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要闻
{栏目别名}

  • 2022-05-11
    5月8日,《天津日报》头版“深学笃用 天津行动”专栏刊发文章《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报道我市思政育人成效持续向好,“大思政”工作格局逐步形成,高校思政工作处于全国领先。文章介绍了我校多措并举推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多语种版进校园进课堂进教材,为打破思政课与专业课相互隔绝的“孤岛效应”,进行了有益尝试。原文转载如下: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本报记者 张雯婧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近年来,我市积极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深化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在全国率先建立思政课质量评价体系,在全国率先实现高校辅导员、思政课教师配备双达标,在全国率先制定大中小学思政工作考核指标体系,思政育人成效持续向好,“大思政”工作格局逐步形成,高校思政工作处于全国领先。思政课不仅“有意义”而且“有意思”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具有不可替
  • 2022-05-10
    【作者简介】 王芳,天津外国语大学国际传媒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社会学博士;研究方向为传播社会学。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主持完成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天津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各1项,出版专著2部,发表论文30余篇。 【成果简介】 专著《阅·评·思------融媒体时代新闻报道的创新研究》,ISBN:978-7-210-13193-9,字数21万字,江西人民出版社2021年8月出版。 【内容摘要】 新闻阅评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它所点评的问题在舆论导向、引导能力以及理论研究上的分量产生的影响力上。本书主要针对天津的主流媒体报纸,如《天津日报》《今晚报》、“津云”新媒体等近两年发布的新闻报道进行评析,分成重大主题报道、重点报道、典型人物报道、公共卫生危机报道等,并在评阅基础上,结合马克思主义经典新闻理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论述,思考媒体融合背景下,主流媒体如何守正创新,继续发挥影响力。 【社会评价】 《阅·评·思------融媒体时代新闻报道的创新研究》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导,探讨融媒体时代新闻报道的守正与创新,既有理论的深度,又有现实的广度,导向正确,逻辑
  • 2022-05-10
    日前,由市教育两委组织开展的2021年天津市“十大教育新闻作品”评选活动结果公布。由我校报送的《“语”时代同行 读懂今天的中国------天津外国语大学用外语讲好中国故事》成功获评。 文章聚焦天津外国语大学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实践,不断加强对外话语体系创新研究,结合高校自身特色,发挥语言服务优势,聚焦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勇担外宣使命和职责,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从“在‘翻译’中讲好中国”“在‘教学’中理解中国”“在‘行走’中感悟中国”三个方面,展示了学校党和国家重要文献外译成果、《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多语种版本“三进”工作成效,以及培养“知华、爱华、友华”国际人才的重要成果。 今后,我校将继续围绕教育改革发展中心工作,做好教育新闻内容生产,按照“人在哪里,新闻舆论阵地就应该在哪里”的要求,进一步加强正面议题设置和新闻策划,突出融媒体作品生产,创新方法手段,努力打造更多讲述“天外教育故事”的宣传精品,进一步提升学校教育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为学校教育改革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舆论支持。 原文转载如下: “语”时代同行 读懂今天的中国 ------天津外
  • 2022-05-09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主动对接国家和天津市重大发展战略,进一步提升我校服务天津、服务社会的综合能力和智库的决策咨询能力,响应天津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要求,5月6日下午,副校长余江带领校办公室、科研处、“一带一路”天津战略研究院、求索荣誉学院、国际商学院相关人员赴天津市商务局交流调研。天津市商务局副局长李宏率市场处、市场运行处、会展处、意风区等部门负责人对我校一行表示热烈欢迎。会上,余江介绍了我校基本情况,特别是我校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研究中心的成立工作和“一带一路”经贸合作与天津高质量发展高峰论坛的举办计划。余江强调,近年来,我校以外语学科为龙头,多学科协调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并在主动服务国家和天津市经济社会发展、积极建言献策方面发挥了高校特色优势和重要作用。他期待寻求双方契合点,与市商务局开展多样化合作。李宏对我校来访表示欢迎,他介绍了天津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总体方案,以及近期推动工作取得的成效。他指出,消费是城市经济发展的核心内容之一,我国经济历来存在南北差异,经国务院批准,天津与北京、上海、广州、重庆列入首批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名单,是
  • 2022-05-09
    为推动“迎盛会、铸忠诚、强担当、创业绩”主题学习宣传教育实践活动的扎实开展,学校党委审议通过了2022年服务师生“十件实事”。“十件实事”通过广泛征求意见,将紧紧围绕学校教学科研、后勤服务、校园安全等方面和相关重点领域,贯穿全年,着力为师生员工办好事、解难题,进一步提升幸福感、获得感,共享学校发展成果。一是天外系列高端学术论坛。以习近平外交思想、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一带一路”经贸合作、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应急外语服务、高等教育对外开放等为主题,搭建学术交流平台,扩大学术影响力,服务学科建设。二是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计划。搭建校内外创新创业培训平台,引入优秀导师开展创新创业实践讲座,开拓学生视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整体竞争力。三是电教设施提升改造。加装大江厅线上智能会议系统,方便师生疫情期间学术会议和学生活动开展,升级两校区录播教室控制系统,方便师生课堂使用。四是滨海校区浴室提升改造。采取校企合作模式,对滨海校区原有学生浴室进行整体改造,以期实现智慧洗浴综合服务。五是宿舍电梯改造。为消除安全隐患,改善学生宿舍环境,今年暑期将对马场道学生宿舍楼内的7部电梯实施更新工程。六是两校区电动自
  • 2022-05-08
    为进一步引导广大青年学生积极践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全面展示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成果,5月5日下午,我校线上召开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初赛暨天津外国语大学校内选拔赛动员会。校党委副书记胡志刚、副校长余江出席会议,校团委、国际合作与交流处、研究生院负责人,各本科学院副书记、副院长、团委书记、教学秘书等参加会议。会议由教务处处长刘建喜主持。胡志刚指出,“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是现阶段高校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重要载体,是人才培养最具彰显度的成果,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挥重要作用。他强调,首先要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到大赛“高起点、高定位、高水准、高成长、高价值、高评价”的重要价值与意义。以赛促教、以赛促改、以赛促创,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改革,培养我校双创生力军。其次要精心筹划组织,打造高水平项目团队。相关部门要广泛宣传、积极动员、统筹协作、精心筹划,处理好疫情防控与举办大赛的关系;学院要充分挖掘师生创新创业潜力,双向引导和指导,精心打造高质量团队参与比赛。要积极扩大引领示范作用,实践育人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参赛团队充分展示优秀天外学子的精神风貌,对双创工作起到良好的引领示
  • 2022-05-07
    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教育两委和学校党委关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部署要求,持续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在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教师以“争做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为主题,在“云端”为4000余名学生宣讲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 教师们围绕“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路”“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立志成为大先生”“回答时代之问 彰显中国之理”“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等内容,为同学们详细解读了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结合微视频《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一起回顾了习近平总书记与大学生交往、交流和交心的动人故事,阐述了“人民领袖,亦师亦友,言谆意重,是温暖,更是指引前进的力量”,鼓励同学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深切关怀和殷切嘱托,努力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向英雄学习、向前辈学习、向榜样学习,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把对祖国血浓于水、与人
  • 2022-05-07
    5月6日下午,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召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扩大会议,校党委中心组成员、各二级党组织书记,校办公室、党委教工部、党委学工部、科研处负责同志,学生代表参加集体学习。校党委书记殷奇主持会议。殷奇在讲话中指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是新时代新征程上加强党对高等教育全面领导的纲领性文献、推动高等教育更好服务国家战略的全局性号令、激励高校师生爱党报国的根本性指引。他强调,要扎实推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在天津外国语大学落地见效,一是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的全面领导,要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始终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作为根本遵循和第一行动;要强化理论武装,让党的创新理论在指导实践和推动教育工作中发挥更强威力、更大作用;要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推动学校党建与教育事业发展深度融合,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保障作用。二是更好发挥思政课立德树人关键课程作用,要坚持党管思政课,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课、第一课,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要坚持以质量为中心,打造一批思政“金课”、示范课,带动思政课质量全面提升;要不断完善“大思政”格局,进一步做
  • 2022-05-06
    为庆祝“国际中文日”,当地时间4月20日上午10点,德布勒森大学孔子学院与德布勒森夏季大学、德布勒森市经济发展中心三方“引入汉语教育和文化合作”协议签署仪式在德布勒森大学人文学院会议室举行。本次合作协议的签署旨在为德布勒森市的中资企业中方员工提供学习匈牙利语和匈牙利文化的机会,同时也为这些公司的匈牙利员工提供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化的机会。德布勒森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孔子学院首任匈方院长乔塔尔·皮特博士,孔子学院现任匈方院长琼多诗·帕尔博士、中方院长崔显军博士,夏季大学萨夫柯·皮特博士,德布勒森市经济中心总经理佐尔丹·波舍尔共同出席签约仪式。当日晚6点,德布勒森大学孔子学院在主楼四楼长廊举办了“学汉字·习书法”中国文化体验活动,吸引了30余名师生参加。琼多诗·帕尔介绍了学习汉语的重要性,他指出,来匈的中资企业越来越多,汉语学习将为学生提供不错的就业机会。崔显军表示欢迎匈牙利朋友来孔子学院学习汉语这门“诗性语言”,孔子学院的老师们介绍了“茶”字的由来、演变和含义,并辅导同学们体验汉字书写。活动现场气氛热烈,学员反馈良好。“国际中文日”系列活动吸引了当地师生和民众的广泛关注,推动了中文在当地的应
  • 2022-05-06
    近日,《中国应急管理报》刊载我校齐悦老师署名文章《能力多样化 体系规范化 平台综合化------“大应急”背景下应急志愿者队伍培训机制初探》。文章指出,“大应急”理念对应急志愿者的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应急志愿者队伍的建设、培育也需纳入到应急管理的长效机制中,应急志愿者队伍培训呈现培训能力多样化、培训体系规范化、培训平台综合化的特点,高校应当发挥优势,充分参与到应急志愿者培训工作中,保障志愿者队伍综合素质和服务能力的有效提升,以适应“大应急”的战略需求。原文转载如下:能力多样化 体系规范化 平台综合化------“大应急”背景下应急志愿者队伍培训机制初探齐悦为了推动新时代应急管理事业改革发展、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大应急”理念应运而生。谓“大应急”,是指与“分灾种”单部门负责管理相对应,适应现代社会实际需求、满足多部门协调作战的“全灾种”应急管理模式。“大应急”理念无论对丰富和创新社会治理方式、贯彻和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还是对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都具有重要意义。应急志愿者是应急救援体系中最为重要的资源,“大应急”理念对应急志愿者的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应急志愿者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