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要闻
{栏目别名}

  • 2021-08-25
    为深入贯彻落实市教育两委关于2021年秋季学期开学疫情防控工作的各项要求,确保学生秋季开学返校有序进行,校领导班子成员分别带队深入各教学教辅单位以及校园重点部门、重点点位,检查指导疫情防控工作落实情况和秋季开学准备工作。检查组根据分工安排,先后来到学校食堂、宿舍、医务室、隔离点、校门等疫情防控关键点位,实地查看校园疫情防控措施落实情况。后勤管理处、保卫处、滨海校区管委会等部门负责人现场向检查组汇报了食堂就餐安排、学生返校住宿、防疫物资储备、隔离点运行管理、环境卫生消杀、入校报备审核等情况。校领导对各项疫情防控工作给予肯定,同时要求各单位从严从细抓好疫情防控工作,增强应急处置能力,保障秋季开学工作平稳进行。检查组通过走访、调研教学教辅单位,详细了解师生暑假期间健康状况和行踪情况、返津返校师生的健康状况台账、开学前疫情防控教育、健康信息日报、教学管理运行等开学前各项工作进展情况,为新学期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各项工作顺利进行,师生员工健康安全,教育教学平稳有序提供有力保障。
  • 2021-08-25
    开栏语学校大力推动通识教育教学改革,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培养学生的中国情怀、全球视野、求索精神和综合素养,促进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目前学校打造提升的首批10门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即将于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面向全校学生开设。即日起,我们将推介首批10门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希望通过核心课程推介,引导广大教师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打造提升更多的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同时为新学期选课学生提供预先了解课程的途径,便于学生根据需求进行选择。《学习科学与技术》一、课程概述(一)课程简介互联网正在重塑学习文化新时空,我们该如何适应日新月异的数字化生存环境,提高信息化环境下高效学习的能力?《学习科学与技术》是一门为培养适应信息时代需要的学习与创新能力的跨学科通识课程。本课程综合采用讲授法、案例教学法、主题探究法等教学方法,兼顾学习科学的知识性与学习技术的实用性,聚焦信息时代背景下大学生面临的学习问题,主要讲述人类学习方式的演变、信息时代的学习、信息时代学习的新理念、新模式与新方法、信息时代典型学习方式与案例和高效学习工具等内容。本课程具有制作精良、内容丰富、支持自
  • 2021-08-24
    为深刻领悟党的百年精神谱系,弘扬伟大抗疫精神,进一步深化与市外办国研中心党支部结对共建成果,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往深里走、往实里走,近日,我校高级翻译学院党委组织全体教工赴市外办参观“讲好中国故事------从丝路金桥到舒勇每日一画致敬‘战疫’英雄”主题作品巡回展。舒勇教授自2020年1月,结合抗疫进程中的思考感悟,坚持每天创作一幅水墨画作品,系统呈现感人的抗疫英雄故事,生动诠释中国人民众志成城的伟大抗疫精神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系列作品在全国巡展,在津首展由天津市外办、天津市对外友协与中国和平发展基金会共同举办。在工作人员的细致讲解下,老师们细心品鉴每幅画作,认真聆听作品背后的故事,深刻体会其中的丰富内涵,从《蝶变》到《态度2020》,从《国旗山水》到《同呼吸共命运》,在感受水墨写意的同时,不断汲取蕴含其中的伟大抗疫精神和全球携手共同抗疫的价值追求。市外办国研中心党支部书记薛钰表示,本次抗疫主题画展不仅是向伟大抗疫精神的致敬,更是对运用水墨艺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次完美诠释。伟大抗疫精神是党的百年精神谱系中的重要一环,它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执政理念,是
  • 2021-08-24
    消杀前培训消杀现场赠送锦旗为持续有效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8月22日,滨海蓝天救援队22名队员携带消杀设备,与我校蓝天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们共同完成开学返校前的校园消杀工作。此次校园义务消杀行动为我校师生返校复课提供了环境保障,国际商学院、保卫处、后勤管理处负责同志陪同。滨海蓝天救援队是一支经验丰富的社会救援力量,他们屡次帮助滨海新区处置突发事件,常年奋战在天津水域救援的第一线。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滨海蓝天救援队积极投身疫情防控一线,主动配合相关部门,对学校、车站等公共场所进行消毒杀菌。消杀工作开始前,天津应急管理局专家、滨海蓝天救援队刘会成队长为我校蓝天志愿服务队志愿者们进行消杀技术培训,为志愿者们细致讲解弥雾机的使用方法及工作原理。随后,滨海蓝天救援队队员与我校蓝天志愿服务队共同作业,他们身着防护服、肩背喷雾器,严格按照程序实施喷洒作业,对校区教学楼、图书馆、办公区域、宿舍等点位进行了高标准、高质量的全面消杀。滨海蓝天救援队的队员们,放弃周末的休息时间,身穿密不透气的防护服,背着几十斤重的消毒机,忍受着消毒剂的刺激性气味,连续数小时作业的消杀工作无疑是辛苦的,但在刘队长看来,他
  • 2021-08-24
    根据教育部社会科学司的通知精神,我校认真开展了2021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申报组织工作,举办项目申报讲座、开展申报指导,努力提高项目论证质量。 经教育部社会科学司组织专家严格评审、面向社会公示,我校获批2021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4项,其中规划基金项目1项,青年基金项目2项,专项任务项目(高校辅导员研究)1项。 学校将继续加强科研项目培育工作,为广大教师搭建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拓展科学研究思路,提升学校科研水平和综合影响力。天津外国语大学2021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立项一览表序号
  • 2021-08-24
    8月23日,我校召开2021年秋季学期开学疫情防控工作线上视频会,全体校领导、中层干部及学生工作干部代表参会,校党委书记殷奇主持会议。殷奇指出,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压力持续存在。秋季开学情况复杂,各单位要严格按照市教委要求,从严、从紧、从细、从实落实开学方案。一是要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厌战情绪、侥幸心理、松劲心态,确保各项防御措施落实到位;二是严格落实疫情防控工作责任制,严格落实疫情防控第一责任人责任,时刻保持清醒头脑,算清政治账、经济账;三是勠力同心、协同作战,领导干部要高度重视、以身作则、靠前指挥,各部门要树立阵地意识,落实网格管理,坚决杜绝推诿扯皮、敷衍塞责;四是确保措施落实落地,突出“防”,关口前移、防得住;突出“实”,再度全面检查措施落实情况;突出“练”,对预案真演练、对流程多熟悉;突出“早”,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治疗;突出“常”,做好打持久战准备,做好常态化防疫。校长陈法春强调,疫情防控是秋季开学的首要工作。一是疫情防控工作丝毫不能放松,要严格落实开学方案和具体要求;二是加强沟通协调、及时报送信息,各单位要加强配合,强化与属地的协调,建立有效沟通
  • 2021-08-24
    近日,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公布了第二批高校“百个研究生样板党支部”创建工作评审结果。我校高级翻译学院英语笔译学生党支部入选“百个研究生样板党支部”。此次评审工作根据《关于开展第二批全国高校“百个研究生样板党支部”和“百名研究生党员标兵”创建工作的通知》(教思政厅函〔2020〕14号)安排和评审工作方案,经组织推荐、通讯评审、集中会审,遴选产生100个研究生样板党支部,100名研究生党员标兵。评选工作每两年开展一次。高级翻译学院英语笔译学生党支部以“七个有力”为建设目标,以鲜明专业特色打造坚强战斗堡垒。举旗帜,担当疫情防控发声人。参与完成天津市防疫新闻发布笔译及《中国人民致新冠病毒的一封信》等宣传视频录制;加入天外志愿翻译突击队赴海关一线守护国门;为天津市公安局北辰分局提供应急警务翻译;疫情常态化下,承担疫苗接种知情同意书等英译任务。亮品牌,专业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在导师带领下承担《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第三册、《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事记(1949年10月-2019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等中央文献翻译,及国
  • 2021-08-24
    近日,“天津外国语大学近5000师生加入中华骨髓库”相关话题登上新浪微博同城热搜榜第1位,截至目前话题阅读量390.5万人次。自2006年起,我校坚持每年组织两次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招募活动。目前全校近5000名教职工、中外学子参与其中,将生命的“种子”留在了中华骨髓库。截至目前,已有15位师生、校友义无反顾地为他人“再造生命”,这种“人道、博爱、奉献”的精神流淌在天外师生的血液里,不断创造出新的生命奇迹。热情的网友们纷纷留言“如果被问到是否愿意捐献,我会毫不犹豫甚至还很骄傲地说我愿意”“如有需要,必当尽力”“‘人道、博爱、奉献’的精神流淌在天外师生的血液里,不断创造出新的生命奇迹”,评论区满满的正能量。8月17日,《今晚报》专版以《生命的唯一------天津外国语大学近5000师生加入中华骨髓库,15位师生、校友完成造血干细胞捐献》为题,深度报道了我校国际关系学院马慧兰同学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感人故事。全文转载如下:生命的唯一 ------天津外国语大学近5000师生加入中华骨髓库,15位师生、校友完成造血干细胞捐献 今天故事的主人公叫马慧兰,是一位“00后”小姑娘,家乡在甘肃省临夏州,
  • 2021-08-17
    近日,校领导一行检查校园施工进度和开学前准备情况,慰问看望暑假期间坚守岗位的教职员工,并为他们送上防暑降温慰问品。校办公室等有关人员陪同。在滨海校区,校领导检查保卫处假期校门管控、“双码联查”落实情况;在食堂、超市,实地查看食堂交接改造及超市、水果店假期改造入驻情况;在宿舍,资产处“新床换旧床”工程、后勤处宿舍暖气改造、空调调试、卫生间升级等工作已进入尾声。在五大道校区,由办公室、后勤处、资产处、网信办牵头的办公用房调整已进入第三阶段,英语学院、高级翻译学院、国际教育学院、通识教育学院等教学单位已完成搬迁,马克思主义学院改造工程收尾,进入搬迁阶段;第六宿舍楼改造正按计划进行施工,各项工程进展顺利,做到电通、网通、人心通,具备随时开学的条件。校领导深入各部门,教工部、学工部健康监测工作坚持有序开展;招生就业处、国际合作与交流处、继续教育学院暑期招生工作顺利完成。 校党委书记殷奇强调,要确保施工安全,保障工程保质按时完成,抓好工程建设廉政风险防控;把为师生办实事贯彻到假期工作中,把师生满意度作为衡量工程验收的标尺;要严格校门管理,做好校园防疫工作,把疫情隔离到校门外,夺取疫情防控和民生工程
  • 2021-08-14
    8月11日上午,由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资助的国际中文教师奖学金研修项目(韩国国民大学线上项目)正式开课。该项目由国际传媒学院承办。该项目学员来自我校的友好校韩国国民大学,都是与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相关专业的大学生,对汉语和中国文化具有浓厚的兴趣。为了让学员了解中国正在实施的“互联网+”行动计划、“数字中国”建设与分享经济,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该项目以“数字中国”为主题设置课程模块。孔艳等老师提前与韩国的学校沟通,针对学员水平和特点备课,注重提升学生汉语听、说、读、写的技能,用自己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亲切活泼的讲课风格赢得学员的喜爱。同时,课程内容注重实用性,向学生介绍今天中国人的智慧生活,如何在网上点外卖、网约车、预订酒店、使用共享单车等,以及让学生熟悉中国的网络学习资源,提高学员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今后来华旅行、学习、工作提供心理准备和参考,也更了解可敬、可亲、可爱的中国。韩国学员课后反馈,天外的老师很棒,教学质量高,被老师们甜美的声音、积极热情的教学风格所打动。“国际中文教师奖学金”线上汉语项目是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在“互联网+国际中文教育”的新发展趋势及全球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