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要闻
{栏目别名}

  • 2022-01-31
    右为国际商学院 马鑫唐敏国际商学院 姚军国际商学院 张明雪国际商学院 马宁王思雨王良珞荣家乐许玉芬落地落实不负使命担当 凝心聚力做好宣传引领------英语学院 王思雨正在火车站候车返家的英语学院辅导员王思雨接到学校返岗抗疫的工作要求时,返乡的列车还有40分钟就要进站了,然而她毅然选择了留在天津,坚守在辅导员岗位上。她第一时间摸排居住在津南区封控区、管控区和防范区的同学,提醒他们做好防护,配合全员核酸检测工作。提醒近期有离津计划的同学原地待命,等待审批再行移动。1月10日,按照市教育两委和学校的要求,迅速落实“四个百分百”和“两个立即”工作,实现离津学生百分百通知到人,百分百向社区报备、百分百开展核酸检测,所有离津学生核酸检测结果百分百反馈至学校。为了展现英语学院学子在此次抗疫中的精神风貌,王思雨广泛征集抗疫事迹,在微信公众号上发布“我的抗疫日记”系列推送,诠释了新时代青年应有的担当精神与奉献精神,在宣传同学们为抗击此轮疫情所做贡献的同时,鼓励感召更多青年人加入战疫志愿者的行列中去。用心细心创新 做好抗疫联络员 ------英语学院 荣家乐打包好行李的英语学院辅导员荣家乐,正准备回
  • 2022-01-30
    孙鑫张倩李瑶杨春潇马丽萍马于凯国际商学院 国际关系学院闻令而动 身体力行------日语学院 马丽萍作为一名教师党员,马丽萍在组织号召时,闻令而动、不问归期、直奔疫区。作为一名学生辅导员,她负责本科生毕业班210名学生的一切假期动态及健康状况管理。电话微信24小时在线,工作群时刻置顶,确保信息实时畅通。每天督促学生完成小程序打卡、掌握学生离校、留津状况,及时排查“三区”学生情况,一对一建立联系,做到底数清。对因实习需要独自留津的学生,她定期联系学生,耐心叮嘱,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上的困难;她及时与学生家长联系,加强家校联动,说明防疫政策,让身处异地的学生家长放心。她以高度负责的态度落实疫情防控工作,身体力行鼓励学生积极投身防疫志愿服务工作,所带学生十余人次自发投入到社区志愿服务工作中去,充分彰显了天外人的责任与担当。通过学院微信公众号对学生志愿服务事迹进行宣传,鼓励更多学生加入到这场抗疫战中,贡献青年人的力量。共筑云上防护线,硬刚疫情同行动------欧洲语言文化学院 杨春潇自天津突发疫情以来,欧洲语言文化学院2021级辅导员杨春潇及她的55名班级骨干小伙伴们立即从假期状态恢复线上备战状态
  • 2022-01-30
    下沉干部 拼图崔晨光朱文艳高春荣魏华2022年伊始,一场由奥密克戎变异株导致的新冠肺炎疫情在天津突发。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面对突发疫情,继续教育学院党总支凝心聚力、积极响应,迅速落实校党委疫情防控各项工作部署。强化组织行动迅速 明确责任科学指挥学院党总支班子第一时间召开会议,统一思想、研究抗疫要求、梳理工作任务,总支书记作为抗疫工作第一责任人一线指挥,班子成员属地管理,各负其责。随后立即召开全体会,传达校党委工作要求、部署工作任务,一是要求全体教工迅速进入“战斗”状态,综合办公室对所辖师生信息进行精准摸排、每日动态报告,确保做到底数清楚、不漏一人;二是要求全体党员干部、各党支部率先垂范,冲锋在前,在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一起共度时艰,打赢津城保卫战!此外,学院结合党员领导干部分管部门、多联系事项、日常责任区等内容,制定了《继续教育学院党总支包联机制台账》《继续教育学院党总支党员责任区工作台账》等,严格落实党员领导干部“包联”工作,做好“包”人、“包”事、“包”区域,确保将党的工作覆盖到每名师生、每个角落。下沉社区服务大筛 让党旗在战“疫”前线高高飘扬在接到组建党员突击队协助社区做
  • 2022-01-30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这是每一位医务工作者的铮铮誓言。在这场硬刚奥密克戎的战“疫”中,后勤处医务室刘超大夫用实际行动践行自己的医学誓言,义无反顾争当战“疫”排头兵。后勤医务工作,既是校园防疫第一线,也是我校师生抗击疫情的大后方。当我校师生奋战战疫一线时,一名教工家属由于长期卧床,胃管需要定期更换,但社区医生都在防疫一线,无法上门服务,赶往医院更是难上加难。一筹莫展之际给后勤医务室打来了电话。“放心吧,明天我们上门服务……”暖心话语的背后是校医务室疫情防控的责任和担当。次日,刘超大夫亲自上门为教工家属更换胃管,家属非常感动。发挥专业特长,尽心尽力为师生排忧解难,这就是后勤人普通平凡的工作写照。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疫情发生后,校医务主任孙炳义带领全体人员迅速实施内外同防、医患同防、人物同防三防融合的整体方案;进一步完善院感防控流程;强化院内消杀等级,严格把关医疗废物处置流程;同时积极协调防疫物资采购和储备。没有物流就亲自上阵,从源头到终端,严格把关,多方协调,加班加点,确保防疫物资落到实处,发挥应有的作用。此外,孙炳义针对此次疫情特点,精心准备宣讲课件,积极开展线上培训,为驻外孔
  • 2022-01-29
    疫情防控坚守岗位 迎难而上勇于担当------英语学院李晓娜疫情袭来,原本要回家养伤的李晓娜在接到“留津抗击疫情”的命令后,没有任何犹豫,退掉了返乡的车票,第一时间投入“战斗”。此后的每一天,她随时待命,闻令而动。面对疫情,扎实工作。接到教委“四个百分百”紧急通知,她用最短的时间通知到每一名同学。她所负责的246名学生来自天南海北,每个地区的防疫政策都不相同,每位学生的情况也各有差异,她细致耐心地对特殊情况学生一对一联系。在跟踪核酸结果时,有一名学生始终查询不到核酸检测结果,她多方辗转联系到当地防疫部门,确保“四个百分百”任务落实。发挥专长,呵护心灵。为了更好地帮助分散在全国各地居家抗疫的学生缓解焦虑和对疫情的恐惧,学院成立了“抗疫护生心理咨询团队”,作为持有国家心理咨询资质的老师,李晓娜克服自身困难积极报名,坚持每周守候在“心灵驿站”,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学生提供线上心理帮扶。疫情来临,敢于担当。正处于骨折康复期的她无法参加社区的志愿服务,她主动承担学院全体学生每日的去向的统计汇总、学生志愿者抗疫事迹宣传等工作,同时,她还组织支部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用书法、绘画作品为抗击疫情助力。她
  • 2022-01-29
    2022年初,“奥密克戎”席卷津门,牵动着全体市民的心。自疫情发生以来,日语学院党委在上级党组织的要求与指导下,快速反应、主动作为,组织全院师生自觉投身到疫情防控的行动中,让党旗在防控疫情斗争一线高高飘扬。高度重视,周密部署日语学院党委闻令而动,高度重视疫情防控工作。及时通过工作群、班级群传达疫情防控实时动态;做好47名教职工、近千名学生不同群体的信息摸查及“双码”日统计工作;动员全体在津学生和50岁以下的全体教师加入下沉社区服务队伍;组织11个党支部以“党员亮身份、支部亮旗帜”为主题开展党日活动;关注“三区”师生生活困难问题,做好下沉社区教工服务保障,对师生情况做好风险研判和各项准备工作;加强舆论引导及防疫知识宣传,把全院师生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和上级工作要求上来,坚决扛起政治责任,迅速进入应战状态。攻坚克难,勇当先锋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日语学院教师队伍年龄结构偏大,但老师们还是努力克服自身困难,累计下沉社区50人次。朱鹏霄老师在“大筛”开始之前就加入了扫楼任务,刘申琦老师兼顾辅导员日统计工作和下沉社区,初相娟老师在服务之余担任下沉人员副领队,沈霞老师默默坚守在每次
  • 2022-01-29
    日前,《中国社会科学报》推出“2021哲学社会科学学科研究发展报告”,头版刊登《中国社会科学》评论员署名文章《发展无愧于新时代的中国理论》,深入探讨如何才能创造出与我们的实践奇迹相匹配的学术理论成就,并策划了“面对时代之问、实践之问,专家学者如何作答?”专题,围绕中国实践与中国理论等问题展开深入讨论,引发学界强烈共鸣。1月25日,“面对时代之问、实践之问,专家学者如何作答?”(第二辑)刊发我校国际关系学院院长李强教授文章《提升中国学术话语权的路径思考》。文章指出,要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强国,就必须在提升学术质量、创新话语体系和推动学术传播三个维度上努力提升中国的学术话语权。全文转载如下:面对时代之问、实践之问,专家学者如何作答?(第二辑)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深刻指出,社会大变革的时代,一定是哲学社会科学大发展的时代。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这种前无古人的伟大实践,必将给理论创造、学术繁荣提供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1月10日,《中国社会科学报》推出“2021哲学社会科学学
  • 2022-01-29
    1月24日,由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主办、我校亚非语学院承办的“印象?中国”汉语桥阿拉伯国家学生线上团组交流项目正式开营。副校长余江出席开营仪式,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处长张占奇,亚非语学院党总支书记张海梅、院长朵宸颉,副院长朱丽彬、金欣,与教师和学员代表云端相聚。开班仪式腾讯会议截图余江在致辞中指出,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世界不断繁荣、进步的重要途径。中阿民族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双方之间有着两千余年友好交往的历史佳话,为世界文明的发展、进步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印象?中国”汉语桥线上团组交流项目以满足阿拉伯朋友学习中文和了解中国文化的需求、促进中阿人文交流为主旨,力求中阿文明互鉴在全球疫情防控形势下得以平稳、有效地开展,不断巩固和发展中阿文明交流的成果。他相信,“印象·中国”线上团组交流项目不仅可以促进中阿文明在时代洪流中交融荟萃,加深双方对彼此间百花齐放、异彩纷呈文化的了解,双方传统友谊也会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张海梅指出,承接此次“汉语桥”项目是亚非语学院发挥学科与专业优势,旨在促进中外文化友好交流的具体体现。本项目致力于为阿拉伯朋友提供文化特色鲜明、教学内容丰富、互动氛围浓厚的云端体验
  • 2022-01-28
    1月27日,学校召开校党委常委会议,传达学习十九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精神。校党委书记殷奇同志主持会议。殷奇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深刻总结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的成功实践,深刻阐述全面从严治党取得的历史性开创性成就、产生的全方位深层次影响,对把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作出战略部署。讲话立意高远、思想深邃、内涵丰富,具有很强的政治性、理论性、指导性、针对性,是推进新时代党的领导、党的建设和全面从严治党的根本遵循。殷奇强调,全校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要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定捍卫“两个确立”,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一是要深化对全面从严治党重要性的认识,准确把握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阶段性特征,坚持严的主基调不动摇,不断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坚定不移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二是要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
  • 2022-01-28
    1月27日,我校召开党史学习教育总结会议,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持续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引向深入。校党委书记殷奇作总结讲话,校党委常委、副校长程国毅主持并传达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学习教育重要指示和中央、市委党史学习教育总结会议精神。校领导、市教育系统党史学习教育巡回指导组成员出席会议。殷奇指出,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校党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学习教育的系列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按照中央、市委以及市教育两委的要求部署,在市教育系统党史学习教育巡回指导组的指导下,把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贯穿始终,坚持高站位高标准高质量推进,主要开展了五个方面工作:一是坚持率先垂范,统筹推进党史学习教育;二是突出守正创新,推动党史学习入脑入心;三是强化政治引领,传承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四是坚持学史力行,为师生办实事办好事;五是汲取党史智慧和力量,开创学校工作新局面。殷奇表示,通过党史学习教育,进一步提升了全校党员干部师生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各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显著增强;实现了党史学习教育成果与人才培养的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