加强“四史”教育,对于正确认识党情、国情及开创未来有着重要意义。“四史”教育融入“纲要”课,需要从逻辑、史观、路径三个维度进行把握。逻辑方面,应厘清“四史”之间的理论、历史、实践逻辑与时空、内容、主次逻辑。史观方面,应坚持唯物史观、群众史观和大历史观。路径方面,可挖掘地方史和区域社会史、影视作品及时政热点中的“四史”资源,从而真正将“四史”教育贯彻到“纲要”课的具体讲授实践中。(内容审核/暴士蕊 窦文彤 刘宏伟)
  • 2022-11-24
     学生创作过程近日,中国高校影视学会2021-2022年度学术成果、影视作品推优活动暨第十二届“学院奖”获奖名单揭晓,由我校国际传媒学院动画艺术系主任助理侯正通指导,2019级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学生王睿涵、陈熠轩、李佳雪、王浩、吴昊五人共同创作的短视频作品《我瞰见祖国》荣获三等奖。这是我校学生首次在该赛事短视频组别中获得奖项。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是经国家民政部批准的,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主管的国家一级学会,它以不同于政府、社会奖项的设置方式,采用影视艺术在学界专用术语作为奖项名称,对影视作品开展专业角度的评选。截止2022年9月15日,本次比赛共收到有效参赛作品2075份,其中教师组作品238部、学生组1837部,共评选出入围作品315部,其中教师组作品81部、学生组作品234部。五名同学在指导老师侯正通的带领下积极筹备,横跨甘肃、四川、天津、青海、黑龙江和内蒙古等省份进行素材的拍摄。短视频作品《我瞰见祖国》紧紧围绕祖国的大好河山,全片采用航拍为主、地拍为辅的摄影手法,以四个独特主题记录祖国,分别为“大地之子”“疆湖高手”“上山下乡”和“五谷散人”四个主题,从人文、自然,乡村等方
  • 2022-11-24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11月19日,求索荣誉学院党总支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活动,学院党总支书记韩芳主持并宣讲。学院全体教职工、学生党员、发展对象、入党积极分子及入党申请人共130余人参加。韩芳围绕党的二十大的主题和主要成果、过去五年的工作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任务、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和全面从严治党、以斗争精神应对风险挑战七个方面,对党的二十大精神进行了全面阐释,传达了中央、市委、市教育两委及校党委对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相关要求,并对学院相关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韩芳强调,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的首要政治任务。学院全体师生要认真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学院党总支要强化组织领导,加强研究部署,确保党的二十大的重大决策部署在学院落地见效。会后,师生反响热烈,纷纷表示要结合集体学习和个人自学,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并从自身岗位职责和学习实际出发,努力践行党的二十大精神。下一步,求索荣誉学院将在理论
  • 2022-11-24
    为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外交思想,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走心、走深、走实,11月21日,欧洲语言文化学院举办“初心讲堂”,邀请中国前驻芬兰大使马克卿为师生作《党的二十大背景下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以中芬文化外交为例》专题讲座。校党委副书记、校长陈法春出席活动,欧洲语言文化学院党委书记安娜、副院长王文倩、党委副书记韩菲、芬兰语专业师生、非通用语教师党支部和非通用语学生党支部全体党员、“知行党校”第58期学员等300余人通过线上线下参与活动。活动由芬兰语专业负责人、非通用语教师党支部书记王烁主持。陈法春介绍了我校非通用语专业建设成效,对马克卿大使长期以来关心关注我校非通用语专业建设表示感谢。他指出,在文明交流互鉴、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进程中,非通用语的战略支点作用日益显现。作为培养“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外语人才的非通用语专业,要培养和造就具有中国立场、中国情怀,传播中国观点、拥有世界眼光,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出众外语水平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他强调,马克卿大使的专题讲座是欧洲语言文化学院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一场重要活动,也是非通用语教师党支部和非通用语学生
  • 2022-11-24
    近日,《今晚报》刊发伊犁师范大学特聘教授、我校“一带一路”天津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国际商学院教授李名梁文章《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行稳致远》。文章指出,自2013年9月我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共建“一带一路”逐渐走深走实,成为各国共同发展的机遇之路和繁荣之路。共建“一带一路”富含深远的时代价值和世界意义,成就伟大的成果造福全球各国人民;共建“一带一路”抓住战略机遇推动高质量发展,国际社会对共建“一带一路”充满信心。全文转载如下: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行稳致远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不断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更好惠及各国人民。自2013年9月我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共建“一带一路”逐渐走深走实,成为各国共同发展的机遇之路和繁荣之路。共建“一带一路”富含深远的时代价值和世界意义。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是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是中国为世界提供的国际公共产品,打造了一个崭新的国际经济合作新平台。它突破了传统的“中心-外围”格局,促进沿线国家和地区间的产业融合和工业化进程,构建了互利共赢的产业链和价值链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