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要闻
{栏目别名}

  • 2024-04-11
    为积极响应教育部高教司“慕课西行2.0”号召,推动优质教学资源开放共享,4月9日,天津外国语大学与内蒙古民族大学“跨越千里,再度相聚”,同步开展《中国文化概论》课程教学。天津外大周和军教授在滨海校区主楼403智慧教室开讲,依托智慧树平台重要技术支持,两校携手同上一堂课,积极进行信息化教学探索。周和军为两校师生带来题为“中国语言文字”的精彩课程分享。他以深厚的学术功底和生动的讲解方式,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中国语言文字的演变历程和文化内涵。课程内容丰富、观点新颖,引发了师生们的热烈讨论与互动交流。内蒙古民族大学教师王双梅对授课效果表示充分肯定,对周和军教授表达了感谢,并表示本次“慕课西行”让两校学生一起学习,是十分有意义的教学探索。希望今后这种新型的教学探索可以更加深入,不断推进信息化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改革创新。“慕课西行2.0”是教育部高教司为推动教育资源共享、支持中西部地区高等教育发展,倡导的一项公益性教育行动。旨在通过“数字赋能 共享课程”实现教育资源均衡,促进中西部高等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天津外国语大学高度重视“慕课西行”活动,从教室环境准备、授课教师沟通到资源调度等,均为“慕课西行
  • 2024-04-11
    近日,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了2024年度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教学研究专项立项名单,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郑海呐、高立军、于凯申报的三项课题获批立项。学校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的申报工作,近年来持续组织专门力量,开展思政课改革创新研究,有效推动了我校思政课建设与研究“走新”“走活”,更好发挥了立德树人关键课程的作用。此次专项课题的立项是我校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重要讲话精神的重要成果,有利于进一步推动我校教师学深悟透党的创新理论,助推学校思政课建设提质增效。今后,科研处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建设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精神,确保课题研究立项高效有序开展,推动具有现实引领意义的高水平科研成果产出,为扎实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不懈奋斗。(文/通讯员 赵晶 内容审核/冯鹏 窦文彤 朱鹏霄)
  • 2024-04-11
    近日,天津外国语大学国际商学院本科生小卢同学,在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成为天津市第393例、学校第24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也是今年天外首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2021年10月,刚刚入学的小卢在学校举办的造血干细胞采血入库活动中积极报名,完成了作为“小红豆”的第一个心愿------成为一名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2023年12月,她接到了配型成功的电话,即使可能需要二次采集,小卢依然义无反顾地同意捐献。她表示:“得知配型成功,我非常高兴,如果能用我的力量拯救他人生命,那我一定全力以赴。”2024年4月9日上午,校党委副书记胡志刚,天津市红十字会党组成员、秘书长毛全华,党委学工部、国际商学院相关负责人来到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看望并慰问。胡志刚详细询问了小卢的身体状况,高度赞扬了她舍己为人、大爱无疆的奉献精神,为她颁发了“天津外国语大学优秀大学生”证书和“校长特别奖学金”奖励金证书。毛全华为小卢颁发了“中华骨髓库”荣誉证书以及天津市红十字会“博爱奖章”与荣誉证书。小卢的父母提前录制了祝福视频为孩子鼓劲加油,校红十字会精心制作了爱心纪念册写满美好祝福。“作为一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希望
  • 2024-04-10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重要讲话精神,加强师生思想政治教育,厚植爱国情怀、激发爱国热情,教育引导师生立足自身落实“四个善作善成”重要要求,国际商学院党委组织师生开展系列党日活动,通过对党史和革命先烈事迹的学习,引导师生勇担使命、开拓进取,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教师党员和统战人员赴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以“学党史、强党性、敢担当、建新功”为主题开展党日活动。展览全方位、全过程、全景式、史诗般展现了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百年历程。老师们不时在珍贵的文物和图片前驻足观看,尤其是短片《长征》,使老师们身临其境、深受触动,很多老师热泪盈眶,被那一段不懈奋斗、艰苦卓绝的历史所感动和鼓舞。学生党员和积极分子赴天津市烈士陵园,以“缅怀革命先烈 传承红色精神”为主题开展党日活动。活动中,学生们瞻仰了烈士纪念碑并敬献鲜花,表达对革命先烈的无限哀思与崇敬。跟随讲解员,学生们参观了革命烈士纪念馆、在日殉难烈士·劳工纪念馆,通过对革命先烈事迹的学习,深刻感受到了先辈们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精神,纷纷表示要把对英雄烈士的崇敬与追思化作继续奋斗的巨大动力,努力成长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 2024-04-10
    又是一载春华秋实,又是一季桃李芬芳。在这个春意盎然的美好时节,通识教育学院刘保春、冯红、张冰梅三位老师迎来了他们的退休时光。近日,通识教育学院为三位老师举行了荣休仪式。学院党政领导班子、全体教职工齐聚一堂,共同见证三位教师步入人生新征程。仪式由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副院长吴文军主持。教务处处长、通识教育学院院长王济军在致辞中向三位荣休教师致以美好祝福,向他们投身教育事业、为学院发展的辛勤付出和无私奉献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他表示,学院依然是可以信赖的、温暖的家,欢迎老师们常回家看看。仪式现场播放了学院专门制作的祝福视频,回顾了三位荣休教师躬耕教坛的奋斗历程以及学院师生对荣休教师的感恩与祝福。视频情真意切,温馨感人。荣休教师分享了从教数十载的工作、成长经历和感悟,话语中饱含了对朝夕相处同事的不舍,对工作了几十年的学校的热爱,对倾注了一生心血的教育事业的眷恋。与会教师代表为荣休教师敬献鲜花和专属纪念品,表达敬意和感谢。通识教育学院党总支书记田洪武向三位荣休教师表示诚挚的感谢与美好的祝福。他表示,学院的持续发展离不开每位荣休教师和在职教职工的勤恳工作和无私奉献,祝愿三位老师退有所得、退有所
  • 2024-04-10
    3月30日至31日,第26届“外研社·国才杯”全国大学生英语辩论赛华北地区复赛圆满结束。经过激烈角逐,我校英语学院刘钰琦、张冰两位同学在邹静、刘立平两位老师指导下,经过五轮循环赛,最终获得华北赛区一等奖,总排名第5名,晋级国赛。成绩排名为近年来我校在该项赛事中的最好成绩。本届比赛吸引了来自华北地区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88支优秀高校代表队参赛。大赛辩题聚焦时事热点,涵盖多种学科,贴近辩手生活,不仅考查辩手的英语运用能力,更对其知识储备、思辨能力、临场应对能力、心态格局、团队合作有极高要求。我校学子与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等知名院校的选手同台竞技,用扎实的语言功底、缜密的思辨能力、娴熟的辩论技巧以及流畅的口头表达,以队伍总积分11分,辩手得分767分的优异成绩,荣获华北赛区一等奖,夺得国赛入场券。其中,刘钰琦以个人得分385的高分斩获本场比赛最佳辩手。“外研社·国才杯”全国大学生英语辩论赛自1997年创办以来,经过25年的积淀,已成为一项高规格、大规模的权威赛事,连续三年被纳入教育部高等教育学会发布的“中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暨学科竞赛排行榜”,以赛
  • 2024-04-10
    近日,求索荣誉学院一行走访ACCA协会北京代表处及用友产业园(北京)园区,就“一带一路”数智经贸产业学院专业建设、数智化课程培育、师资培养及学生创新创业、实习就业、国际交流等议题进行深入探讨。“一带一路”数智经贸产业学院与ACCA协会北京办事处、用友新道公司加深合作,不断提升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深化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实践手段的改革,探索多样化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推进企业导师将实际的产业问题融入课堂,校企导师共同指导学生,并通过“科研种子”计划,大力鼓励、指导学生申报各类大学生创新实训项目、科研立项等,支持学生完成课题研究。此外,“一带一路”数智经贸产业学院进一步依托“挑战杯”“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相关赛事,以赛促学、以赛育人。走访中,双方还就数智经贸领域的发展趋势、国际财经人才需求变化等话题展开热烈讨论,表示今后要基于产教融合、精准育人模式下的产业学院开展卓有成效的实践探索,共绘数智经贸产业学院宏伟蓝图。此次走访交流旨在加强校企合作,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共同探索数智经贸产业学院的建设路径,不仅为后续产业学院合作落地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双方未来在数智经贸领域的深度
  • 2024-04-10
    4月1日,云南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4名英语专业学生、2名日语专业学生来到天津外国语大学,正式开启两校联合培养学生合作项目。学校教务处、学生处、英语学院、日语学院密切配合,为6名同学能尽快适应天外学习生活积极做好保障工作。目前,同学们已编入相应专业的班级开始上课。此前,为建立优势学科专业间交流机制,着力加强外语学科合作发展,共同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积极开展合作办学,2023年7月,天津外国语大学副校长余江带队赴云南民族大学洽谈教育合作交流项目,双方围绕共同建立非通用语种人才国内联合培养项目、多途径开展合作办学、搭建教师交流平台、共建科研交流平台、推进对外合作等工作进行了深入探讨交流,初步达成合作意向。2023年9月,双方签订《教育合作框架协议》《联合培养协议书》,正式推动项目运行。2024年1月14日至18日,云南民族大学南亚东南亚语言文化学院学生赴天津外大参加由亚非语学院承办的思政课堂出校园之“天津行”冬令营活动。同学们参观了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平津战役纪念馆,以及学校的中外制度比较思政课重点实验室。活动激发了同学们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增进了两校间的友谊,也是两校思政教育的一次创新
  • 2024-04-09
    为适应数字时代教育变革潮流,加快学校教育数字化转型,提升教师数字化素养,4月7日下午,我校邀请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执行主任余胜泉教授来校讲座。本场讲座是“新时代教师教育教学数字化素养提升培训”的首场辅导讲座,也是处级领导干部贯彻落实“四个善作善成”专题研讨班的系列讲座之一,同时还是学校开启“求索师者讲坛”的首场报告。校党委书记周红蕾、副校长余江、副校长程国毅出席,全体处级干部,机关干部、各学院教师代表、新入职教师代表等300余人参加。讲座由余江主持。余胜泉从数字化转型的政策背景谈起,阐述了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内涵意义、关键路径及学校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方式。他指出,教育数字化转型可以最大化建立人、技术、教育实践之间的整体平衡与和谐关系,涵盖了技术、业务、人本三个层面。他认为,数字化转型的关键路径涵盖了部门局部信息化应用、机构整体应用与组合、业务流程服务化重构、未来学校的组织变革、智慧教育服务新生态五个维度。他强调,学校做好数字化转型亟需处理好技术创新与学校育人之间的关系,需要在创新认知、顶层设计、组织管理、应用推进和绩效评估几个层面推进学校数字化转型,从而实现学校教育的“提质
  • 2024-04-09
    3月27日,天津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向天津外国语大学发来感谢信,感谢学校在“2024第八届中法青年领导者论坛”举办期间,精心做好团组接待、观影讨论、嘉宾用餐等各项工作,为参观考察提供了周密细致的保障,让中法嘉宾感受到天外国际文化交流的浓厚氛围。今后,双方将携手共同推动国际文化交流,促进文化融合与历史传承,讲好天津故事。值此中法建交60周年之际,2024第八届中法青年领导者论坛于2024年3月21日至23日在天津成功举办。本届论坛以“中法合作60年------面向未来”为主题,近60名来自中法两国政府、企业、高校等领域的青年精英齐聚津城,共叙友谊、共商合作、共谋发展,围绕新质生产力、绿色发展、经贸合作等进行深入交流,取得良好效果。本次论坛成功打造了中法两国高端交流平台和开放合作平台,增进了两国青年相互了解与友谊,夯实了中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民意基础,切实服务总体外交,推动我市高质量发展。(文/通讯员 张洋 内容审核/冯鹏 窦文彤 张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