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要闻
{栏目别名}

  • 2021-06-07
    6月4日,我校组织党员干部赴张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现场教学活动,参观学习“奠基岁月------天津市军管会和中共天津市委在张园”和“张园往事”主题展览。校领导、部分处级党员干部共计40余人参加此次活动。 “奠基岁月”主题展览展示了从1949年到1956年期间,党领导人民解放天津、接管天津和建设天津的历程,中共天津市委带领天津人民在工商业、经济、农业和轻工业等各方面取得了重要成就。“张园往事”主题展览展示了张园的变迁,见证了近代天津的重要历史事件。校党委书记殷奇带领党员干部面向鲜红的党旗重温入党誓词。通过参观学习,全体党员干部对张园承载的厚重党史故事有了进一步了解,也对天津的辉煌历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更为党领导天津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感到自豪。老师们纷纷表示,要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汲取前进的精神力量,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校的“十四五”建设中去,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百年华诞。
  • 2021-06-06
    为深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6月2日上午,我校高级翻译学院教工党支部与市委外办秘书处党支部、天津市城市国际化研究中心党支部联合组成“为民办事”服务队赴滨海新区泰达医院疫苗接种点开展主题实践,发挥外语优势,为前来接种新冠疫苗的外籍人士提供翻译服务。此次外籍人士疫苗接种是滨海新区组织的第二批,来自在津欧美、日韩及东南亚国家的企业、国际学校和机构等200余人预约接种,涉及高新区、东疆保税区、中新生态城、泰达街等多个功能区及基层街道。了解到新区接种人员多、外语服务需求大的实际,高级翻译学院教工党支部发挥翻译专业优势,与市委外办秘书处党支部、国研中心党支部联合行动,迅速组建英、日、韩三语志愿服务队伍,在接种中心现场各个点位值守,引导外籍人员填写知情同意书、核对预约信息、缴纳费用等,并及时做好政策解释、信息沟通等工作,保障疫苗接种各环节顺畅衔接、高效运行。为了方便日本籍人士填写《知情同意书》,李钰婧老师在中英文版同意书上逐项标注日语说明和注意事项,让到场的国外友人能够第一时间看到熟悉的文字,高效便捷做好填写、登记工作。华云鹏老师在咨询区协助医生答疑解惑,从注射流程、
  • 2021-06-06
    6月4日,学校党委组织部组织专职组织员、党务干部前往天津医科大学进行交流学习。天津医科大学专职组织员宋欣欣、刘郁莹和我校党务干部赵元元、专职组织员袁媛等4位同志围绕组织员导航站建设、基层党建具体做法和经验等进行了分享,两校专职组织员、党务干部进行了深入交流。 大家纷纷表示,参加此次交流活动受益匪浅,作为党务干部,虽是“小角色”但也可以有“大作为”,要带着“初心”立德树人,带着“坚心”担当使命,努力做一个有情怀、有担当的党务工作者。交流后,同志们来到天津医科大学朱宪彝纪念馆和生命意义展厅进行参观学习,聆听了我国著名医学教育家朱宪彝“四献”事迹,深刻理解生命意义、感悟崇高精神。这是一次净化心灵的参观学习,医学教育家朱宪彝和所有捐献器官、捐献遗体者无私伟大的奉献精神使得每个参观的同志深受感动和震撼。党史学习教育启动后,学校党委组织部立足“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工作目标,举办了两校区专职组织员、党务干部座谈会,重点围绕党务干部工作难点、堵点进行沟通指导,及时了解基层党建队伍的工作需求,有效找准队伍建设着力点,切实解决基层党建难题。今后,党委组织部还将为基层党务工作者搭建各类学习平台
  • 2021-06-06
    6月3日晚,我校举办“求索中外,夏日抒怀”------国际教育学院留学生教学成果展示会。校党委书记殷奇、副校长李迎迎出席活动。展示会现场,国际教育学院本科生带来古典诗词吟诵,京剧社团展示经典剧选段,天外“朗读者”用声音传递文字背后的故事,还有中国传统声乐课堂的留学生们精彩演绎歌曲《大海啊,故乡》。来自专业院团的老师们为留学生画脸谱、穿戏服,吸引了众多国际友人参与到京剧文化体验项目中来。留学生们身着戏服,面涂油彩,在老师的指导下走台步、摆身段、模仿京剧唱段,展示会现场高潮迭起,不时传来阵阵喝彩和掌声。在国画、书法课堂展示环节,来自五洲四海的留学生们手持毛笔挥毫泼墨、摆弄丹青,现场完成的书法、国画作品令在场的老师同学们赞叹不已。自2020年9月我校国际教育学院正式揭牌以来,如何做好来华留学生教学和管理的融合,共同培养知华爱华的国际友人,是学院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为了丰富留学生的课余生活,增强各国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学院经过充分调研推陈出新,定制了全新的文化选修课方案,并修订学生培养方案,将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形成模块化的课程体系。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喜好及学分需求,自主选择不同的文化
  • 2021-06-06
    5月31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在我校师生中引起了强烈反响。 高级翻译学院院长、中央文献翻译研究基地常务副主任李晶教授: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让我倍感兴奋,也备受鼓舞。作为对外讲传中国故事和中国共产党故事、传播中国文化和中国智慧的践行者,我也深感荣幸。值此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我所领衔的翻译团队圆满完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事记》、《中国共产党简史》等英译任务,近期又在承担《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英译工作。我将把总书记的最新讲话精神转化为履行翻译使命担当的强大动力,趁势而上,再接再厉,为进一步发挥和凸显学校党和国家重要文献对外翻译特色,向国际社会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尽己所能! 国际关系学院院长李强教授: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包含两层含义:第一个是讲什么样的中国好故事,第二个是怎么才能把故事讲好。第一层含义的关键是选
  • 2021-06-06
    为提高学生党员理论水平,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引领党员在回顾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中,感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成就,5月31日,我校欧洲语言文化学院西班牙语学生党支部开展了“学党史,悟初心,走进党史中的马克思”主题党日活动。校党委副书记胡志刚出席活动并讲话,党委组织部、欧洲语言文化学院相关负责人参加活动。2020年9月,欧洲语言文化学院共计40人前往欧洲各国进行为期一年的留学交流,期间,他们作为学院“寻访海外的马克思”实践团首批成员,深入语言对象国,追寻马克思的足迹,以实际行动为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献礼。寻访活动坚定了队员们对于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追求。在本次党日活动中,支部全体成员观看了比利时和捷克小分队的寻访故事。队员们克服疫情困难,完成纪录片的拍摄和制作,用镜头讲述了马克思主义在当地的发展。胡志刚对活动给予充分肯定。他表示,西班牙语学生党支部的主题党日活动体现了支部党员们对理论学习的认真重视和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令人敬佩。他分享了自己在德国交流学习期间坚持探寻马克思和恩格斯足迹的感悟,并向支部党员们推荐了《中国共产党简史》等党史学习必读书目。他嘱咐同学们要继续坚持理论学习,
  • 2021-06-05
    6月3日下午,我校学生会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委员会在马场道校区大学生活动中心举办2021年校领导茶叙会。校党委书记殷奇、校党委副书记胡志刚出席,校办公室、学生处、教务处、后勤管理处、教育技术与实验室管理中心、图书馆相关负责人与学生代表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听取意见、直面难题,共谋学校发展。本着有事好商量,有事多商量,大家的事情大家商量的原则,茶叙会围绕教育教学、宿舍生活设施、校园管理以及体育锻炼等方面展开,与会学生代表积极提问,校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人认真听取了同学们提出的合理化意见和诉求,有问必答,有问细答,耐心地给出解释与答复,并就学校下一步工作规划进行了重点说明。会议氛围轻松热烈。殷奇对同学们的建议给予充分肯定,为学生会、研究生会所作出的努力点赞。他指出,同学们的意见站位高,视野开阔,对助力学校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他表示,茶叙会是一堂无人不育人、无时不育人、无处不育人,共商学校发展的“思政课”,学生会、研究生会是连接学校和学生的纽带,要多发挥作用,发挥好作用,积极调研,广泛收集问题,做好上传下达。他强调,学校一切工作以学生为本,学生的幸福快乐是校党委的大事,要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要说
  • 2021-06-03
    5月31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在我校师生中引起了强烈反响。 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处长张占奇: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不仅为做好国际传播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也为做好外事工作注入了强大动力。我们要积极推进与国外高校和教育科研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广交朋友,形成遍布全球的伙伴关系网络,同时不断扩大出国学习交流的人数,发挥好出国留学人员的作用,当好促进中外友好交流的民间大使,多用外国民众听得到、听得懂、听得进的途径和方式,讲述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现一个真实的中国、立体的中国、全面的中国,不断增进外国民众对中国的了解,促进中外人民友谊,夯实中外友好关系的民意基础。 欧洲语言文化学院副院长史亚军教授:新形势下,加强国际传播工作的重要使命为高校新文科建设在平台、项目、高层专家和专业人才、理论研究与实践活动及其成果集成体现等方面提出了新的任务要求和新的发展可能。我校依托多语种学科优势,把握党和国家重要
  • 2021-06-03
    为落实学校关于开展“我为师生办实事”实践活动的相关要求,进一步加强我校非通用语专业建设,促进非通用语专业在现有基础上向更高水平发展,5月27日下午,欧洲语言文化学院召开非通用语专业建设座谈会,副校长李迎迎出席会议,欧洲语言文化学院负责人及相关专业负责人参加会议。李迎迎对欧洲语言文化学院非通用语专业建设所取得的成绩表示充分肯定。她表示,学院在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和天津市级本科专业建设中取得突出进展,近年新建专业发展顺利,个别专业今年迎来首届毕业生,学院多语种专业形成全面协调发展态势。各专业负责人从师资队伍、教学科研、国际交流、招生就业、教材开发等方面汇报介绍了专业建设基本情况,并就专业建设中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面临的问题,包括充实中教外教配备、拓宽国际合作渠道、扩大交流活动参与、提升教师学历职称等进行了讨论交流,为专业发展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建议。李迎迎对大家提出的问题和交流意见给予积极回应。她对一些具体情况一一进行详细说明,并对本次座谈会所涉及到的问题从专业、学院、学校层面解决提出指导性意见。学院将以此次座谈会为契机,对专业建设中的个性和共性问题进行总结梳理,结合此前学院对各专业调研座谈
  • 2021-06-03
    我校学生团队荣获2021年天津市高校资助宣传大使荣誉称号我校资助大使团队现场宣讲6月2日下午,2021年天津市高校资助宣传大使决赛在天津理工大学落下帷幕。经过激烈角逐,我校2019级欧洲语言文化学院加苏尔·木萨和国际关系学院郭力娇所组成的资助宣传大使团队以声情并茂的演讲、逻辑清晰的案例阐释,从20名高校参赛团队中脱颖而出,荣获“天津市高校资助宣传大使”称号。本次活动由天津市委教育工委、天津市教委主办,天津理工大学承办。旨在进一步宣传党和国家的学生资助政策,教育引导广大学生深刻认识党领导人民取得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来之不易,增强广大青少年学生对党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促进高校学生资助事业健康发展。本次大赛分初赛、决赛两个阶段进行。我校选手以初赛第3名的成绩顺利挺进决赛。决赛分为选手展示、命题宣讲和案例阐释三个环节。我校选手以“高校学生资助政策及工作实例”为题,讲述我校通过物质帮助、道德浸润、能力拓展、精神激励4个方面来践行发展型资助育人的理念,随后就现场抽取的案例题目进行2分钟的阐释。两位同学在比赛中以稳健的台风和精湛的演讲技能赢得了在场的阵阵掌声,展现了天外学子的风采。评委在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