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要闻
{栏目别名}

  • 2021-10-16
    为更好地学习、理解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我校于10月15日下午在钟楼报告厅开展校院两级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特邀中美友协副会长、前驻美大使周文重先生以“中美关系和当前国际形势”为题做辅导报告。周文重大使夫人谢淑敏女士,天津市政府外事办公室原主任田贵明,天津国际友好联络会常务副会长岑松,天津国际友好联络会副会长郭嘉等出席报告会。周文重大使是中美建交后我国派往美国的第一批外交官,曾长期在一线负责对美外交工作。报告中,周文重大使以纵观历史的眼光,结合丰富的外交外事工作经验,围绕中美关系和当前国际形势,深入而生动地诠释了当前的世界秩序与国际格局、中美两国的相处之道、决定中美关系走向的因素、我国当前的外交工作等。他站在“两个大局”的高度,从世界经济、大国关系、全球治理和国际思潮四个方面分析了当前的国际形势,并从元首外交、抗疫外交、外交斗争、开放合作、大国关系、伙伴关系、全球治理和服务发展等方面,全面回顾了一年来我国外交工作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营造良好外部环境,为世界和平与全球发展所作出的重大贡献。互动环节中,周文重大
  • 2021-10-15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和对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作出的“四个坚持”重要指示,切实提升我校师生网络安全意识,10月11日至17日,我校举办网络安全宣传周主题系列活动。10月13日下午,滨海新区网络安全应急指挥中心网研部主任王海军应邀来校做专题讲座,各单位主管网信工作负责人、网络安全信息员和网评员参会。王海军从如何做个“明白人”和怎么做好“化事人”两个方面,结合实际工作经验,以具体案例开展分析,生动形象的对舆论场的斗争现状、手段方式和应对方法进行阐述,进一步提高了网信工作人员在互联网舆论场中的政治判断力。(文字/记者 王妃 摄影/记者 杜树标 内容审核/郭太 暴士蕊 窦文彤)
  • 2021-10-15
    为通过形式多样的网络安全教育活动,提高广大师生网络安全意识、实践能力、防护技能和网络素养,日前,“网络安全为人民 网络安全靠人民”主题签名活动在两校区教学楼一楼大厅开展,同时发放网络安全知识手册,受到师生广泛关注。师生表示,通过此次活动,进一步了解了网络安全领域的重要法规政策,增强了网络安全意识。(通讯员/韩嘉彬 王妃 内容审核/郭太 暴士蕊 窦文彤)
  • 2021-10-14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根据《天津外国语大学新时代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意见(试行)》(津外大党〔2020〕124号)的通知要求,学校将开展2021-2022秋季学期课程思政系列公开课展示月活动。公开课展示历时一个月,将从10月18日持续至11月15日。学校将以课程思政系列公开课示范引领课堂教育教学改革,加强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培养、教学团队组建,不断总结课程思政典型经验,分享课程思政改革成果,形成示范效应。 每门课程预告即将推送,敬请期待! 欢迎广大师生观摩、学习,并提出宝贵意见! (通讯员/马慧 内容审核/暴士蕊 窦文彤 刘建喜)
  • 2021-10-14
    10月3日至6日,第26届中国日报社“21世纪?可口可乐杯”全国英语演讲比赛在成都市高新区中国-欧洲中心举行。我校英语学院2018级学生李文元荣获大学组总决赛二等奖。 李文元以天津赛区亚军身份参加本次比赛,同来自全国各地的70余名选手同场竞技。半决赛和决赛中,选手们分别以“Protecting the Blue Planet”和“The Power of Ideals”为主题进行定题演讲,随后现场随机抽取题目进行即兴演讲并回答评委提出的问题。李文元在比赛中凭借良好的语言基本功、敏捷的应变能力和成熟稳健的台风斩获佳绩,并作为当日优秀选手代表接受了主办方专访。 中国日报社“21世纪杯”全国英语演讲比赛创办于1996年,是每年5月在英国伦敦举行的国际英语演讲比赛的中国区选拔赛。多年来,大赛积极响应党和国家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复合型人才、国际传播人才的号召,已逐渐成为引领中国青少年英语学习者思辨能力的先锋、培育中国青少年主流核心价值观的训练营和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的前沿阵线。高规格的演讲赛事在激发学习热情、拓宽全球视野和增进世界友谊方面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我校英语学院在此项赛事大学组全国总
  • 2021-10-14
    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杨红运教授表示,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高屋建瓴、催人奋进,鼓舞着海内外中华儿女同舟共济、命运与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我们一定围绕“八个相统一”切实推进党的最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从历史与现实、中国与世界、理论与实践等多个层面向学生讲好“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引领学生深刻领悟总书记这些重要论述中的战略眼光、历史胸襟和人民情怀,珍惜韶华,奋发有为,在服务人民、奉献社会、建设祖国的生动实践中实现人生价值。国际商学院副书记、副院长刘斌斌表示,聆听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愤懑于羸弱之中国遭受列强的百般欺辱,热血于先驱们的无私忘我,自豪于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骄傲于中华民族的自强不息。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国际商学院将继续引领广大青年学生发扬孙中山先生等辛亥革命先驱的伟大精神,牢固树立为祖国为人民永久奋斗、赤诚奉献的坚定理想,练就过硬本领,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向着祖国完全统一的历史任务继续奋勇前进!马克思
  • 2021-10-14
    10月9日上午10时,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在天外干部师生中产生强烈反响,大家倍感振奋。 英语学院党委书记郭芃表示,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开启了20世纪中国最进步的青年知识分子为实现民族独立、振兴中华而奋斗的艰辛探索历程;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继承和弘扬了辛亥革命先驱“振兴中华”的崇高理想,领导中华民族以青春和热血洗刷了西方列强带给我们的百年屈辱,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作为高校基层党务工作者,将继承辛亥革命先驱的革命奋斗精神,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引导师生员工树牢理想信念,践行好“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自觉肩负起时代重任,坚定实现党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决心,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 日语学院党委副书记刘申琦表示,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的理念深入人心,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
  • 2021-10-14
    我校学子吴筱岑参加“学宪法 讲宪法”演讲比赛吴筱岑和范莎莎分别荣获天津市演讲比赛和知识比赛三等奖我校学子范莎莎参加宪法知识竞赛(右一)近日,由市教委、市文语委主办的天津市第五届“学宪法 讲宪法”比赛暨教育部第六届全国学生“学宪法 讲宪法”天津赛区选拔赛在天津理工大学顺利举办,赛场云集天津市小学、初中、高中以及各高校的优秀学生代表。我校国际关系学院吴筱岑和范莎莎同学分别荣获高校组演讲比赛三等奖和知识竞赛三等奖。“学宪法 讲宪法”比赛分为宪法演讲比赛和宪法知识竞赛两部分。在两大分赛场上,两位同学均表现突出,展现了天外学子的良好风貌。吴筱岑在宪法演讲比赛中娓娓道来,不仅阐述了宪法之于国家、之于社会、之于公民的重要意义,更是通过细致的描述让大家真切感受到宪法其实就在我们身边,无时不刻地保障着每个人的权益。在宪法知识竞赛中,范莎莎冷静答题,沉着应对单选、多选、判断等多种题型,表现出对我国宪法地位、重要性的深入理解。时代有呼唤,青年有担当。此次比赛引导同学们积极学习宪法知识,深入理解宪法精神,自觉维护宪法,营造我校师生学习宪法的良好氛围,推动法治校园建设的前进步伐。(通讯员/范莎莎 吴筱岑 李可
  • 2021-10-14
    10月12日下午,我校在滨海校区主楼会议室举办2021-2022学年滨海校区校领导茶叙会,副校长程国毅,校办公室、滨海校区管委会、后勤管理处、学生处和校团委相关负责人与来自滨海校区各学院的教职工代表、学生代表一起面对面交流,共话食堂发展。 本期茶叙会围绕同学们近期热切关注的食堂情况开展。与会代表就学生食堂的卫生、菜品种类、用餐时间、教工餐厅改善等方面问题畅所欲言,为滨海校区食堂的改善和发展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参会师生本着高度负责的工作态度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以主人翁的精神为学校发展出谋划策。校领导认真听取每一位代表提出的问题,并逐一做出回复,商量解决问题的办法,全心全意为师生做好服务,解好难题。 程国毅指出,食品安全大于天,责任重于泰山。保障师生饭桌上的安全,“舌尖上的放心”,需要各相关部门牢牢树立责任意识,将责任二字始终“置顶”。他表示,学校坚决维护师生的食品安全权益,相关部门要坚持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增强食品安全监管专业性,切实提高学校食品安全监管水平和能力。他强调,保障食品安全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保障食品安全永远在路上,加强和改进校园
  • 2021-10-14
    【主持人简介】李忠辉,高级翻译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中韩翻译,中韩翻译史,韩国国别学等。【项目简介】课题名称:中国古代朝鲜语口译员研究项目类别:一般项目预期成果:专著计划完成时间:2024-06-30所在学科:外国文学批准号:21BWW033【研究意义】中国古代朝鲜语口译员的研究仍为断代史或家族史等,较为分散,缺少融贯史学与翻译学的通史类研究。因此,本课题以中国古代朝鲜语口译员为研究对象,内容涵盖从周朝至清朝的我国朝鲜语口译人员,贯穿整个中朝交流史。具体而言,旨在全面系统考证从周朝至清朝的中国古代朝鲜语口译员设置、来源、培养;分析朝鲜语口译员的口译思想、原则、策略、能力与考核监管;阐明朝鲜语口译员在中朝政务、经贸、人文等领域交流中的职责作用等,以期补充完善以中国古代朝鲜语口译员为中心的中朝翻译史构建,促进中朝翻译理论研究与本土化创新,推动国内朝鲜语与中朝MTI等专业翻译史课程的建设与教学发展,提升中朝翻译水平与质量,助力中华文化走出去。(通讯员/李薇 王双燕 内容审核/暴士蕊 窦文彤 刘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