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要闻
{栏目别名}

  • 2024-06-18
        6月15日至16日,第八届“中央文献翻译与研究论坛”在天津外国语大学成功举办。本届论坛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六研究部、天津外国语大学(中央文献翻译研究基地)联合主办,《国外理论动态》杂志协办。来自中央党校、中央对外联络部、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外交部、新华社、中国日报社、中国外文局、中国人民大学、对外经贸大学、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扬州大学、天津外国语大学、大连外国语大学等三十余家机构、高校的专家学者参加论坛。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六研究部主任张士义,中联部党群外事协调局副局长王薇,外交部翻译司原主任、外语专家陈明明,天津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马波,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信息资料馆副馆长陶永祥,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六研究部副主任卿学民、副主任李铁军、副主任刘亮、二级巡视员蒋明炜等出席开幕式。天津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周红蕾致开幕辞,校长李迎迎教授致闭幕辞。天外教师和博士生、硕士生代表30余人参加论坛并作小组发言。  本届论坛主题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外翻译与国际传播:规范与创新”,
  • 2024-06-18
        近日,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大学国际事务副校长办公室国际合作办学经理苏白瑞、新加坡校区市场与业务发展经理蔡美宽、东方国际教育交流中心项目部主任王芬一行到访我校。继续教育学院(海外教育中心)相关负责人参加座谈。 继续教育学院党总支书记田芃对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大学校方代表及东方国际教育交流中心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她介绍了天外的办学历史及概况、学科发展及专业设置、国际合作与交流等工作情况,并就继续教育学院(海外教育中心)目前开设的海外留学项目及国际中文项目情况进行了详细介绍。田芃表示,学院自2021年与东方国际教育交流中心共同开展IPC国际名校留学预备项目以来,共培养学生150余人,希望通过此次会面,进一步推动与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大学及东方国际之间海外留学项目的深入合作,充分利用三方优势,逐渐形成依托天外学科及专业优势、满足社会多元化需求、院内项目差异化发展的格局,为出国人员提供更多高品质、有保障的留学项目。 苏白瑞高度赞赏了天外与世界近50个国家的320余所大学和教育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他表示,天津外国语大学坚持走国际化办学道路,致力于培养具有全球视野
  • 2024-06-15
    日前,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中国科教评价研究院、浙江高等教育研究院、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及中国科教评价网联合发布《中国大学和研究生教育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2024-2025)》。我校日语专业再次获评“五星+”级专业,在全国449所开设日语专业的高校中排行第二位。这也是我校连续4年位列全国日语专业排行榜前两位。天外日语专业教育始于1973年,现已形成本、硕、博三个层次完备的培养体系。先后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点、天津市品牌专业、天津市优势特色专业等。2次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4次获得天津市教学成果一等奖、5次获得二等奖。获批1个国家级虚拟教研室,2门国家级精品课、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7门天津市一流本科建设课程。出版国家社科重大项目成果“理解当代中国”日语系列教材等多部高质量教材。作为教育部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日语分委会主任单位、中国日语教学研究会副会长单位,在中国日语教育教学和学术研究领域持续发挥着引领示范作用。天外日语专业始终注重将自身建设同国家和地区发展的现实目标及未来方向紧密相连。围绕服务新质生产力
  • 2024-06-15
    近日,天津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2021级英语(文化与文学)专业本科生陈晞同学在全国跨文化能力考试(Intercultural Competence Test,简称ICT)暨全国跨文化能力竞赛(National Intercultural Competence Competition,简称NICC)中取得优异成绩,荣获全国赛高级组一等奖。全国赛高级组一等奖名单全国跨文化能力考试(ICT)暨全国跨文化能力竞赛(NICC)由中国外语战略研究中心、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联合举办,旨在考查学生运用跨文化交流技能、跨文化认知技能、跨文化态度、跨文化意识、中国文化知识和外国文化知识等六个要素的综合技能在跨文化交际情境中进行有效而得体交流的能力。 该考试根据参赛者在全国和赛点所在省份的组别成绩排名,前2%获特等奖;2%-5%获一等奖;5%-10%获二等奖;10%-18%获三等奖,并获得相应的全国赛及省赛获奖证书。通过此次竞赛,学生不仅可以拓宽视野,提升跨文化思维,还能够全面增强在当今多元文化生活、学习或工作环境中的跨文化能力,从而成长为高素质国际化人才,拓宽就业渠道,增强职业竞争力。今后,我校将继续坚持以赛
  • 2024-06-14
    近日,俄罗斯人民友谊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切尔尼亚耶夫·马克西姆·瓦西里耶维奇先生在中国服务贸易协会一行陪同下访问天津外国语大学求索荣誉学院。天津外国语大学国际交流处处长张占奇,求索荣誉学院党总支书记韩芳、院长李薇及相关负责人、专业教师代表参加会见。张占奇对切尔尼亚耶夫·马克西姆·瓦西里耶维奇副院长一行的来访表示热烈欢迎。他介绍了天外与俄罗斯高校国际交流合作的情况,表示愿意积极开展与俄罗斯人民友谊大学经济学院的交流与合作,希望双方在联合人才培养项目、夏令营活动、教师科研交流等方面积极探索,寻求突破。 李薇重点介绍了求索荣誉学院办学定位、学科专业优势和特色、产业学院建设及国际交流项目情况,希望双方在相关领域加强务实合作,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共赢。切尔尼亚耶夫·马克西姆·瓦西里耶维奇对学校的热情接待表示感谢。他介绍了俄罗斯人民友谊大学和经济学院的办学规模、专业与研究特色、海外院校合作情况。表示热切期盼双方在开拓本硕连读项目、加强教师在绿色金融和经济安全等领域科研合作、联合主办国际大学生学术会议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通过此次深入交流与探讨,双方一致认为两院专业相近,有着良好的合作基础,在教
  • 2024-06-14
    近日,由釜山国际广告节组委会和《中国广告》杂志社联合主办的Young Stars China 2024华釜青年奖24小时创意挑战赛在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举办。我校国际传媒学院教师陶鹏带领10名广告学专业本科生参赛,其中2021级学生弓翔、2020级学生刘子威同学获优秀奖,取得第15名的好成绩,成功晋级韩国釜山总决赛。釜山国际广告节是全球广告业排名前三的国际A级赛事,华釜青年奖暨大学生创意奖(YOUNG STAR)至今已成功举办15届。本届比赛共有来自50所高校、153支战队的学子参加。历经无数次的头脑风暴、反复修改和完善,在24小时的奋战后,20支队伍脱颖而出,获得了6月3日现场提案的机会。活动最终评选出一组金奖、两组银奖、三组铜奖、五组水晶奖以及优秀奖,前15组学生将有机会赴韩国釜山参加国际广告节Young Stars全球总决赛,代表中国年轻创意力量论剑韩国釜山。我校学子在陶鹏老师的指导下积极筹备,在24小时的有限时间内,现场抽题、现场制作、激烈讨论、激发灵感,最终产出较为完整的产品策划方案,完成了对心理和生理、专业能力与执行力的多重挑战。弓翔、刘子威现场展示作品《IM CDM不只是
  • 2024-06-14
    当地时间6月7日上午,由中国驻加蓬大使馆主办,加蓬邦戈大学孔子学院承办的第23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加蓬赛区决赛在邦戈大学图书馆成功举办。中国驻加蓬大使馆临时代办朱小乐、邦戈大学副校长奥瓦耶出席活动并致辞,加蓬总统府、外交部、国民教育部、高教部、加中友好协会、加蓬留华学生联谊会相关负责人,以及加蓬华侨华人协会、中国援加蓬第25批医疗队、中资企业代表,各院校代表,邦戈大学职能处室负责人、孔子学院师生等150余人参加活动。孔子学院学生萨巴斯和莫雅担任主持人。比赛现场朱小乐对到场的嘉宾和参赛选手以及在场所有观众表示诚挚的问候,同时对加蓬政府和邦戈大学对孔子学院的发展建设所作出的贡献表示衷心感谢。中国与世界的交流日益密切,为更多汉语学习者提供了更加广泛的机会。他指出,通过学习汉语,学生不仅可以了解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还可以体验当代中国的快速发展和繁荣。今年是中国与加蓬建交50周年,中加在教育、文化等领域将继续开展更深层次合作,推动两国关系稳步向前。中国驻加蓬大使馆临时代办朱小乐先生致辞奥瓦耶在致辞中赞扬了邦戈大学孔子学院在推广中文教学、助推中加两国交流与合作中付出的努力表达了诚挚的感谢
  • 2024-06-14
    为进一步推进学科内涵建设,促进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天津外国语大学研究生院协同各研究生培养单位共同精心策划推出的“天外导师讲坛”(第四期)系列讲座于近日圆满收官。活动历时40天,邀请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等多所高校不同学科领域的知名学者以及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知网等业内专家,为我校研究生带来11场学术盛宴。从人工智能到数字经济,从文学到哲学,从翻译到国际中文教育,从区域国别研究到外语学科发展,从研究生人才培养到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本次系列讲座主题丰富多元。各位主讲人不仅深入剖析了相关学科领域的前沿动态和未来发展趋势,还结合各自学科领域专长和学术实践分享了许多研究心得与实战经验。每场讲座,专家分享洞见与观点,内容生动鲜活,师生积极互动交流,收获颇丰。“天外导师讲坛”系列讲座活动的开展是学校深入推进研究生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通过邀请知名专家学者开展系列学术讲座,旨在将提升研究生创新能力融入研究生培养全过程。今后,学校将继续精心打造“天外导师讲坛”品牌,为研究生带来更为丰富的、多学科交叉的高水平学术讲座,拓展跨学科研究视野,提高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切实推动学校研究生教育高质量
  • 2024-06-14
    近日,湘潭大学非洲经贸法律研究院院长洪永红应邀作客天外“求索高端学术论坛”,并为天外师生带来题为“‘一带一路’背景下中资企业在非洲的投资风险与法律规避”的讲座。讲座在大江厅举办,同时开通线上直播,吸引了众多师生的关注与参与。讲座由亚非语学院党总支书记张海梅主持。讲座中,洪永红介绍了非洲法律的主要法系、在非洲主要国家的特点及发展,重点为大家讲解了投资非洲主要风险种类与法律规避,同时也为师生介绍了关于非洲法律的著作,分享了宝贵的学术见解和实践经验,使师生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在学习和研究中保持开放和多元态度的重要性。洪永红结合实际案例,对中国企业在非洲进行的商业活动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他指出,在投资过程中要注意识别并防范各种潜在风险,如税收征收风险、风俗习惯风险、环境保护风险等,并分享了一些有效的风险规避方法,如入乡问俗、知己知彼,了解非洲习惯法等。在提问环节,同学们积极发言,提出了非洲投资和法律的相关问题,洪永红一一解答,为大家提供了宝贵的建议和指导。讲座现场气氛热烈,师生们受益匪浅。讲座前,洪永红应邀与斯瓦希里语、豪萨语、法语、英语、阿拉伯语和葡萄牙语等语种专业老师就非洲人才培养和非洲研究情
  • 2024-06-14
    6月13日,《中国社会科学报》刊发我校国际关系学院院长李强教授文章《全球气候治理话语的中国构建》。文章指出,中国作为全球气候治理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和引领者,必须从国际道义、机制建设和气候科技三个维度综合构建全球气候治理话语。全文转载如下:构建全球气候治理的中国话语,既是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的“要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在全球气候治理领域的具体实践,也是形成与我国综合国力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的必要前提。气候变化属于典型的全球公共问题,任何国家都无法独善其身和置身事外。面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严峻挑战,国际合作是人类必须做出的唯一正确选择。作为全球气候治理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和引领者,中国构建全球气候治理话语,必须从国际道义、机制建设和气候科技三个维度进行综合构建。彰显国际道义国际道义是国家在对外关系中应遵循的、基于人道义务和正义义务的行为准则与规范。一国基于气候伦理共识构建的全球气候治理的道义话语,可以在国际社会塑造其负责任的国际形象,并引发广泛的国际认同和积极的效仿行为。中国构建全球气候治理话语必须关注全人类共同利益。人类社会是天然的利益共同体,全人类共同利益是国际道义的核心内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