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要闻
{栏目别名}

  • 2022-03-06
    3月4日上午,我校国际商学院2020届校友赵健旭,在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成为天津市第298例、学校第19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这是第6位成功捐献的校友,也是今年我校第2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2017年,刚入学不久的赵健旭同学,通过参加学生处、校红十字会组织的造血干细胞采样活动,成为了一名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2022年元旦前夕,赵健旭接到了中华骨髓库的电话,表示他与一名患者相匹配,询问他是否愿意捐献,赵健旭毫不犹豫地说:“我愿意捐献!身为一名共产党员,为人民服务是我不可推卸的责任与义务!”作为天津市宝坻区新开口镇政府党务工作者兼六户村党支部副书记,赵健旭的工作十分繁重,但他为了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格外注意饮食和锻炼。经过四个多小时的采集,赵健旭圆满完成了捐献。校党委副书记胡志刚,天津市红十字会红十字事务中心主任宫敬义,校学生处、国内合作与校友联络工作处、国际商学院相关负责人来到医院看望并慰问赵健旭。胡志刚详细询问了他的身体状况,高度赞扬了他为救助患者勇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善举。学生处、国内合作与校友联络工作处赠送了慰问信和纪念品,宫敬义为其颁发了中华骨髓库荣誉证书以及天津市“
  • 2022-03-05
    3月3日,我校召开博士授权单位申报动员会暨2022年学科建设工作例会。校党委书记殷奇、校长陈法春、副校长李迎迎出席会议。相关处室负责人、外国语言文学学科研究生培养单位负责人和主管研究生工作副院长参加会议。会议由副校长李迎迎主持。殷奇指出,2022年是我校实施“十四五”规划关键之年,建设高水平外国语大学要凸显学科建设的龙头作用,发挥博士授权建设工作的“杠杆效应”,带动相关职能处室工作出水平、见成效,做到纲举目张。各职能处室要吃透政策、主动作为、持续用力,面对制度的“天花板”,既要看到困难,更要想好举措,内部做好谋划,横向做好配合。牢牢抓住我校党和国家重要文献对外传播的优势,做好长板,做出亮点,做成特色,扎实推进学科建设工作。陈法春表示,我校学科建设工作要践行国家发展要求,落实学校“十四五”规划的各项任务,发挥历史主动精神,主动担当作为。各职能处室要将博士授权建设工作纳入部门核心任务,主动问情况、想办法、找资源,克服一切困难。充分调动学科带头人的积极性,推进学科团队的建设,注重顶层设计到具体任务的建设成效,全校上下拧成一股绳,共同推动博士授权建设工作。李迎迎强调,学科建设是系统工程,各职能
  • 2022-03-04
    近日,滨海外事学院党委召开了党委领导班子党史学习教育专题民主生活会,会议由外事学院党委书记张文主持。校党委常委、副校长程国毅参加会议并讲话。学校党史学习教育专题民主生活会第七督导组全体成员、派驻纪检组相关同志、外事学院院长、非处级委员、非中共党员领导代表、两代表一委员代表、基层党支部书记代表、党员群众代表列席会议。会上,张文首先带领班子成员面向党旗庄严宣誓。在通报上一年度民主生活会整改措施落实情况之后,张文代表领导班子作对照检查,并带头作个人对照检查,认真开展自我批评,其他班子成员依次作对照检查发言,并互相提出批评意见。整个会议氛围真诚坦率,颇具“辣味”,达到了咬耳扯袖、红脸出汗的效果。程国毅在点评中指出,这次专题民主生活会会前准备充分,会风严谨,参会同志态度认真,达到了民主生活会预期的目的。他要求,一是批评与自我批评要按照要求的五方面要全,要实,要针对性强。批评时要切实点出不足,见人见事,体现同志之间真挚的关心。二是聚焦党史教育的学习成果,回顾党总结出来的历史经验,特别是对十九届六中全会确立的“两个确立”的重要意义要进行再聚焦。三是要进一步加强对党委班子的警示教育。用好身边的典型案例
  • 2022-03-03
    选派博士服务团到西部地区服务锻炼,是中央组织部和共青团中央为贯彻落实国家战略、支持西部大开发、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培养锻炼青年人才而采取的一项重要举措。从2020年到2021年,学校选派国际商学院李名梁教授作为中组部、团中央第20、21批博士服务团成员,担任伊犁师范大学“一带一路”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兼法学院副院长,为新疆伊犁地区高校建设作出贡献。2022年初,李名梁同志圆满完成天津市第21批“博士服务团”服务任务,返校工作。3月2日,学校党委书记殷奇与李名梁同志进行座谈。李名梁汇报了2021年在伊犁师范大学工作情况和连续两年参加“博士服务团”项目收获和体会。殷奇代表学校党委向圆满完成服务任务的李名梁同志表示慰问。他表示,学校党委历来重视人才工作,选派优秀人才参加“博士服务团”项目是学校服务国家战略发展的重要举措,李名梁同志到新疆后快速找准定位、依托自身专业优势服务伊犁师范大学及伊犁地区社会发展,深入了解国情民意,厚植家国情怀,锻炼综合能力、锤炼扎实作风,圆满完成了服务任务。在今后工作中,要将服务经历进行总结凝练,进一步提升教学科研水平,为学校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近日,《求贤》杂志发表文章《
  • 2022-03-01
    2月26至27日,第四届“外教社杯”全国高校学生跨文化能力大赛全国总决赛在上海举行,来自复旦大学、中南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等共计32支参赛队伍(包含2支留学生团队)同台竞技。我校由2020级汉语言文学专业肖子健、董珂廷、李镕廷组成的参赛团队总成绩排名第十七,荣获三等奖。总决赛设有案例表演、案例评析、即兴问答、名言解析等环节。参赛选手们凭借丰富的知识储备、缜密的逻辑思路、扎实的语言功底,展示了对跨文化问题进行分析和应对的能力,充分彰显了当代大学生对世界文化多样性的理解和尊重、对中国文化的热爱与自信。 我校团队凭借天津市赛第一名的总成绩受邀参加全国总决赛,以“The Greatest Poet in China”为题,结合文化冲击、文化冰山、文化共情、刻板印象、高低语境等跨文化理论内容对案例主题进行深刻阐述。案例紧扣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主题,融入了书法和国画才艺展示,结合中国古诗词、北京冬奥会、折柳寓意、中国抗疫等热点元素,在讲述中国故事、展示中国文化的同时,剖析了不同国家以及文化圈的文化差异。备赛期间,通识教育学院刘颖、尚春瑞以及国际传媒学院侯正通作为指导教师,利用
  • 2022-03-01
    2月25日,日本北陆大学“平成遣中使·大学生文化交流团”线上中文研修项目结业仪式成功举办。北陆大学国际交流中心长胡光辉,孔子学院院长周晴,孔子学院事务局局长、国际交流中心次长中岛元春,天津外国语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处长张占奇、日语学院党委书记尹德献、院长朱鹏霄、党委副书记刘申琦、项目授课教师,以及参与项目的日本北陆大学学生相聚“云端”。会议由日语学院专业教师袁建华主持。会议在项目课程回顾视频中拉开帷幕。视频浓缩了历时两周研修的精彩时刻。记录了老师们倾心筹备的精品课程内容和中外学生互动交流的生动画面,充分体现了此次研修的丰富多彩。学员代表道又理纱发言,表示非常喜欢中国,并感谢天外提供的学习机会,她收获颇多,会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教师代表任颖对学员的表现进行肯定,希望大家来到中国体验中国文化,进一步了解中国的生活,成为搭建中日友好桥梁的使者。中岛元春对我校为此研修项目付出辛勤工作的各位老师表示感谢,期待来年可以到天津外国语大学进行实地研修,继续开展交流合作。朱鹏霄在致辞中对此次研修项目圆满举办表示祝贺,并表示通过这次研修:一是加深了两校的友好关系,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与联系;二是加深
  • 2022-03-01
    2月23日上午,我校国际传媒学院2020届校友郭艺炜,在河南省肿瘤医院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成为河南省第1077例、学校第18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这是学校第5位成功捐献的校友,也是今年我校第1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2016年,还在我校读书的郭艺炜同学,通过参加学生处、校红十字会组织的造血干细胞采样活动,成为了一名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2021年12月底,郭艺炜接到了天津市红十字会的电话,得知自己配型成功时,她毫不犹豫地同意了捐献并激动地说,“去年十月看到徐琳学姐(学校第17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的捐献日记时,我觉得她好棒啊,没想到不久之后我就有了这样一个机会”。由于目前在河南省读研究生,家也在河南省,于是天津市红十字会将其资料转到河南省,历经两个多月的准备,在2月23日上午,经过将近4个小时的采集,郭艺炜在郑州完成了这次捐献。学校获悉后,相关领导和老师第一时间从线上对郭艺炜进行了慰问,详细询问她的身体状况,高度赞扬了她无私奉献、大爱无疆的善举,校友之家为她发放慰问信和爱心校友纪念品。“能在学生时代做这样的事,非常有意义。这次捐献之旅将是我一生最美好的回忆。”作为一名中共党员,郭艺炜有甘于奉献
  • 2022-03-01
    为进一步做好教学成果奖申报工作,2月24日下午,学校召开了2022年教学成果奖申报推动视频会议。副校长余江,各本科教学单位院长(主任),教学副院长(副主任),教学秘书,2022年拟申报人员,教务处全体人员参会。会议由教务处副处长席娜主持。余江强调了教学成果奖申报工作的重要性,他指出,教学成果奖申报工作关乎学校“十四五”规划的核心目标任务、关乎学校一流专业、一流课程的建设验收、关乎新一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指标体系,要求各单位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全程推动。一要在吃透吃准相关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标对表,明晰工作思路,凝练申报方向;二要做到高站位、大视角,立足立德树人与人才培养,充分体现创新意识和新文科理念;三要认真做好团队的组建工作,高标准、严要求,凝心聚力打造高水平的教学成果。会上,教务处从教学成果奖的基本概念、申报条件以及申报材料的准备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解读,各单位汇报了本单位教学成果奖的申报意向。四年一次的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申报工作最近一次申报就在2022年,是迄今为止我国教育领域中唯一一项由国务院设立并由教育部组织实施的国家级教学奖励,与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
  • 2022-02-27
    2月24日下午2点30分,学校通过腾讯会议召开了2022年国际中文教育相关项目申报暨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质量认证工作启动会。副校长李迎迎出席会议,12个教学学院党组织书记或者院长、分管外事工作负责人,我校举办的9所孔子学院中方院长,欧洲语言文化学院、亚非语学院、国际传媒学院、国际教育学院部分系主任参加会议。会议由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处长张占奇主持。李迎迎在讲话中要求,各教学学院和孔子学院都要高度重视新汉学计划“海外高校线上学分课”项目、国际中文教师奖学金线上和线下项目申报工作,结合师资情况和办学优势,解放思想、集思广益、抢抓机遇,抓紧时间与外方沟通,尽快列出课程清单,组织教师积极申报并力争实现获批新汉学计划“海外高校线上学分课”项目数的突破,为国际中文教育学科专业发展奠定基础。要充分发挥孔子学院、交流院校、校友、“汉语桥”学员的作用,不断扩展招生渠道,吸引更多留学生报考我校,争取申报并获批更多的国际中文教师奖学金线上线下项目。国际合作与交流处要加强对学院申报项目的指导,逐一与学院沟通新汉学计划“海外高校线上学分课”项目、国际中文教师奖学金线上和线下项目申报工作,上下联动、全员动员、共同努力,
  • 2022-02-27
    2月26日下午,校党委中心组开展2022年第二次集体学习,校党委书记殷奇主持。 中心组集体学习领会了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时重要讲话精神,市委书记李鸿忠参加并指导天津师范大学领导班子党史学习教育专题民主生活会的讲话精神。殷奇传达了市委书记李鸿忠在全市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专题读书班开班式暨年轻干部教育管理工作会议上的辅导报告主要内容。结合专题读书班的学习收获和体会,他强调,要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立常态化长效化制度机制的重要要求,紧紧扭住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这个重点,持续深入在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上下功夫,进一步增强捍卫“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提升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同时,要认清形势,科学分析、精准把握学校发展的主要矛盾,以历史主动精神不断破解瓶颈问题,寻求突破,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中心组成员一致表示,通过此次学习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