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要闻
{栏目别名}

  • 2022-10-11
    活动现场校长陈法春教授出席活动并讲话西班牙语系主任陈磊做教学展示西班牙语系张鹏教授点评互动交流为扎实推进《理解当代中国》多语种教材“三进”工作,切实提升“三进”教学工作实效,帮助不同语种专业、不同课程的任课教师讲好、用好《理解当代中国》系列教材,10月6日下午,欧洲语言文化学院举办了《理解当代中国》多语种教材“三进”系列活动首场教学工作坊,由西班牙语系主任陈磊作教学示范、西班牙语系张鹏教授担任点评嘉宾。校党委副书记、校长陈法春教授出席并讲话,学院全体班子成员、系主任、学科带头人、各专业骨干教师等50余人参会。工作坊由副院长刘全主持。作为学院“三进”工作重要前期成果的《汉西翻译教程》一书,目前已在全国各大高校西班牙语专业推广使用。本次教学工作坊邀请该教材的主编张鹏教授、编者陈磊就教材的编写理念、整体构成与教学建议进行讲解,并就西班牙语笔译课程的具体实施进行教学示范。陈法春全程参与此次教学工作坊活动,并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他表示,陈磊老师字正腔圆的讲解,重点突出,层次分明,很好地诠释了《汉西翻译教程》突破技能教材和知识教材的传统分野,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与西班牙语
  • 2022-10-11
    近日,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发布了2022年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立项结果。经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领导小组批准,我校李文健老师申报的《中国共产党妇女解放运动媒介动员研究(1919-1949)》(批准号:22BDJ075)、孔凡伟老师申报的《制度困境视角下全球投资治理变革的中国方案研究》(批准号:22BGJ027)获批立项。学校高度重视国家级项目申报工作,提前召开了项目申报座谈会、申报动员会,开展了项目预申报工作。科研处将继续加强项目培育,不断提高立项率,激发科研人员创新活力,努力提升我校科研影响力。(通讯员/孟昭阳 赵晶 内容审核/暴士蕊 窦文彤 刘宏伟)
  • 2022-10-11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各项事业都步入了全面、飞速发展的进程,国际教育学院也进入到了“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这一新台阶,构建了融通中外、服务国家战略的教育格局,实现了育人体系、资源能力、人才培养等方面的跃升。不断奋进的十年,培育出硕果累累。立足时代观全局,国际化办学显特色在这个变革、建功的新时代,国际教育学院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将地域特色文化资源及思政教育融入课程体系,应国家之所需,逐步深化“专业+”培养模式。在专业课程之外,开设跨文化交际、区域国别研究、文化才艺等多门扩展课程;增设孔子学院建设、礼仪与海外环境适应等技能课程;加设应急语言服务专题课程。搭建起26个海内外实习实践平台,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践机会,帮助学生学思践悟,全方位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学院开设日语、法语、印尼语等多语种课程,与葡萄牙里斯本大学、韩国顺天乡大学等海外孔子学院合作建立实习基地,与20多个国家地区的学校合作开设语言研修班,承办百余项教学及中外交流项目,招收20多个国家的留学生来院学习,突显国际化办学特色。专业学生在韩国顺天乡大学实习基地实习专业学生在孔子学院教授汉语2021年汉语桥“看故宫,学汉语”
  • 2022-10-11
    为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营造浓厚氛围,丰富天外学子校园文化生活,引领广大师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10月8日、9日,我校分别在两校区举办“红色电影进校园”活动,为广大师生放映红色题材电影《悬崖之上》。 《悬崖之上》是由张艺谋执导,讲述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身在隐蔽战线上的共产党人在执行秘密任务时,身陷绝境与敌人斗智斗勇、不畏牺牲的故事,展现了共产党人无私奉献、坚贞不屈的革命精神。影片情节跌宕、感人至深,让观影师生热泪盈眶。大家纷纷表示,观影活动让自己深受精神洗礼,感受到信仰的强大力量,正是有一代代共产党人不怕牺牲、甘于奉献,才换来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应当自觉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在新时代立鸿鹄志,做奋斗者,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未来,学校将进一步丰富校园文化活动形式,引导广大师生深刻认识“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内容审核/暴士蕊 窦文彤 杜树标)
  • 2022-10-11
    党的十八大以来,天津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牢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分类发展和特色发展,扎实推进各项工作。 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为发展遵循,扎实推进学科建设。2015年成功申报外交学本科专业,2017年法学专业获批天津市普通高校应用型专业建设项目,2017年国际政治专业获批天津市普通高校优势特色专业建设项目,2018年成功申报政治学一级学科硕士点,2020年,国际政治专业获批天津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1年成功获批法律硕士点。 国关这十年,内涵发展,学科建设不断进步。2019年1月,天津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揭牌仪式2019年4月26日,天津外国语大学全球治理人才训练营启动仪式坚持以师资建设为基础,统筹各类人才建设。多名教师获评天津市宣传文化“五个一批人才”“天津市高校学科领军人才”“天津市131创新型人才培养工程”“天津外国语大学‘青蓝之星’”等人才称号,师资队伍保持稳定良好的发展态势。学院科研实力不断增强。仅2018年以来,专业教师完成或在研科研项目
  • 2022-10-09
    为落实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部署,推动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升,迎接即将到来的本科审核评估,10月6日,我校召开高等教育质量监测国家数据平台 2022年监测数据填报工作部署会。副校长余江出席,相关职能处室、各教学单位负责人和工作人员,教务处全体工作人员参会。会议由教务处副处长王济军教授主持。余江做出四点工作要求:一是明确此项工作的重要意义,此项工作,关乎新一轮本科审核评估学校数据分析报告的生成;关乎学校学科建设各项工作;关乎我校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的认证验收工作;关乎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评价、预警、专业调整等各项管理决策工作,要严守工作纪律和程序,承担相应职责。二是对填报数据做出详实要求。要求数据真实准确、符合法律法规和评估政策文件等相关规定,为学校长远发展做出贡献。三是要求各部门协同、按时完成此项工作。数据填报是系统工程,各部门要加强沟通、协商、合作;教务处做好服务和技术指导。 会上,王济军对本次填报工作平台数据做了整体解读和重要工作提示。会后,各部门将分工合作,按照规定的统计口径,紧锣密鼓做好数据整理和填报工作,为开展教育教学质量常态监测、完善督导体系,推动人才培养,做好迎评工作,奠定
  • 2022-10-09
    应法国驻华使馆邀请,郭玉梅教授曾参加安妮·埃尔诺与中国译者见面会活动瑞典斯德哥尔摩当地时间2022年10月6日13:00(北京时间19:00),法国作家安妮·埃尔诺荣获2022年度诺贝尔文学奖。由天津外国语大学欧洲语言文化学院法语系教授郭玉梅翻译的安妮·埃尔诺的小说《耻辱》《位置》和《一个女人》于2003年出版,之后,她在《法国研究》上发表了论文《追求“再现真实”与“内心流亡”的安妮·埃尔诺》。据悉,上海人民出版社即将再版郭玉梅的译著《一个男人的位置》和《一个女人的故事》。同时,我校法语系陈淑婷老师翻译的安妮·埃尔诺小说《一个女孩的记忆》也将同时出版。除了埃尔诺,郭玉梅也是另一位诺奖得主、2008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勒·克莱齐奥作品的译者。早在2000年,她翻译出版了勒·克莱齐奥撰写的《金鱼》一书,并于2008年再版。字斟句酌,精益求精,译著的出版为中外文明交流互鉴架起“心桥”。澎湃新闻、深圳特区报等媒体对此进行了采访报道。郭玉梅长期在一线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是法语学科带头人,硕士研究生导师,2013年获评天津市教学名师。曾任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法语分委员会委员。参与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
  • 2022-10-09
    10月7日,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开展“迎盛会、铸忠诚、强担当、创业绩”主题学习宣传教育实践活动专题三交流研讨,校党委中心组成员参加。会议由校党委书记殷奇主持。中心组成员交流了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的体会。殷奇指出,《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的出版发行,对于推动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团结奋斗、勇毅前行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增进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过去为什么能够成功、未来怎样才能继续成功的认识,加深对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的理解。殷奇要求,全校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师生要将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认真组织学习,抓好贯彻落实。一是全校各级党组织要精心组织安排,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与第一卷、第二卷、第三卷作为一个整体,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师生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知原义,真正做到虔诚而执着、至信而深厚;二是要把《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列入校院两级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计划,纳入干
  • 2022-10-09
    在碧波荡漾的渤海之滨,在秀美如玉的临潮湖畔,花木葱茏中掩映着一座巍巍学府------天津外国语大学国际传媒学院就坐落于此。国际传媒学院组建于2013年,2017年入选天津市委宣传部“部校共建”新闻学院。学院秉承“中外求索、德业竞进”校训精神,发扬“传承传播、己达达人”的院训,立足本土,面向国际,培养具有家国情怀、跨文化能力和国际视野的复合型、外向型人才。十年来,学院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持续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以专题教育为引领,不断巩固深化教育成果;以组织建设为抓手,全面提高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水平,发挥基层党组织堡垒作用。学院党委先后两次获评学校党建示范单位、一次获评先进党组织。新闻传播广告动画系教工党支部获批第二批全国高校党建样板支部,获批天津市领航工程“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学院将党建与学科专业建设深度融合,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让党旗始终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十年来,学院精心打造名师工程。专任教师规模已达 54 人,有海外研修经历的教师比例达42%,高级职称教师比例44%;入选天津市教学名师 1人、天津市课程思政教学名师1人,获批“五个一批人才”1人,天津市
  • 2022-10-08
    为进一步推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多语种版本进高校进教材进课堂工作(以下简称“三进”工作),将《理解当代中国》系列教材有机融入本科生、研究生人才培养体系,为服务国家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贡献力量,10月6日下午,欧洲语言文化学院在逸夫楼大江厅举办《理解当代中国》多语种教材“三进”系列活动部署会暨首场教学工作坊活动。校党委副书记、校长陈法春教授出席并作动员讲话,学院全体班子成员、系主任、学科带头人及各专业骨干教师等50余人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参会。会议由学院党委书记安娜主持。 欧洲语言文化学院高度重视《理解当代中国》系列教材的“三进”工作,西班牙语系张鹏教授主编、西班牙语系主任陈磊参编的《汉西翻译教程》为学院的“三进”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在学院举办的“践行初心铸忠诚 实干实绩显担当”事迹分享会上,张鹏从教材编写背景、“课程思政”元素、使用指南等方面分享了编写心得。在《理解当代中国》系列教材正式出版前,学院俄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系均组织教师参与了教材试讲环节,并于8月初参与了首批讲师团培训。8月中旬,随着教材正式出版与高等学校“理解当代中国”系列教材专题网页的上线,学院组织俄、德、法、西、意、葡等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