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要闻
{栏目别名}

  • 2024-03-06
    2024年3月5日是全国第61个“学雷锋纪念日”,也是第25个“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为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四个善作善成”的重要要求,引领广大团员青年大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校各级团组织和校、院志愿公益类学生组织联合举办“逛爱心‘集市’ 做先‘锋’青年”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本次活动以“学子心 志愿行”为主题,为广大团员青年提供“一篮子”的互动体验式志愿服务活动,包括“爱心换享”“爱心盲盒”“手语学习”“编制爱心”“衣旧情深”“信笺寄温情”“雷锋接力画”等,吸引了线上线下2000余人次关注,同学们参与活动赢得爱心“积分”,在爱心“集市”兑换精美纪念品,体会“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幸福。 “爱心换享”,以物易物,让闲置物品“活”起来 “手语学习”,于无声处感受温暖和关爱的力量 “爱心盲盒”,学知识、做志愿,爱心不分大小 “编制爱心”,爱为媒、绳为介,祝愿为扣 “衣旧情深”,暖起来的不只是身体,还有心灵 “信笺寄温情”,将爱心交于纸笔,以文字寄期许 “雷锋接力画”,传递的是画笔,传承的是精神 此外,“学雷锋纪
  • 2024-03-05
    为进一步推动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落地,提升我校人才培养质量,3月4日下午,我校召开第二次复合型人才培养推动会,副校长余江出席会议,相关学院院长、教学副院长以及教务处相关工作人员参会。会议由教务处处长王济军主持。 会上,9所学院作为项目主体学院,依次汇报了17个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的实施方案,项目合作学院积极回应主体学院的复合需求。余江认真听取了各学院的汇报,针对各项目的名称、复合形式、课程设置、招生方式、实施方案及相关问题等主要内容进行充分审议与指导,并提出建设性修改意见。会场气氛热烈,与会人员深入交流,逐一达成共识,为项目实施落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本次推动会帮助学院进一步明确复合思路,理清项目实施路径,展现项目培养特色,促进了学校创新学科复合,助力培养更多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跨学科复合型人才。 (内容审核/冯鹏 窦文彤 王济军)
  • 2024-03-05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寒假期间,我校扶持经济薄弱村驻村工作一队(以下简称“工作一队”)精心筹备了系列主题活动。工作一队立足教育帮扶,突出帮扶特色,想村民之所想,急村民之所急,提前谋划、精心策划,发挥自身优势,做到“周周有活动,场场有主题”,陪伴帮扶村的少年儿童度过了一个“文明、安全、健康、快乐”的假期。在为期五周的寒假中,工作一队结合所辖帮扶村少年儿童的年龄、生理及心理等特点,为他们先后举办了安全教育课堂、“心灵手巧,绘出美好”少儿彩绘实践、“党徽牵手红领巾 巧手拼龙迎新春”手工制作、“长腿叔叔信箱”心理健康教育、“写春联送福字·齐欢笑迎新年”民俗活动、童书读书分享会等形式多样的活动,累计服务辖区少年儿童180余人次。通过开展系列教育活动寓教于乐,寓学于趣,化教于心,帮助孩子们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助力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家长们纷纷表示,通过参加活动看到了孩子假期里的成长和蜕变,感谢天津外国语大学老师们的精心组织,开设乡村“托管班”,既省心又放心,让孩子们在这个假期有了“趣”处。村“两委”班子表示,系列活动的开展对学生们心理健康教育、涵养思想品德
  • 2024-03-05
    为鼓励当代青少年主动探究天津文化地图、讲好天津文化故事、打造天津国际传播品牌,树立文化自信,彰显时代精神,3月2日,由天津市委教育工委、天津市教委、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共同主办的“2023奋斗青春、书香天津------‘热爱我求学的城市’读书节系列活动”之“津彩中国”青少年文化交流展演活动终选会在我校大学生活动中心举行。 “津彩中国”青少年文化交流活动展演现场 天津市教育两委学生思想教育与管理处负责同志,天津杨柳青画社副社长、副总编杨文,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最高奖项梅花奖获得者、天津人民艺术剧院副院长张艳秋,著名作家、民俗专家、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协会会长李治邦,天津市艺术研究所(市剧本创作中心、市非遗保护中心)党总支书记、所长(主任)钱玲出席会议,我校党委宣传部、国际传媒学院相关负责人参加活动,活动由党委学生工作部部长焦宁主持。 自去年4月23日“世界读书日”之际启动“奋斗青春、书香天津------‘热爱我求学的城市’读书节系列活动”之“津彩中国”青少年文化交流活动以来,全市16个区的中小学积极响应,深入挖掘和探索天津的优秀传统文化,选送了美术工艺类、饮食文化类、建筑工程类、服饰
  • 2024-03-04
    近日,我校与俄罗斯“小鹰”全俄儿童中心共同举办“庆新年?话友谊”中俄文化友好交流线上联欢会。双方师生以“俄式新年”与“中式春节”为主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在云端呈现了一场精彩绝伦的文化艺术盛宴。 活动中,中俄学子分享了两国节日风俗、传统食物、庆祝方式等新年习俗以及文化特色。同学们争相献艺,精彩的“云端”演出收获了阵阵掌声,大家以美妙的歌声和动人的舞蹈为媒介,庚续中俄历久弥新的深厚友谊。 “小鹰”全俄儿童中心是俄罗斯四大儿童中心之一,是全俄第二大国家级儿童和青少年教育培养机构。我校自2021年5月起开始承接俄罗斯“小鹰”全俄儿童中心合作业务,至今已组织了多场精彩纷呈的文化活动。在中俄建交75周年和“中俄文化年”之际,学校将继续与“小鹰”全俄儿童中心通力合作,进一步为师生搭建交流互鉴、文化融合的平台,为培养我国新时代高素质复合型国际化人才不断努力,为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贡献力量。 (文/通讯员 王印 内容审核/冯鹏 窦文彤 杨颖)
  • 2024-03-03
    近日,俄罗斯伏尔加格勒国立社会师范大学孔子学院(以下简称“伏师大孔院”)举办了两场别具一格的文化活动------全俄书法与作文大赛。活动不仅为俄罗斯以及白俄罗斯的汉语学习者提供了展示汉字书写艺术和文学才华的平台,更促进了跨越国界的文化交融。 全俄作文大赛通知图片 本次书法大赛吸引了来自伏尔加格勒、新西伯利亚、莫斯科、圣彼得堡、下诺夫哥罗德、叶卡捷琳堡、顿河畔罗斯托夫、萨马拉、秋明等俄罗斯、白俄罗斯两国20多个城市的149名中文学习者参赛,工整规范的作品展现出了他们对中国书法艺术的热爱和对汉字形意之美的深刻理解。根据诗歌意境精心绘制的插图,呈现了书法与绘画的完美结合。 书法作品赏析 全俄作文大赛同样精彩纷呈。活动共收到以“我的龙年愿望”为主题的作文投稿90份,字迹工整、词汇丰富、内容有趣,不仅展示了汉语学习者的文学功底,更体现出他们对汉语学习的热情和对中华文化的热爱。 书法作品赏析 两场比赛历时一个月圆满结束,全俄书法大赛分为汉语学习1-2年组和2-3年组;全俄作文大赛分为汉语学习1-2年组、2-3年组和3年以上组,每个级别分别设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伏师大孔院
  • 2024-03-03
    郑海呐 马克思主义学院直属党支部书记、院长 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重要讲话精神是马克思主义学院2024年首要政治任务,要把它融入贯穿到学院的教学、科研等各项工作之中。 一、提高政治站位,抓好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重要讲话精神的“三进”工作。一是制定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重要讲话融入五门思政课的教学方案,在春季学期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中进教材、进课堂。二是本学期的“开学第一课”和形势政策课要专题宣讲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重要讲话的内容。三是组织思政课教师深化对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重要讲话精神的理论研究,在准确把握的基础上进行深层次解读,力争在报刊网络发表高水平阐释文章。 二、抓好思政课教学,不断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通过每2周一次的磨课练兵,支持青年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教学比赛,邀请教学能手传经送宝等系列活动,尽快提升思政课教师的教学水平。完成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整改工作,进行用外语讲思政课的探索。持续开展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实践教学活动,不断凝练“天外模式”特色。 三、开展有组织的科研,产出高水平科研成果,培育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组建3个
  • 2024-03-03
    近日,由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主办、天津外国语大学承办的“汉语桥”阿曼教育部来访团组圆满闭营。 “汉语桥”阿曼教育部团组是2020年以来学校承办的第一个来自阿拉伯国家的教育工作者团组项目。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多次审核接待方案和团组在华期间安排。亚非语学院、国际合作与交流处按照学校要求,专门抽调具有丰富外事接待工作经验、熟练运用阿拉伯语的教师,负责对接团组在华期间的安排。 在为期6天的访问中,代表团与我校领导进行了会晤,参观了校园,观摩了零基础留学生上课,并详细了解了留学生课程设置、教材使用等情况。实地拜访了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在语合中心的中国文化体验中心体验了各项中华文化互动设施,与语合中心领导就在阿曼中学开展中文教育合作进行了深入交流,达成多项共识;拜访了阿曼驻华使馆,就此次来访与使馆进行沟通交流;参观了天安门、故宫、长城、天坛、国家博物馆、什刹海胡同等历史文化遗产,循着古代遗迹探寻了五千年华夏文明的博大精深;体验了中国高铁、线上购物等,感受中国式现代化的快速发展;实地参观了天津古文化街、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馆、杨柳青年画社、年画博物馆等,体验年画制作,感受天津这座城市
  • 2024-03-02
    杨颖 欧洲语言文化学院党委书记 1. 拓展国际交流,推进国际化教学合作。完成“小鹰”中俄文化语言交流中心业务;推进开展“汉语桥”等国际中文教育项目;拓展国际合作院校,落地实质性合作,进一步探索中外合作办学/联合培养项目的申报,提高毕业生选择出国深造比例。 2.推进科研工作,提高社会服务水平。做好学科团队组建及学科带头人推荐。开展研究生培养与质量提升系列讲座,促进各学科研究生“导师组”建设。发挥教育部国别与区域研究备案中心及科研创新团队作用,开展系列学术交流、科研项目申报指导等讲座。加强特色智库建设,为国家和天津市政府提供高水平决策咨询及多语种翻译服务。 3.夯实专业建设,深化复合型人才培养改革。组织申报天津市级一流本科课程2门。推进意大利语专业本硕连读实验班项目建设,加强学院内跨专业合作及跨学院合作。增加校外实习实践基地数量,拓展海外实习实践基地数量,积极申报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推进产教融合,申报研究生工作站,做好产教融合型品牌专业申报准备。 4.全面启动校友工作事业,助力学院建设发展。组建学院校友工作组。建立各专业校友信息联络群。将校友(企业)走访、调研
  • 2024-03-02
    为进一步提高我校国家级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建设质量,确保基地高水平、高标准、高要求完成五年建设任务,2月26日下午,学校召开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建设规划审议会。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主任、副校长余江教授出席会议,党委办公室、党委宣传部、党委学生工作部、教务处、科研处、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国际传媒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相关负责人参加会议。余江指出,应加强理解、深入把握获批国家级平台的意义,找准各部门工作的发力点,强调基地对于学校工作的三方面作用:一是工作牵引作用,要站在国家层面理解基地的引导作用,相关工作要有更高站位。二是资源聚集作用,可以依托国家级平台,更好地开展各项工作,获得或参与更多更高层次项目。三是效应放大器作用,借力国家级平台,提升相关工作的层级和影响力。他强调,2024年工作计划和五年规划要凸显天外特色,基地建设计划与规划应紧密结合学校学科专业建设和重点工作;要凸显天津特色,基地建设应立足天津,用好天津的文化名片;要凸显国际化特色,充分发挥外语类院校的中文国际传播和中外语言交流特色优势,找准发力点和落脚点,避免基地同质化发展。国际传媒学院副院长俞春玲领读相关文件,就2024年基地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