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要闻
{栏目别名}

  • 2023-06-04
    近日,台湾中华大学校长刘维琪一行来访我校座谈交流,市台办副主任王文忠陪同。校长陈法春出席,港澳台事务办公室、校团委相关负责同志参加座谈交流,两校就2023年共同举办“中国近代史实境教学”活动进行深入沟通。 陈法春对台湾中华大学一行来访,及市台办对于两校共同举办教学活动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他表示,在天津开展近代史实境教学是有远见且具有优势的。今年,学校将在总结以往活动经验的基础上精心筹划,让台湾中华大学的学生能进一步加深对中国近代史的了解,增进两岸青年的友谊,为两岸青年的长期交流奠定基础。 刘维琪表示,活动成功举办得益于天津的近代史发展烙印,能带给学生很直观的学习体验;得益于两校学生长期保持交流互动,感情深厚;得益于活动形式新颖,内容丰富多样。八年的活动累积了大量经验,每年的课程都有相应的更新,在台湾中华大学有极高的吸引力。王文忠表示,两校共同举办的“中国近代史实境教学”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活动,不仅向学生们介绍了中国近代历史,同时也为两岸青年学生交流互动搭建了平台。 座谈中,两校就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就业去向等方面进行了交流,并就接下来即将开展的活动进行了探讨。 我校与台湾
  • 2023-06-04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推进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构建具有学科特色、符合人才培养规律的研究生培养体系,6月2日下午,我校在逸夫楼莎翁厅召开2023版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修订工作推动会。副校长李迎迎出席会议,各研究生培养单位副院长、培养方案修订负责人参加。会议由研究生院院长杨丽娜主持。李迎迎对各学科在培养方案修订过程中所做的工作和努力给予肯定。她强调,培养方案修订工作是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重要一环,要瞄准国家战略需求和天津地方发展需要,用系统思维开展本项工作,要将学科优势和培养特色融入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新版培养方案的修订要充分体现时代性、创新性、逻辑性、科学性和规范性,不断建设完善凸显我校学科优势、特色鲜明、结构完整、课程创新、教学模式多样的研究生培养体系。各学科培养方案修订负责人汇报了本次修订工作所做的前期调研、校外专家论证及课程设置调整的相关情况。研究生院针对各学科培养方案修订内容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反馈,重点从学科培养目标、特色优势、课程设置,以及学位论文质量等关键内容提出了明确修改完善要求,并对培养方案修订后续工作进行了部署。(通
  • 2023-06-04
    为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与对口支援高校协同高质量发展,6月1日,英语学院举办青海民族大学师生短期交流欢迎会。青海民族大学带队教师陈珍教授及师生一行,我校党委常委、党委统战部部长吴翼彬,英语学院党委书记刘海燕,及相关干部教师代表参加座谈。吴翼彬对青海民族大学师生的到来表示欢迎。他表示,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在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英语学院发挥学科专业优势,做好教育援青,与青海民族大学师生近距离交流,让更多优秀教研成果在青海得以推广应用,有利于提高对口支援工作的质量和效益,携手青海民族大学共谋高质量发展。同时,也将为持续深化各民族师生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思想认同,增进民族大团结大融合大发展贡献天外智慧。刘海燕对两校在学科专业建设、教师培养交流、人才培养等领域开展合作表示期待。她介绍了英语学院的历史沿革以及在本科翻译专业、研究生英语翻译理论与实践方向中的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模式、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经验做法,并就学院优秀教师在“慕课西行”项目中利用现代化教学平台和数字技术为喀什大学在线授课的案例进行了分享。与会双方进行了深入交谈。
  • 2023-06-03
    为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走深走实,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稳就业”“保就业”决策部署,引导毕业生爱津留津,充分拓宽2023届毕业生就业渠道,欧洲语言文化学院凝聚院系力量,引导毕业生树立远大理想,厚植家国情怀,激发学生核心内驱力,唱响全面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主旋律。一、在就业布局上突出“全员参与”,绘好人才培养大蓝图一是加强系统规划。成立学院就业工作专班,构建“学院-专业-班级”三级联动,“领导班子-就业专员-毕业班辅导员-包干教师”四级组织体系,实施“周汇报、月总结”就业工作模式,健全合力推进、齐抓共管的就业工作机制,确保全员了解就业政策、全员掌握就业信息、全员推动就业工作。 二是强化校企协同。主动对接优质企业,领导班子联系对接企业82家,开拓岗位244个,与2家用人单位共建实习实践基地,与8家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为毕业生提供岗位20个。聘请华为、新东方等行业头部企业担任就业创业导师,为学生提供贯穿大学四年的就业创业指导,聚合各领域优势资源协同推进就业工作。二、在就业思政上坚持“全员育人”,筑好家国情怀大格局一是提升育人精度。加大向京津冀、中西部等区域输送
  • 2023-06-03
    张凌志 2022年天津外国语大学优秀青年研究生指导教师天津外国语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毕业于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企业管理专业,博士研究生。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QUT)访问学者。天津市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理事、天津市科技成果转化专家库成员。主持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教育科学规划项目科研项目3项,天津市社科界“千名学者服务基层”大调研项目2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1篇,出版专著1部,教材1部。政治素质过硬。坚持做到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全国、天津市研究生教育工作会议各项工作部署要求,注重对研究生课程思政体系建设,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多语种版本“三进”工作为抓手,大力推进教学内容和方式改革,推进学校外语学科课程思政体系建设的实施。师德师风高尚。担任硕士研究生导师期间,严格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将专业知识传授与学生的个人成长相结合,引导研究生制定个人发展规划,用科学研究方法塑造个人思维模式,注重塑造研究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以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人格魅力感染、引导学生。业务素质精湛。关注国家经济发展态势,围绕天津“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指导
  • 2023-06-03
    【主持人简介】田庆立,研究员,历史学博士,天津外国语大学国别和区域研究院执行院长,《世界文化》常务副主编。主要研究领域:东北亚国际关系、区域国别学、日本外交、中日关系。天津市“131”创新型人才第一层次人选。中华日本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亚太学会东北亚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日本史学会常务理事。发表专著《战后日本国家认同建构》(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年)、《日本政界人士中国观的演进谱系(1972—2012)》(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年)、《近代以来日本的中国观第六卷》(江苏人民出版社,2012年)等四部,在《东北亚论坛》《南开学报(哲社版)》《四川大学学报(哲社版)》《日本学刊》等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在日本新华侨报开设《管窥东瀛》专栏。【项目信息】项目名称:《战后日本政治思想史研究》项目类别: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一般项目项目编号:22YJA770016【项目简介】该项目主要围绕自1945年二战结束以来直至2020年,在战后日本政治思想领域,政治精英群体、知识精英群体及普通国民围绕和平主义、民主主义、革新主义、保守主义、民族主义及国家主义等不同政治思潮和思想流派所产生的争执和分
  • 2023-06-03
    6月1日上午,校党委常委会传达学习贯彻市委十二届三次全会精神,研究我校贯彻落实举措。校党委书记周红蕾主持会议。周红蕾指出,市委十二届三次全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对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进行了再动员、再部署,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目标任务和思路举措进行了再完善、再提升。全校各级党员干部要积极贯彻落实市委十二届三次全会精神,更加坚定自觉地投身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火热实践,踔厉奋发、埋头苦干,主动融入推动京津冀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的战略部署,为不断开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新局面作出积极贡献。周红蕾强调,一是要深刻认识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市委十二届三次全会的决策部署上来,提高政治站位,增强在新征程上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政治自觉、战略自觉、行动自觉;二是要深刻认识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既是责任使命,同时也是重要的发展战略机遇,要牢牢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自觉将学校发展放到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局中去思考谋划,
  • 2023-06-03
    5月30日,中国外文局副局长于涛率队来我校调研,就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召开专题座谈会。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副院长孙明,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王立文,市委宣传部二级巡视员、市政府新闻办副主任李喜超,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二级巡视员徐瑞成,天津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周红蕾、校长陈法春,南开大学党委常委、党委宣传部部长李向阳,天津大学党委常委、党委宣传部部长杨欢参加座谈交流。会议由王立文主持。 座谈现场 于涛介绍了外文局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取得的重要进展,表示外文局将继续与天津市委宣传部、市教委加强协同协作,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提质增效贡献力量。外文局将与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天津外国语大学等高校保持密切联系、优势互补,培养更多国际传播领域专业人才。 陈法春对外文局一直以来给予天津外国语大学的指导和支持表示感谢。他介绍了学校在打造外译精品、培养高端翻译人才、强化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的实践和成果。他表示,天津外国语大学将坚持以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为导向,培养更多高素质复合型国际化人才,对外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李喜超介绍了天津市国际传播工作情况,徐瑞成介绍了我市教育系统有关工作情况,李向阳、杨欢分
  • 2023-06-03
    近日,俄罗斯伏尔加格勒国立社会师范大学(以下简称“伏师大”)孔子学院“第三届阳光体育节”文化活动圆满落幕。本次活动是继第三届全俄汉语书法比赛后,为庆祝第14个国际中文日的系列活动之一。本次活动以线下方式为主,同时辅助线上参与方式。参赛人员主要来自伏师大汉语系和孔子学院的师生。 迷你足球赛 本次活动着力体现趣味性,共有迷你足球赛、乒乓球赛、趣味接力赛和踢毽子比赛四个板块,旨在增强伏师大汉语系和孔子学院师生的凝聚力,促进师生间的理解与交流,同时为汉语学习者创造更多的语言学习环境,通过体验中国传统体育项目,增强学习者对中国文化的理解。 迷你足球赛分为汉语系学生组、孔子学院学员组和教师组,经过激烈角逐,最终汉语系学生组胜出。乒乓球赛在伏师大体育中心举行,经过多轮厮杀,孔子学院学员伊利亚·巴拉什科夫取得了第一名,阿琳娜·格美琳娜取得了第二名,汉语系教师奥莉加·德米特里耶娃取得了第三名。趣味接力赛的项目繁多,包括跨栏接力、夹球接力、穿衣接力、呼啦圈接力、袋鼠跳等若干项目,师生在团队合作中加深了认识,增进了友谊。踢毽子比赛通过线上录视频的方式提交参赛选手的运动成绩,孔子学院志愿者教师闫沐倢获得第
  • 2023-06-03
    近日,我校保加利亚语专业师生受邀参加由北京外国语大学归国留学人员联谊会组织举办的中国高校师生和保加利亚爱格中文学校学生联谊活动。本次活动系中国高校保加利亚语专业师生与保加利亚中小学学习汉语的师生首次共同庆祝保加利亚教育、文化和斯拉夫文字节。活动通过“你问我答”中保双语分享语言文化知识的形式,增进了双方彼此了解,结下了一份深厚的友谊。新华网对此次活动进行了报道。中国的保加利亚教学与研究始于1961年,在长达半世纪的时间长河中,为中保友好交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保两国各领域交流合作成果丰硕,保加利亚的汉语教学和中国的保加利亚语教学取得了快速发展,这正是中国“合作共赢”理念的最好呈现。我校保加利亚语专业始建于2018年,是当前除北京外国语大学以外培养保加利亚语人才、推进中保交流的重要阵地,是中国仅有的3个保语教研单位之一。该专业与天津食品集团保加利亚公司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是欧洲语言文化学院首个建立就业实习基地的非通用语专业,目前,首届毕业生已实现100%充分就业,其中2人就职于天津农垦集团保加利亚公司,2人考取保加利亚索非亚大学、香港教育大学,1人考取公务员等。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