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部动态
{栏目别名}

  • 2025-05-14
    5月12日,天外亚非语学院蒙古语专业师生受天津市外办邀请,参与蒙古人民党青年百人团天津欢迎午宴,并承担翻译工作,践行上海合作组织“互信、互利、平等、协商”精神。12名蒙古语专业学生在教师海日的指导下,凭借扎实专业功底,翻译天津经济社会发展介绍、中蒙合作前景展望等内容,保障双方对话顺利,获中蒙双方认可。市外办主任栾建章赞赏天外师生的翻译工作,蒙方代表团团长普日布达格瓦指出,青年语言人才架起的沟通桥梁,为上合组织框架下的区域合作注入新活力。此次活动体现了学校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教学成果,今后天外将为学生创造更多实践机会,推动中蒙友好,续写践行上合精神新篇。(内容审核/冯鹏 蒋天皓 张海梅)(网页编辑/张明慧 庞轶丹)
  • 2025-05-13
    为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助力课程思政建设和“四新”建设,推动产教融合走深走实,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创新发展,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打造教学创新与交流的标杆,我校于近日举办“第五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校赛。 经教师申报和教学单位初选,共有来自12个学院的37名教师(团队)参加校赛。校赛在新文科、新工科、基础课程、课程思政、产教融合5个赛道开展,分为材料评审和现场展示两个比赛阶段。材料评审阶段,教务处对参赛教师(团队)进行资格审查,对标国赛评分标准,邀请专家对参赛教师申报书、教学创新报告等材料进行评审。现场展示阶段,教务处邀请校内外多位专家听取了参赛选手的教学创新汇报,从教学理念、总体设计、教学目标、痛点分析、考评反馈、现场交流情况等多个维度全面考察选手的教学创新能力素养。最终,综合材料评审、现场展示两个阶段成绩,推荐12名教师(团队)代表我校参加市赛,并评选校赛一等奖5名,二等奖10名,三等奖15名。 校赛结束后,往届大赛的国赛获奖选手为我校推荐的市赛教师提供点对点参赛指导,并组织开展课程实录视频录制、市赛材料审核等工作。目前,已圆满完成市赛推荐的各项工作。
  • 2025-05-13
    为深化两校对口支援合作,共促外语教学高质量发展,2025年5月12日至16日,青海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4位公共外语教师到访我校,开展为期五天的进修学习活动。此次活动以“听课观摩+座谈交流”为主要形式,旨在促进校际资源共享与教学经验互鉴。听课观摩环节,旨在聚焦课堂实践,共探教学创新。青海民族大学教师团队深入天外两校区课堂,观摩通识教育学院骨干教师的示范课程,涵盖英语国家文化、学术英语口语、学术英语读写、大学英语精读等多门课程。授课教师以生动案例与创新方法展现了天外通识教育的特色,双方就课程设计、学生互动及技术融合等展开课后研讨。5月13日下午,通识教育学院以“共话学科建设,赋能外语教育”为主题,组织两校教师代表在逸夫楼白沙发会议室举行专题座谈会。会议由天外通识教育学院副院长杨旸主持,围绕学科建设、教学改革等核心议题展开。学术英语教研室主任姜贵梅、副主任邢维慧分别介绍了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构建及一流课程建设经验,强调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语言文化教研室主任李冰芷分享了AI技术在外语教学中的创新应用,展示智能平台如何助力课堂效率提升; 语言文化教研室副主任张烨系统解析了天外大学英语四六级考
  • 2025-05-12
    近日,由天津外国语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国际传播外译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外译中心”)主任汪淳波翻译的《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英文版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和美国圣智学习集团盖尔公司合作出版,并在海外正式发行。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研究”(21BKS053)阶段性成果,同时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研究丛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英文版已入选2024年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立项项目。该书聚焦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一主题,旨在向国际社会系统阐释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内涵,尤其是生态文明建设与现代化进程深度融合的创新理念与实践路径。书中还指出,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环节,也是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重要方向,对世界文明的永续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在翻译过程中,为确保原著理论深度与政策表述的准确性,汪淳波结合国际学术表达习惯,对“生态化”“绿色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等核心概念进行了学术考证与语境适配,既保留了中文原意的哲学内核,又增强了文本的国际可读性,为海外读者呈现一部兼具学术价值与实践指导意义的著作。外译中心承担
  • 2025-05-09
    为落实就业优先战略部署,深化产教融合,培养国际化人才,近日,天外与雅迪科技集团联合举办的“声动四海语通未来”西班牙语葡萄牙语演讲比赛圆满落幕。赛事通过“外语+商业”的实战场景,搭建起校企协同育人新平台,来自西葡语专业的选手以国际营销方案设计展现新时代外语人才的专业素养。经过初赛的激烈竞争,共有十名选手进入决赛。雅迪集团海外事业部人力资源部部长鲍海玲、HRBP张永富、欧洲语言文化学院副院长付美艳、葡萄牙语专业负责人卢亚伟、西班牙语专业教师王磊以及学院全体辅导员参加本次比赛。 校企携手搭建实战平台赛事立足中国企业全球化发展需求,以“品牌国际化战略”为主题设置企业命题。付美艳在开幕致辞中指出:“在全球化发展的今天,语言不仅是沟通的桥梁,更是商业与文化的纽带,具备跨文化沟通能力与商业思维的外语人才已成为推动中国智造‘走出去’的重要力量。”鲍海玲强调:“本次赛事是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全面检验,更为企业发掘国际化储备人才提供了重要窗口。雅迪科技公司将进一步与学校继续深化合作,高效且精准地吸纳优秀外语人才,让更多青年才俊在世界舞台上书写天外学子的新篇章。” 多维呈现彰显专业素养决赛以“开拓国际市场”为主
  • 2025-05-04
    近日,第十六届北京市大学生模拟法庭竞赛在中国政法大学落下帷幕。我校国际关系学院法学专业学生代表队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出色的庭审技巧和默契的团队协作荣获“团队二等奖”,伍艺偲、毕璇荣获“优秀个人奖”。代表队由2023级法学专业学生李想、王蒋伊、伍艺偲、张米娃、贾笑颖、毕璇等6人组成,王岩华老师担任指导教师。第十六届北京市大学生模拟法庭竞赛吸引了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40多所高校的代表队参加,竞赛以真实案例为基础,围绕案件事实和法律适用开展模拟庭审辩论。我校代表队凭借严谨的举证质证、缜密的无罪辩护、深度的法学思维与默契的团队协作,获得现场评委的高度评价。此次竞赛荣获二等奖延续了前两年的优异成绩,展示了学校法学教育的实践成果,展现了我校学子践行“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的生动实践。今后,学校将以此次竞赛为新起点,不断提升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在更多专业竞赛中积累经验,为法治中国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文字/学生通讯员 毕璇摄影/学生通讯员 伍艺偲) (网页编辑/庞轶丹 张明慧)
  • 2025-04-29
    为深入贯彻落实学校第三次党代会精神,积极推进人才强校战略,不断壮大高层次人才队伍,4月25日,作为2025年高水平博士人才论坛系列活动之一的国际商学院分论坛在逸夫楼莎翁厅顺利举办。来自国内知名学府的多位博士研究生参加了此次分论坛。分论坛由国际商学院副院长牛蕊主持。牛蕊系统介绍了国际商学院的基本情况。近年来,国际商学院不断加强学科建设与国际化办学,已建成两个市级重点学科,多门国家级、市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积极推进大数据、人工智能与经管学科的融合发展,打造跨专业交叉培养体系,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与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持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与人才培养质量。人事处负责同志对各位博士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详细介绍了学校的发展历程、学科专业布局和师资队伍建设情况,学校高度重视人才工作,着力为各类人才提供服务、搭建发展平台。随后以“4260”人才工作新格局为核心引领,全面阐释了学校发布的人才政策体系。这一体系以“引才、育才、留才、用才”四大工程为战略支柱,构建起全链条、闭环式的人才发展生态。在人才引进领域,清晰界定人才类别与层次划分,精准匹配多元待遇保障;在人才培育层面,聚焦教师群体,精心打造科学完备的职业
  • 2025-04-29
    为持续深化校地合作,助力滨海新区精神文明建设,天津外国语大学国际传媒学院动画艺术系师生与滨海新区宣传部协作打造的滨海新区春季“讲文明 树新风”系列公益海报,已全面张贴,成为城市中传递文明的亮丽风景线。此次合作是继《滨海新区公益海报设计》与《滨海新区城市文化内涵海报设计》项目成功开展后的又一力作。2023年底,我校与滨海新区宣传部续签《滨海新区创文海报设计》项目合同,聚焦2024年秋季与2025年春季主题,开启新一轮公益海报创作。项目由国际传媒学院动画艺术系教师高培担任负责人,侯双双、刘帅、钟竹韵等组成指导团队,带领数字媒体艺术及动画专业的8名学生共同完成。经过反复构思与打磨,团队最终交付春季系列海报14张、秋季系列海报17张。目前,校地双方已续签2025年秋季项目,今后将继续为新区精神文明建设注入新活力。本系列海报以现代扁平插画风格为主视觉语言,融合滨海新区地标建筑与市民生活场景,将文明理念以生动、生活化、艺术化的方式呈现。春季海报配色清新明亮,传递生机与希望;秋季海报色调温暖丰盈,展现成熟与活力。画面元素随季节变换,风格统一而亲和,人物造型自然生动,色彩搭配和谐柔和,充分彰显了滨海新
  • 2025-04-28
    近日,天津外国语大学国际传媒学院教师刘荣带领学生团队,深度参与《2025中国品牌出海系列报告》项目。该项目成果之一——《中国品牌出海十大案例》发布后引发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这份报告由中新经纬研究院与国家广告研究院联合推出,呈现了中国品牌在全球化浪潮中的卓越表现与创新成就。在本次发布的系列报告中,《中国品牌出海十大案例》作为核心内容,以丰富的案例、深入的剖析,展现了中国品牌在国际市场上的发展轨迹和独特魅力,从不同角度解读了中国品牌的出海之路。目前报告已发布两期,新华网、36氪等30余家媒体转载,让更多人了解到中国品牌在国际市场上的亮眼成绩,提升了中国品牌出海成果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今后,我校将充分发挥外语学科优势,整合特色资源与创新实践,构建多元化、多语种宣传矩阵,深化融媒创新与精准传播,着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传播示范品牌,打造讲好中国故事天津故事国际传播高地,为提升天津城市国际影响力增光添彩,为构建中国话语叙事体系贡献智慧力量。(通讯员/马雨宁 内容审核/冯鹏蒋天皓李鲁宁)(网页编辑/张明慧 庞轶丹)
  • 2025-04-28
    近日,天津外国语大学国际传媒学院教师刘荣带领学生团队,深度参与《2025中国品牌出海系列报告》项目。该项目成果之一——《中国品牌出海十大案例》发布后引发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这份报告由中新经纬研究院与国家广告研究院联合推出,呈现了中国品牌在全球化浪潮中的卓越表现与创新成就。在本次发布的系列报告中,《中国品牌出海十大案例》作为核心内容,以丰富的案例、深入的剖析,展现了中国品牌在国际市场上的发展轨迹和独特魅力,从不同角度解读了中国品牌的出海之路。目前报告已发布两期,新华网、36氪等30余家媒体转载,让更多人了解到中国品牌在国际市场上的亮眼成绩,提升了中国品牌出海成果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今后,我校将充分发挥外语学科优势,整合特色资源与创新实践,构建多元化、多语种宣传矩阵,深化融媒创新与精准传播,着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传播示范品牌,打造讲好中国故事天津故事国际传播高地,为提升天津城市国际影响力增光添彩,为构建中国话语叙事体系贡献智慧力量。(通讯员/马雨宁 内容审核/冯鹏蒋天皓李鲁宁)(网页编辑/张明慧 庞轶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