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要闻
{栏目别名}

  • 2021-09-18
    火车站接待组酒店接待组会场服务组全体志愿者合影9月15日,由民建中央、工业和信息化部、天津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1年中国(天津)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论坛在津开幕。中国(天津)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论坛是全国非公经济领域的综合性大型会议活动,中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论坛举办以来,在改善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扩大区域交流合作、推动非公有制经济蓬勃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受论坛组委会和团市委的委托,9月13日至15日,我校选派40名志愿者和1名督导教师全身心参与到论坛志愿服务活动中,“三站一场”接待组志愿者负责为来津各省份代表团、参会嘉宾提供接待和引导服务并及时协助组委会统计参会人员抵达信息,累计共接待引导近1000人次,他们的恪尽职守和热情好客为嘉宾留下了“美丽津门”的第一印象;酒店登记组志愿者负责为各酒店入住嘉宾提供信息登记、手册发放、会议预告等工作,他们的严谨认真让与会人员从细致周到的服务中感受志愿者的责任与专业;会场引导组志愿者负责安排物料、布置背签、引导入座、防疫提示等工作,随时准备着为嘉宾答疑释惑并协调处理突发事件,他们是最可靠的会场服务团队。虽然岗位、职责不尽相同,但是全体志愿者呈现出了高
  • 2021-09-18
    9月16日上午,中国共产党天津外国语大学第二届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行政楼第二会议室召开,校党委书记殷奇主持会议。 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天津外国语大学事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殷奇指出,“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是高等教育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战略部署的关键时期,也是学校贯彻新发展理念,开启高质量、内涵式发展新征程的关键五年,是实现学校第二次党代会确立的“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外国语大学”战略目标的重要发展机遇期。殷奇强调,科学编制学校“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是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背景下的一项重点工作,是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学校规划编制工作科学研判了我校“十四五”时期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始终坚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十四五”规划重要指示和关于高等教育的系列重要论述;始终坚持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始终坚持高质量内涵式发展,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发展道路;
  • 2021-09-18
    9月13日,继续教育学院2021级项目班新生开班仪式在逸夫楼大江厅举行,副校长程国毅出席开班仪式。学院班子成员、相关部门负责人、教师代表及全体项目班新生参加活动。开班仪式由副院长左健主持。活动伊始,与会领导老师们对留学预科、国际乘务与新媒体运营等项目班全体新生表示热烈欢迎,并为新生代表佩戴了天外校徽,祝贺他们拥有了一个共同的名字------天外人。程国毅代表学校对项目班新生加入天外大家庭表示欢迎,对项目班顺利开班表示祝贺。他介绍了学校的基本情况与办学特色,回顾了学校发挥外语优势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助力抗击疫情的感人事迹。他叮嘱同学们要学会自我管理、增强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同学们多读书、交好友、长本领、更坚强,将小我融入大我,将个人发展和民族复兴、国家繁荣和社会需要统一起来,躬身实践,不断进取。院长魏华代表学院全体师生祝贺2021级项目班新同学们顺利完成入学教育,即将开启课程学习。他希望同学们将自己的奋斗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珍惜拥有、埋头苦读,用奋斗描绘出青春最美的样子。学院外语教研室主任张春梅代表任课教师发言,希望同学们在踏上新的学习征程时,带上理想和目标、专注和
  • 2021-09-18
    NeoImage伴随着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不断发展,世界上新旧格局转换和力量对比变化引发的地缘政治裂变持续发酵,各种各样的矛盾和冲突此起彼伏,恐怖主义威胁肆虐全球,国际经济走势阴晴不定,人类社会面临的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问题相互交织。面对世界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复杂形势,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展开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近日,我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国际传播外译研究中心副主任、英语学院翻译系副主任周薇副教授完成译著《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研究》(China’s Major-Country Diplomacy),已由圣智集团盖尔公司(Gale,a Cengage Company)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合作出版并在海外发行。本书从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内涵、思想基础、使命与目标、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和整体布局六个方面,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思想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并深入分析了中国政府提出的创新外交理念和倡议,如推进新型国际关系、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改革全球治理体系以及“一带一路”倡议等。本书英译本的海外出版发行,面向国外读者全面深入介绍了新时代中国外交思想的全貌,积极宣传新时
  • 2021-09-18
    为深入实施在津外国人“社交助力计划”,持续优化在津外籍人才工作生活环境,进一步丰富外籍人才在津的业余生活,增强外籍人才对中国传统习俗、传统文化的了解,帮助外籍人才更好地融入天津,9月14日下午,由天津市科技局主办,天津市国际人才交流协会承办的天津市外籍人才“中国日”暨外国专家中秋茶话会,在我校国际交流中心举办。我校部分外籍专家参加了此次活动。 活动组织了中秋风俗介绍、幸运抽奖、有奖竞答等环节,邀请天津水晶宫饭店知名面点大师现场讲解、演示月饼制作方法,外籍专家亲身体验制作月饼,感受到了中国传统美食的魅力。活动得到了与会外籍专家的一致肯定,他们纷纷表示,天津是一座开放包容、美丽和谐的城市,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在津工作感受到了来自这个城市的温度,收获了祝福、幸运与友谊,将用自己更加努力的工作,为天津的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通讯员:田甜)
  • 2021-09-15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精神,9月14日,学校开展了新学期“开学第一课”集体备课,就如何上好第一课进行交流研讨。校党委常委、党委宣传部部长郭太、各二级学院党组织书记、院长和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参加了备课会。 郭太指出,学习贯彻“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大家要以“开学第一课”为契机,面向学生开展对象化、互动化宣讲,引导学生深刻领会和把握讲话的重大意义、丰富内涵、核心要义、实践要求,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讲话精神上来,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往深里走、往实里走。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唐卓以“学习‘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践行青年历史使命”为题,做了一场内容详实的备课辅导。她从学习“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的意义、主要内容和青年学生如何学习践行三个角度,系统阐释了“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的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同时结合优秀校友的典型事迹,将校史融入党史,以“小故事”展现“大担当”,教育引导学生将小我融入大我,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
  • 2021-09-15
    9月13日,《天津日报》理论创新专版刊发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杨红运教授文章《从抗美援朝精神中汲取砥砺前行的力量》。文章指出,爱国主义精神是抗美援朝精神的核心,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是抗美援朝精神的精髓,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是抗美援朝精神最具标识的内核,革命忠诚精神是抗美援朝精神的底蕴,国际主义精神是抗美援朝精神的有机组成。文章表示,新征程上,为了更好地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从胜利走向胜利,我们需要从伟大抗美援朝精神中汲取砥砺前行的力量。全文转载如下: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从抗美援朝精神中汲取砥砺前行的力量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波澜壮阔的抗美援朝战争中,英雄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始终发扬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不畏艰难困苦、始终保持高昂士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为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使命、慷慨奉献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诚精神,为了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而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锻造了伟大抗美援朝精神。”新征程上,为了更好地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从胜利走向
  • 2021-09-15
    日前,由天津市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办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视频征文作品评选活动在天津财经大学举行。我校积极组织学生参与,经过激烈角逐,推荐的征文作品《初心如磬向未来,砥砺耕耘续华章》荣获二等奖、视频作品《喜迎建党百年,谋划思政育人新篇章》荣获三等奖,我校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荣获优秀组织奖,学生处苏瑾老师荣获“先进个人”称号。多年来,我校始终坚持发挥“老干部、老党员、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等五老同志的政治优势、经验优势,围绕建党100周年等重要时间节点,积极开展红色教育。先后邀请天津市关工委夕阳红报告宣讲团成员王予衡、王辅成、唐洪鑫等多名教授为500余名学生开展“信仰大讲堂”主题讲座,邀请老劳模和老党员代表张士珍、孙丽华,天津市延安精神研究会副会长兼宣讲团团长谷梅,天津市延安精神研究会宣讲团成员刘刚,与110余名天外学子分享革命事迹,共话初心使命。老同志们带领300余名困难学生们参观“周邓纪念馆”“ 人民至上--天津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纪实展”,参与“重走长征路”等实践活动,在过程中学习伟大建党精神,赓续红色基因,汲取奋进力量,教育引导同学们继承和发扬老一辈革命家艰苦奋斗
  • 2021-09-15
    9月13日,由澳门大学倡议发起、国内21所高校参与的“澳门特别行政区与内地学术图书馆葡语资源联盟”举办合作协议书线上签字仪式。我校副校长余江出席签字仪式。图书馆馆长程幼强代表我校图书馆签署合作协议书。澳门大学校长宋永华在仪式上致辞表示,澳门大学重视推动葡语教研,在培养高质量中葡双语人才,建设优秀葡语师资的同时,将聚集丰富的葡语资源。“澳门特别行政区与内地学术图书馆葡语资源联盟”旨在促进成员图书馆之间开展葡萄牙语文献资源共建共享,推动联盟各高校在葡语及其他相关领域的教育、学习和学术研究等方面相互提供支持合作。同场举行的“大学图书馆服务创新在线联展”开幕仪式,展示了成员馆在服务创新方面的优秀案例,并介绍联盟网站、成员馆的葡语资源联合目录、供葡语教师参考使用的教学资源等。联盟将致力于通过合作培训、资源推荐等方式,提高各成员馆的学术水平及服务素质,提升图书馆从业人员专业能力。联展会还特别展示了我校图书馆已建成的葡语图书资源网站,网站挂接了CALIS文献传递功能,打通了向联盟成员馆提供馆际互借服务的渠道,扩大了我校图书馆在业界的影响力。来自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广东、四川、浙江、大连、西安和澳
  • 2021-09-15
    根据市教委及河西区疫情防控有关要求,为做好秋季学期校园疫情防控工作,9月11日上午,我校马场道校区顺利完成4560名外省区返津学生核酸检测,结果全部为阴性。 本次检测由属地桃园卫生服务中心执行。河西区副区长李丽君、区卫健委党委书记郭金琦及区卫生监督所、区疾控中心等部门负责同志,校党委书记殷奇、副书记胡志刚到现场指导检查并慰问工作人员。 为确保检测工作安全、快速进行,学校各部门按照“高标准、严要求”准备此次核酸检测。接到检测任务后,学校防控指挥部印发《天津外国语大学核酸检测工作预案》和《天津外国语大学核酸检测工作方案》两个指导性文件;校办公室主动对接区卫健部门、桃园卫生服务中心,熟悉政策,组织校内各部门连续召开2次专题会研究部署核酸检测。秉着“应检全检、安全快速”的原则,学工部门在新生刚报到后,及时建立完善应检学生底册,按照“10人一组”建立网格化管理。 合理设置检测场地,将检测场地划分为逸夫楼集合区、体育场采样区和医护人员保障区三大部分,划定8条检测通道,将逸夫楼一层教室作为学生集结区,加大学生排队间隔;学工队伍主动到现场,进行流程预演,确保流程无误,确保学生不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