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要闻
{栏目别名}

  • 2021-04-25
    会议现场校党委书记殷奇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授牌校长陈法春为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授牌副校长余江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授牌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市教委2021年工作要点,进一步提高我校本科教育教学工作质量和水平,4月22日,我校召开2020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发布会、2021年本科教学重点工作部署会暨一流专业、一流课程授牌仪式。校党委书记殷奇,校党委副书记、校长陈法春,副校长余江出席会议,本科教学单位院长、教学副院长,国家级、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负责人,国家级、市级一流建设课程负责人,校督导专家、教学秘书及教师代表参会。会议由教务处处长刘建喜主持。殷奇充分肯定了我校2020年度本科教育教学工作,特别是在疫情防控期间,全校各单位、各部门高度负责,克服重重困难,最大限度地保障了教学工作的平稳运行,形成了疫情防控常态下学校教育教学管理长效机制,取得了突出成绩。他指出,一流专业、一流课程的获批,是全校师生共同努力的结果。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工作要坚持政治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大局意识、质量意识、系统意识和责任意识,在建设中找准定位、特色发展。陈法春对学校2021年本科教学重点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任
  • 2021-04-25
    4月23日,光明网-学术频道刊发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我校翻译与跨文化传播研究院院长王铭玉教授署名文章《后疫情时代中国与世界发展的变与不变》。文章聚焦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21年“博鳌亚洲论坛”开幕式上发表的题为《同舟共济克时艰,命运与共创未来》的主旨演讲,指出在恐怖主义、印度洋海啸、国际金融危机、新冠肺炎疫情等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并发的当下,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对世界巨大的冲击仍在持续的当下,我们亟需正确看待当下后疫情时代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从变量与常量的角度来探讨“百年变局与后疫情时代的中国与世界”,为中国与世界的发展谋一条出路。全文转载如下: 后疫情时代中国与世界发展的变与不变作者:王铭玉(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天津外国语大学原副校长)4月18日至21日, 2021年世界首个以线下为主的大型国际会议“博鳌亚洲论坛”在中国海南博鳌举行,在4天会期里,2600多名代表与1200多名记者参会,他们围绕“世界大变局:共襄全球治理盛举 合奏‘一带一路’强音”主题,利用数十场内容丰富的活动和六个板块平台,聚焦论坛、碰撞思想,提供“亚洲视角”,贡献
  • 2021-04-23
    “学习百年党史 赓续奋斗力量”共建活动现场“青马红”与“火焰蓝”推共同推荐党史图书参观学习“我最喜欢的党史书籍是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我在书中感受到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汲取了奋斗的力量,深刻体会到奋斗是青春最美的底色,更坚定了我知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决心和信心。”赤诚的话语、坚定的眼神、思想的碰撞,这是一场“青马红”与“火焰蓝”共读党史,共汲奋斗力量的“读书盛宴”。4月23日第26个“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我校团委组织“青马工程”学员与天津港保税区消防救援支队开展“学习百年党史 赓续奋斗力量”主题共建活动。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蜿蜒长河,闪耀星光,走过百年风雨的中国共产党便是一本厚重的教科书。《苦难辉煌》、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平易近人—习近平的语言力量》《日出东方》等,“青马红”“火焰蓝”互相推荐他们喜爱的党史书籍,动情地分享红军长征、抗战英烈、消防救援等故事,从党的优良传统和红色基因中汲取奋斗前行的力量。我校青马学员深情朗诵《唯有致敬》献给最可敬可爱的消防指战员们,活动在“青马红”与“火焰蓝”齐声高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推向高潮。分享会后,消防
  • 2021-04-23
    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党中央和市委、市教育两委关于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要求,聚焦“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大力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激发青年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的思想认同、政治认同、情感认同,按照学校党委统一部署,近日,我校以庆祝建党100周年为主线,举办“学习百年党史、赓续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2021年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公开课大赛。本次比赛采取线下评审方式,校党委副书记胡志刚到场指导,评委由马克思主义学院领导班子成员、各教研室主任及部分教师担任。经预赛评选,10组选手(含2组研究生团队选手)进入决赛。参赛选手围绕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的相关理论知识,图文并茂,生动讲授,既有理论总结,也有现实关注,充分展现出新时代大学生的良好精神风貌。经过紧张激烈的角逐,最终评选出李嘉薇团队、郭力娇团队、薛睿男团队、许宸团队、梁晶玮团队、韦玮团队代表学校参加天津市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公开课大赛复赛。举办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公开课大赛,旨在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
  • 2021-04-23
    4月22日下午,我校召开2021年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遴选工作部署会。校党委副书记、校长陈法春,副校长李迎迎出席,各研究生培养单位负责人、学位授权点负责人、负责研究生工作相关教师参加会议。会议由李迎迎主持。陈法春指出,加强导师队伍建设是落实全国研究生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学校“十四五”规划的重要举措。各培养单位要充分认识导师遴选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兼顾导师遴选的政治标准和学术标准,强化师德师风考察,按时间要求保质保量完成工作。研究生院要协同相关部门,运用系统思维做好本科教学和研究生教学相结合、导师队伍建设与研究生培养相结合、研究生培养模式与现有管理机制相结合。李迎迎指出,此次修订的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遴选和管理文件,是适应我校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工作需求,实现导师从“资格”到“岗位”的转变,形成以研究生培养质量为核心,“强调责任、能上能下”的动态管理制度。导师遴选周期缩短,遴选主体从学校延伸至各研究生培养单位,充分满足各培养单位、各学位授权点研究生培养及学科建设的需求。此次导师遴选采用新的研究生管理系统开展工作,希望各单位高度重视此项工作。通过开展本年度研究生导师遴选工作,有助于深入推动研究
  • 2021-04-23
    为进一步做好新时代统一战线工作,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着力提高学校统一战线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水平,按照我校《中国共产党统战工作条例》学习安排,4月23日下午,我校党委常委、党委统战部部长、统战理论研究工作室主任吴翼彬做 “统战大讲堂”第十讲------《中国共产党统战工作条例》专题宣讲。我校民主党派、知联会、党外知识分子代表和二级党组织书记、统战委员、统战工作相关负责同志60余人参加了讲座。吴翼彬从《条例》修订的背景和意义,《条例》的突出亮点、主要内容和着力重点、贯彻落实等4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浅出地宣讲。他强调,要将学习宣传贯彻《条例》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深刻领会精神实质,不断掀起学习宣传《条例》热潮;要创新工作举措,找准统战工作服务学校发展的切入点、结合点和着力点,切实利用统战工作优势汇聚各方力量,推动学校发展;要强化工作责任,各二级党组织要切实履行统战工作主体责任,把《条例》各项规定落到实处。(通讯员:刘翔)
  • 2021-04-23
    【作者简介】王妃,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建设办公室干部,天津市应急语言服务研究院研究员,工程师;研究方向:信息安全、数据挖掘、网络舆情分析。【成果简介】《Machine learning for MobileNetwork Payment Security Evaluation System》发表于期刊《Transactionson Emerging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ies》,ISSN:2161-3915,SCI,JCR分区三区,中科院分区四区。文章发表于2021年1月。【成果摘要】安全的移动电子支付系统是保证网络支付安全的重要途径,是机器学习技术研究的热门课题之一。近年来,不同类型的移动网络支付方式呈爆炸式增长,使得消费者能够使用不同类型的移动设备访问服务,这也使移动支付中的安全问题变得更加严峻。本文提出了一种机器学习辅助的安全移动电子支付框架(ML-SMEPF),旨在建立一种以信息的机密性、保护性、完整性和可用性为基础,解决包括恶意软件检测、多因素身份认证和支付系统中欺诈等安全问题的移动支付系统。仿真部分基于准确率、安全系数、性能和成本因素进行了分
  • 2021-04-23
    与会领导、老师与全体学员合影与会领导向首期院青马班学员代表赠书党委组织部副部长龙菲为市青马学员代表颁发朋辈导师聘书学院党委书记安娜为首期青马班授旗学院党委副书记韩菲介绍青马工程培养方案市青马学员代表曹惠阳发言市青马学员代表诗朗诵校团委书记梁燕致辞为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完善学院党员发展机制,构建全链路学生党员培养教育体系,鼓励广大团员青年认真学习马列主义理论,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4月20日,我校欧洲语言文化学院首期“青马工程”培训班开班仪式在逸夫楼大江厅举行。校团委书记梁燕、校党委组织部副部长龙菲,学院党委书记安娜、副书记韩菲出席活动,学院全体辅导员、市校两级“青马工程”学员代表、“青马工程”培训班全体学员共计60余人参加活动。活动由学院团委书记胡娜主持。 梁燕在致辞中对学院“青马工程”的启动表示热烈祝贺。她详细介绍了市校两级“青马工程”的开展情况,对学院输送的市校两级“青马工程”学员取得的成绩给予肯定。她希望学院首期 “青马工程”培训班学员要在思想上“充电”、在精神上“补钙”、在工作上“加油”,扎实开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2021-04-23
    按照全市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要求,4月21日下午,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开展了专题学习研讨,校党委书记殷奇主持。 殷奇从胸怀“两个大局”,以“政治三力”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增强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战略定力;增强“抓基本、打基础”能力;增强“系统集成”能力;增强“担当”能力;增强“成事”能力等六个方面传达了市委书记李鸿忠所做专题报告的精神。校党委副书记、校长陈法春从把握好“做大蛋糕”与“分好蛋糕”、“去”与“存”、政府与市场、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与发挥天津优势、突出科技创新与完善科技体制机制、打造“津城”“滨城”双城格局与实现消费升级、海空两港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加速资源要素集聚、发展和安全等八方面工作关系,传达了市委副书记、市长廖国勋所作专题报告的精神。 殷奇指出,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对于学校制定实施“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学校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不断增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要时刻与中央、市委的要求对标对表,坚持守正创新,进一步增强竞争意识,树立改革思维,要开门搞规划,广泛征求意见
  • 2021-04-20
    在清华大学110周年校庆之际,第五届大学外语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深度融合学术论坛暨智能时代外语教育创新发展高峰论坛于4月18日在清华大学以线上线下形式召开,云端参会人员达到1万6千余人。我校翻译与跨文化传播研究院院长王铭玉教授应邀出席,并以“推动教学创新,打造一流课程”为题作主旨发言,受到与会专家及其线上受众的好评。 王铭玉以我校首批国家级“线上”一流课程《世界跨文化交流》课程为案例,从政策文件、建设规划、课程成效与应用共享四个方面与与会者共同探讨国家级“线上”一流本科课程建设与实践。通过对政策文件的梳理,从教育政策层面解读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和“线上”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分享我校2016年以来慕课课程建设的规划和成效,探索基于“互联网+”、大数据的课程教学模式变革与创新,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通过介绍应用共享平台,展示了我校服务于“新常态”下的教育教学“新生态”建设。 第五届大学外语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深度融合学术论坛由清华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系联合清华大学出版社共同承办,聚焦“智能时代外语教育创新发展”,邀请国内教育界、信息技术界、外语界等专家学者云端相聚,共享学术盛宴,共话外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