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要闻
{栏目别名}

  • 2022-01-28
    1月25日,由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主办、天津外国语大学求索荣誉学院承办的“天津都市风情与经济社会” 线上团组项目结业仪式以线上形式举行。结业仪式由求索荣誉学院英语专业负责人常子霞老师主持,一段精心剪辑的视频对两周以来的课堂点滴和精彩瞬间进行了回顾。随后,学院为达到考核要求的学员颁发了结业证书。郝卓作为教师代表进行了发言。她表示,授课过程中老师们被学员们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态度深深打动。她希望同学们可以收获汉语学习的果实并把友谊的种子带回家乡。两位外国学员代表分别发言。来自伊朗的海迪目前居住在天津,她说天津让她感受到了家乡一般的温暖,在参加了本次项目后,对天津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中文水平也有不少提升,非常开心能够和大家一起学习、一起进步。来自俄罗斯的达莎是当地一名汉语教师,她流利的汉语获得师生连连称赞。她认为本次项目内容丰富多彩,老师们每次都耐心解答学员们的问题,而她本人的商务汉语交际能力也得到了提升。通过学习,她对天津的产业结构、商贸发展有了更加深入的认知,非常感谢学校和老师们的付出。活动最后,求索荣誉学院党总支书记刘海燕进行了总结发言。刘海燕向学员们表示了祝贺,带领学员们回顾学习历程
  • 2022-01-27
    战疫捷报频传,支援队伍人心振奋。1月25日晚,在紧张工作间隙,市教育两委援津南工作组临时党支部与我校援津南突击队临时党支部在驻地------咸水沽三中七年三班教室,联合组织集体学习。市教育两委援津南工作组领队田青宇,临时党支部书记俞建民、支部委员张志勇、我校援津南突击队全体队员参加活动。活动由我校援津南突击队临时党支部魏华主持。集体学习开始前,大家一起为我校突击队员赵江老师祝贺生日。赵江一直坚守津南抗疫一线,由于工作紧张忙碌而错过了自己的生日。“祝你生日快乐,祝你生日快乐……”,大家同唱生日歌,向赵老师送上最真挚的问候。这是一个迟到的生日祝福,是一个特殊的而难忘的生日祝福,让所有工作在抗疫一线的突击队队员感受到了党组织的温暖。集体学习中,突击队队员、马克思主义学院路光辉副教授以“津南战疫,彰显制度优势”为题讲授了专题党课。路光辉结合天津首战“奥密克戎”和抗疫亲身经历,从组织力、统筹力、执行力等方面,通过大量抗疫中的感人事例、详实数据等,深入浅出地解读了我们国家的制度优势。路光辉说:“党的领导核心作用是我们战胜风险挑战、不断夺取胜利的关键所在。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形成全国一盘棋、上下一条
  • 2022-01-27
    爱与责任 共抗疫情 ------英语学院 周晓娜作为一名学生工作者,周晓娜闻令而动,迅速反应,立即投入到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她心系学生,通过一对一联系、线上会议、问卷调查等形式,全面摸排所带241名学生情况,疏导学生情绪,明确政策要求。她注重将“两个立即”“四个百分百”工作落实到位,认真完成所带学生的精准分类和管理,细致审核学生提交的信息和材料。此外,她还承担起学院一千余名学生“四个百分百”落实情况的统计工作。她深知此项工作的重要性,从清晨到深夜,丝毫不敢懈怠,及时整理、统计和上报数据。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周晓娜主动报名参加了所在社区的志愿服务,协助网格员进行核酸检测现场登记和维持秩序。因孩子不满三岁,家里无人帮忙照看,她与爱人交替参与志愿服务,在冬日凛冽的寒风中一站就是十来个小时。在服务的过程中,她深刻感受到了社区工作人员的辛苦,并以此积极鼓励自己的学生,尤其是学生党员响应号召,在做好防护的前提下投入疫情防控工作,大家齐心协力,共抗疫情,为打赢“津门守卫战”做出自己的贡献。精准施策 用爱守护------欧洲语言文化学院 葛佳佳当就业、实习与疫情面对面,大四应
  • 2022-01-27
    1月8日以来,一场突发的新冠疫情袭击津城。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求索荣誉学院师生以实际行动投身抗击疫情的战役之中。迅速响应,冲锋在前求索荣誉学院党总支积极响应学校党委号召,认真落实教育两委和学校党委的各项防控要求,第一时间组织全体教职工召开线上会议,全面安排学院防控各项任务,班子成员靠前指挥,专人负责推动落实党员责任区与包联机制,号召全体师生主动站到一线、担当作为,积极参加社区和学院防疫工作,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求索力量!全体会时刻待命,服务师生为守好师生们的健康防线,第一时间将一手消息和数据上传下达,学院建立了由学院教职工网格员李泽、校外外聘教师网格员孙磊、外籍教师网格员郝卓和团委书记马成组成的学院网格员队伍,作为学院疫情防控各项工作的枢纽,他们勇挑重担,24小时随时待命,确保26名教师和353名学生的数据上报100%准确,为学院各项工作顺利开展保驾护航。张晨曦李清政教师教师同心战疫,师生同行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疫情之下,求索师生主动请缨,以最快的速度投入到各社区抗疫工作中。让党旗在疫情防控一线高高飘扬,让团徽在疫情防控一线闪闪发亮。学院教师中先后有9人
  • 2022-01-27
    刘锋华云鹏孙毅李云靖王申田庆立郑培林郝昱霖疫情面前,展天外担当,困难面前,显人间大爱。当天外干部教师背起行囊,勇敢逆行,踏上津南抗疫之旅,就注定了这是一段充满困难与温暖的旅程。无论风雪交加,无论肩挑背扛,他们只有一个目标:服务好疫区人民群众,为战胜疫情贡献天外力量。让我们一起感受突击队在抗疫前线的温暖瞬间。肩膀上的年货郝昱霖春节临近,社区群众开始筹备年货,但身处封控区内,不能离家,只能由执勤老师将物资送到单元门口或群众家中。随着春节一天天临近,生活物资的转运量也不断加大,米、面、大桶油、瓶装水、土豆、大白菜……各类生活物资繁多,手推车已不能满足转运需求,老师们选择肩扛手提,一个上午,一位老师就要运送几百斤的物资。有的社区没有电梯,不管几层楼,老师们都咬牙搬运上去。再苦再累,老师们毫无怨言,因为他们知道,肩膀上的不仅是上百斤的年货,更是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希望。郝昱霖老师说:“党组织把我派过来是对我的充分信任,我必须拼尽全力将封控区的群众服务好、保障好,为战疫胜利贡献力量。”寒风中的坚守王申 郑培林执勤点基本都在高层建筑的背面,冬日里不见到阳光,下雪刮风时尤其难熬,穿着防护服要求只能戴两层薄
  • 2022-01-27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持续进行,民盟外大支部成员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发挥专业特长,积极投身防疫一线,化身筛查员、流调员、宣传员、快递员......不计得失、冲锋在前,夜以继日、连续奋战,为构筑天津防疫安全屏障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体现了民盟盟员的责任与担当,彰显了统一战线成员同心抗疫的顽强斗志和拼搏精神。李胜朋民盟盟员、通识教育学院李胜朋老师积极响应号召,主动联系所在社区,连续多次参加核酸筛查志愿服务工作。1月18日,李胜朋收到学校党委抽调志愿者驰援津南的召集令后,告别同在抗疫一线志愿服务的妻子,深夜随队奔赴津南,进驻本轮疫情的核心地带。为了让居民安心居家隔离,他化身快递小哥,每天将居民网购食品,蔬菜等生活物资送到家门口,防护服不透气,每次送货完毕他都是一身大汗。遇到意欲外出的居民,他耐心做好劝阻和解释工作,努力安抚居民情绪。李胜朋表示,相信大家团结一心,一定会早日战胜疫情。王蓓民盟盟员、通识教育学院王蓓老师收到学院志愿者募集令后,积极响应号召,下沉社区工作。1月12日核酸一筛,在志愿者人手紧缺的情况下,王蓓连续奋战10小时,一直坚持在户外维护居民排队秩序,逐个扫描居民身份证,手动填写信息,
  • 2022-01-26
    疫情面前,总有一群“大白”挺身而出,守护平安;总有一片爱心围绕身旁,温暖寒冬;总有一些画面令人动容,展现人间大爱。当天外抗疫突击队背起行囊,星夜驰援津南,在封控区日夜坚守,为社区群众服务,留下了许多难忘的瞬间,让我们一起聆听他们在抗疫一线的故事。急需药品里的责任担当陈欣赵江路光辉“我要打120,拿药,5天没吃药了!”封控社区6号楼的一位大爷生气地喊着,正在执勤的陈欣、路光辉、李文健、赵江四位老师听到喊声,立即上前询问情况,得知马大爷今年70多岁,独自居住,患有糖尿病并发症,行动不便,最近药吃完了,急需购买药品。马大爷激动地说:“我的医保卡和钱,给他们好几天了,也没买着药,我要打120拿药。”老师们连忙将大爷搀扶进屋,一边安抚他的情绪,一边立即联系社区居委会赵大夫,沟通马大爷的情况,帮助购买药品,经过多方协调,最终为马大爷拿到了药品。马大爷高兴地接过药品,对执勤老师连声道谢:“辛苦你们了,小伙子们!”一声声感谢让老师们更加感受到肩上的责任和使命,群众的需求就是突击队努力的方向。热水瓶里的彼此温暖李文健崔洪斌1月20日,在宝业馨苑32号楼值守的第二天,气温比前一天更低,二楼的大娘又一次给执
  • 2022-01-26
    截图1月23日,天津卫视都市频道“消费者”栏目跟踪报道了我校塔吉克斯坦籍留学生哈吉木和小波,用镜头记录下他们每天协助老师去到在校留学生的宿舍,为大家测量体温,登记物资采购需要,做好房间消毒等工作。面对来势汹汹的奥密克戎毒株,天津打响疫情防控阻击战,抗疫无国界,我校在津外籍留学生们积极投身疫情防控,同时安排好在校期间学习生活,与天津人民共同筑牢津门战疫防线。
  • 2022-01-26
    云端相会1月21日,由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主办、我校欧洲语言文化学院承办的“中国文化面面观”:“一带一路”地中海沿岸国家学生线上团组交流项目闭营仪式通过线上会议形式举行。校长陈法春,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处长张占奇、副处长王岚,欧洲语言文化学院党委书记安娜,副院长史亚军、付美艳,与来自希腊、意大利、塞浦路斯三国的百余名学员齐聚云端,共同见证此次活动的完美收官。闭营仪式精心剪辑的本次“汉语桥”线上团组交流项目的视频集锦,回顾了视频课程录制、开幕式嘉宾致辞以及学员们在汉语课堂、中国文化讲座等直播课中的难忘时刻。短短14天时间里,精心设计、引人入胜的课程涵盖了中国“四大发明”中的印刷术、造纸术,以及中国审美、传统服饰、中国礼仪、商务宴请、书信语言等内容。项目还为学员们介绍了天津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狗不理包子、天津知名景点五大道和意大利风情街、天津传统曲艺形式等。授课教师们把中文学习及学员的母语环境、本国文化及中国社会实践进行有机结合,为从事中意、中希商贸交往的在职人士提供学习商贸语言的机会,通过语言了解商务文化,促进国际商务交流合作。将语言学习植入其熟悉的社会和文化土壤当中,进一步提升了学
  • 2022-01-26
    近日,《求是学刊》2021年第6期刊载我校余江教授、李文健副教授署名文章《新作为、新论断与新路径:新时代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再思考》。文章指出,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既是为改革发展稳定营造有利外部舆论环境的重要保障,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然要求。文章分别从实践基础、理论坐标、逻辑基点和路径创新四个方面详细阐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初步形成了国际传播的顶层设计和大外宣格局,国际传播能力得到有效提升。习近平总书记“5·31重要讲话”是继党的十九大强调“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后,对我国国际传播事业作出的新擘画、新论断,也是对继续推进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提出的新要求。文章强调,当前应该从我国国际传播领域的矛盾和问题出发,以习近平关于国际传播的新论断和新要求为理论坐标,在内容优化与技术引领、渠道拓展和品牌塑造、对外传播与对内传播协同、新型国际传播人才培养、本土化国际传播理论等方面积极进行创新实践,从而进一步推动我国国际传播能力走向完善和成熟。原文转载如下:新作为、新论断与新路径:新...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再思考_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