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天外
{栏目别名}

  • 2025-04-10
    春和景明,山花烂漫,蜿蜒的居庸关长城随着山峦的曲线起起伏伏。“习爷爷,我来中国爬长城的心愿实现啦!”迎着和煦的春光,16岁的阿联酋中学生艾哈迈德·穆罕默德(中文名:小虎)举起手机自拍,把青春笑容融入灿烂春景:“我还会来第二次、第三次!”2024年春天,阿联酋“百校项目”示范校哈姆丹学校和亚斯学校40名中小学生代表分别用中文致信习近平主席,表达对中国文化的向往和热爱,立志做中阿友好的使者。当时,小虎把自己的心愿写进信里:“想爬长城,想看大熊猫”。“欢迎你们来中国看熊猫、登长城,长大后到中国读大学,也欢迎更多的阿联酋青少年学习中文、了解中国,同中国的青少年交流交心、互学互鉴,把友谊的种子根植在心里,为开创中阿关系更加美好的明天贡献力量。”习近平主席在复信中温暖寄语。  收到习爷爷复信时,小虎“又激动又感动”“希望立刻去中国看看”。4月5日至11日,应天津外国语大学邀请,小虎和伙伴们来到中国交流学习。对孩子们来说,这是一次难忘的“圆梦”之旅。加深友谊之旅  孩子们写给习爷爷的信笺图文并茂,其中友谊是一个关键词。“希望中阿永远是好朋友”“虽然中国
  • 2025-04-10
    津云报道我校志愿者服务上合组织可持续发展投资促进活动
  • 2025-04-09
    当地时间4月4日,阿联酋中文教学“百校项目”学生访华团从阿联酋启程前往中国,将在北京和天津两地参访交流。
  • 2025-04-09
    春和景明,山花烂漫,蜿蜒的居庸关长城随着山峦的曲线起起伏伏。“习爷爷,我来中国爬长城的心愿实现啦!”迎着和煦的春光,16岁的阿联酋中学生艾哈迈德·穆罕默德(中文名:小虎)举起手机自拍,把青春笑容融入灿烂春景:“我还会来第二次、第三次!”024年春天,阿联酋“百校项目”示范校哈姆丹学校和亚斯学校40名中小学生代表分别用中文致信习近平主席,表达对中国文化的向往和热爱,立志做中阿友好的使者。当时,小虎把自己的心愿写进信里:“想爬长城,想看大熊猫。”“欢迎你们来中国看熊猫、登长城,长大后到中国读大学,也欢迎更多的阿联酋青少年学习中文、了解中国,同中国的青少年交流交心、互学互鉴,把友谊的种子根植在心里,为开创中阿关系更加美好的明天贡献力量。”习近平主席在复信中温暖寄语。收到习爷爷复信时,小虎“又激动又感动”“希望立刻去中国看看”。4月5日至11日,应天津外国语大学邀请,小虎和伙伴们来到中国交流学习。对孩子们来说,这是一次难忘的“圆梦”之旅。加深友谊之旅孩子们写给习爷爷的信笺图文并茂,其中友谊是一个关键词。“希望中阿永远是好朋友”“虽然中国和阿联酋相隔万里,但我们是最好的朋友”——字里行间表达出年
  • 2025-04-09
    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报道海棠花节,介绍最美公交站—外国语大学站的别样浪漫。
  • 2025-04-08
    4月7日,由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主办,天津外国语大学承办的“汉语桥”阿联酋“百校项目”青少年访华团开营仪式在天津外国语大学举行,语合中心副主任胡志平、天津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刘怡蔓、天津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周红蕾、阿联酋中文教学“百校项目”负责人法蒂玛·巴斯塔吉出席仪式并致辞,来自阿联酋的42名师生和天津外国语大学师生共同参加了开营仪式。2019年7月,习近平主席与穆罕默德总统共同见证签署《关于将汉语纳入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中小学教育体系的谅解备忘录》,中文教学“百校项目”正式启动。2024年5月,习近平主席复信“百校项目”学生,勉励同学们学好中文、了解中国,为促进中阿友好贡献力量。同学们登长城、看熊猫、坐高铁,与中国学生同上一节课,同唱一首歌。在大学校园和高科技企业里,他们学习中文,了解中国,全方位、立体式感受中国的发展脉动。大家纷纷表示要努力学好中文,希望未来成为中阿友好的使者。目前阿联酋171所学校(包括幼儿园及中小学)开设中文课程,7.1万余名学生学习中文,覆盖阿联酋七个酋长国近三分之一的公立学校。
  • 2025-04-08
    昨晚,“汉语桥”阿联酋中文教学“百校项目”青少年访华团研学体验营在天津外国语大学开营,并夜游海河。据了解,2024年,阿联酋中文教学“百校项目”示范校学生代表曾给习近平主席写信,表达对中国文化的向往和热爱,立志做中阿友好的使者。习近平主席复信,勉励他们学好中文、了解中国,为促进中阿友好贡献力量。本报讯(记者姜凝)4月7日,在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和中国驻阿联酋使馆的支持下,2025年“汉语桥”阿联酋中文教学“百校项目”青少年访华团研学体验营在天津外国语大学开营,40名阿联酋中小学生代表将在5天的行程中,通过丰富多彩的课程和文化体验活动,更好地了解中国、感受津派文化魅力。开营仪式上,阿联酋师生表达了对能亲身体验中国文化和语言魅力的期待,表示将利用此访感受中国、学习中文,当好中阿友好交流使者。本次活动中,他们将通过中文实境教学、乘坐海河游船、参观中国北方地区最早建立的博物馆——北疆博物院、游览有“世界建筑博览会”之称的五大道历史文化街区、参观学习天津市实验小学创意开展的“我为你种菜”——科普联盟校跨境种植“千校携手”项目等,沉浸式感受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发展的交融魅力,并和中国青少年交流
  • 2025-04-04
    央视天津频道报道: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天津外国语大学,跟随非遗传播中心的同学们共同探索,传统非遗风筝如何飞向世界。
  • 2025-04-04
    4月4日,人们在天津市五大道风景区游览赏花。新华社发(杜鹏辉 摄)每逢清明节,马来西亚华人吴亦萱都会秉承扫墓传统,以上香、献供品、烧金银纸等方式祭奠逝去的亲人和祖先。即便今年身处天津,她也会与家人通话,表达哀思。“我从小熟悉中华传统文化习俗,父母时常教导我要饮水思源、勿忘根本。”吴亦萱说。民俗学者马知遥说,当前,东南亚地区的华语圈大多还保留着清明节的节日习俗,体现出这个节日强大的吸引力。中国清明节因兼具节日和节气双重身份而备受国人重视,距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多种属性叠加、悠久的历史传承、以及与人们生活联系紧密等特点,让清明节有了极为丰富的内涵。天津外国语大学国际传媒学院教授洪畅说,扫墓祭祖一直以来是清明节的一项重要活动,折射出中国人“慎终追远”的生命哲学。向先人表示最深的敬意和怀念,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深情厚谊,同时引导人们对生命的本质与存在的意义进行深层思考,反思生命的真谛。国外也有类似节日,如墨西哥的亡灵节等。这些节日虽形式和背景各异,但都与祭奠先人、缅怀逝者、反思生命意义相关,体现了世界人民对生命的尊重和对逝者的怀念。天津大学人文艺术学院副教授王祎认为,不同语言的人们通过共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