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要闻
{栏目别名}

  • 2021-11-01
    彭君仪(中间)荣获第三届全国大学生国别区域演讲大赛特等奖10月23日,由高校国别和区域研究人才培养院系联盟、中山大学国际翻译学院、中山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主办的第三届全国大学生国别区域演讲大赛在中山大学珠海校区举办。本次大赛收到来自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等高校近400名选手报名。经过初步筛选,87名优秀学子入围复赛。经过激烈角逐,最终有20名选手晋级决赛。决赛中,我校国际教育学院2020级本科生彭君仪同学围绕“百年变局下的中国故事”这一主题,以稳健的台风、明晰的逻辑、真挚的语言再次打动了现场的评委和观众,博得阵阵喝彩。最终,彭君仪从二十名现场决赛选手中脱颖而出,一举夺魁,荣获特等奖。一、备赛与比赛作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子,受指导教师行玉华课堂上关于“汉语国际教育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大有可为”的启发,她果断选择了“讲好中国故事,青年大有可为”这一主题,决定从自身专业出发,阐述她对“中国对外话语体系建设”的思考。由于刚刚开启本科二年级的学习,彭君仪对学科的整体认识还不够深入,遇到了诸如“如何寻找切入点”“怎样定义自己的角色”“如何理解学科使命讲出深度”等问题
  • 2021-11-01
    11月4日上午10:15—11:45,滨海校区主楼BM402,课程思政系列公开课之《大学英语精读1》即将展示,欢迎广大师生前来观摩!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大学英语精读1》第四单元“时代英雄” ◆主讲教师简介 孙伟,通识教育学院教师,主讲大学英语精读、视听说、口语、英美文学、希腊罗马神话与英语词源等课程。 荣获第七届“外教社杯”全国高校外语教学大赛天津赛区综合课组特等奖,全国总决赛综合课组二等奖;荣获天津市五一劳动奖章;荣获天津市第十三届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英语组一等奖第一名,天津外国语大学第十三届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英语组一等奖;荣获天津外国语大学“德业双馨教师”“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本科教学质量优秀奖”等。 ◆课程基本情况 《大学英语精读1》是通识必修课,开设时间为第一学年第一学期,面向马场道及滨海校区非语言专业所有班级约2000名学生,受众群体大,影响力广。 本课程在以“产出导向法”指导的“驱动—促成—评价”课堂教学模式下,充分融合现代信息技术,利用U校园智慧教学云平台、iTEST智慧测评云平台、iWrite英语写作教学与评阅系统,以课文为主要手
  • 2021-10-30
    为进一步强化全校兼职档案员档案工作意识,理清档案工作思路,明确档案工作要求,10月27日上午,我校办公室组织召开了2021年兼职档案员业务培训会,各部门兼职档案员共计40余人参加,副校长程国毅出席会议。会上,程国毅指出,档案工作要依法行政,按照《档案法》合理归档、规范归档、定期归档;档案就是历史,是记载校史的幕后工作,应按照“应交尽交、应归尽归”的原则,将各部门重点工作、我校重要时刻用档案忠实记录,更为未来的工作提供有效载体;档案工作重点不但在保管、记录,更应该在利用,积极发挥档案的服务功能。他指出,学校专兼职档案管理人员要充分认识档案工作在学校发展中的意义、地位和作用,有效地促进新时期学校档案工作的科学发展。校办公室主任冯鹏详细介绍了此次档案业务培训会的目的、形式及意义,并结合2020年度我校档案立卷归档工作,对全校兼职档案员提出了具体要求。校办公室副主任史延鹏详细解读并发布《天津外国语大学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2021年修订版)。综合档案室从“文件材料立卷归档基本理论”和“档案管理系统操作要领”两个方面进行业务培训。各兼职档案员实操了我校“南大之星”档案系统。学校2019
  • 2021-10-30
    2020-2021学年国家奖学金、天津市人民政府奖学金、天津市王克昌奖学金校级评审会为发挥榜样示范引领作用,激励学生勤奋学习、努力进取,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10月27日下午,2020-2021学年天津外国语大学国家奖学金、天津市人民政府奖学金、天津市王克昌奖学金校级评审会在逸夫楼大江厅召开。校党委副书记胡志刚出席,校奖学金评审领导小组等领导、老师参加评审会。本次评审会本着公开、公平、公正、择优的原则,严格评审条件和评审标准。会前,各学院主管学生工作副书记将3项奖学金学院的评选、审核、公示等工作情况,以及国家奖学金等额比例、人民政府奖学金比例名额的情况提交了文字版汇报材料。胡志刚对本年度评奖评优工作提出要求,一是要在评审工作中营造公平、公正、公开的竞争氛围,让每一位同学都能感受到经过自己的努力而获得的成就感和喜悦感;二是要充分发挥评奖评优工作的导向作用和激励效应,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成绩、创新发展、社会实践及道德品质等方面的综合表现,激发广大学生潜心研学,培养学生奋斗精神和感恩意识;三是不断优化工作评审流程,扎实做好每一项工作程序,将评奖评优工作成为外大学子展现自信的平台和
  • 2021-10-30
    【主持人简介】李国磊,日语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为日本文学、中日比较文学。【项目简介】项目类别: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项目名称:司马辽太郎历史小说与近代日本“东洋史”关系研究立项时间:2021年8月项目批准号:21YJC752009成果形式:论文【研究意义】司马辽太郎被誉为日本战后“历史小说界第一人”,亦有“国民作家”之称,影响深广。本课题从小说史观等多个层面对司马辽太郎历史小说与近代日本“东洋史”的关系进行考察,尝试对司马辽太郎历史小说进行重新定位。本课题对深入了解当代日本人的精神构造,思考战后日本社会的历史修正主义,如历史教科书事件、“自由主义史观”等,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同时,有助于深层把握日本社会历史认识问题的症结,提升对日交流的效度。(通讯员/李薇 王双燕 内容审核/暴士蕊 窦文彤 刘宏伟)
  • 2021-10-30
    10月26日,我校玑瑛意谷创新创业实践基地迁址揭牌仪式在逸夫楼莎翁厅举行。副校长余江、天津明大华中企业孵化器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振之出席仪式并致辞,天津市就业服务中心、天津市高校众创空间文创类协同培育中心运营负责人、各学院就创业工作人员、创新创业团队代表参加了仪式。余江对创新创业基地的顺利落成表示衷心祝贺,强调在党和国家倡导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大背景下,基地的落成既是将国家和地方扶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政策落到实处,也是学校提升服务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的必要之举。对于基地未来的发展,他提出三点期望:期望创新创业合作同仁积极打造具有外大专业特色的孵化基地;期望广大学生将基地作为磨炼意志、增长本领的平台;期望专业教师和就业创业指导教师切实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优化创新创业实践生态。李振之介绍了基地初创至今的发展历程与成果,对今后基地的发展充满信心,同时也对应学校的期望做出承诺,玑瑛青年创新公社定将竭力为每位创业家提供多方面、多渠道的帮助,助力学生实现梦想,成就卓越。余江、李振之共同为基地揭牌,并向创新创业学生管理团队颁发聘书,向首批入驻的创新创业团队颁发证书。玑瑛青年创新公社相关负责人
  • 2021-10-30
    为庆祝乌克兰基辅国立语言大学孔子学院成立八周年暨全球“孔子学院日”,孔子学院于10月13日举办线上音乐会。本次音乐会的视频已经上传到腾讯视频平台,欢迎点击观看。链接地址:https://v.qq.com/x/page/q330246eb10.html。 孔院学生吉他弹唱《少年》 海外志愿者合唱《夜空中最亮的星》 对于此次活动,孔子学院的教师和学员们都进行了精心的准备。他们把语言、文化和音乐相结合,用优美的舞蹈、动听的歌曲和娴熟的乐器演奏等方式展现给观众一台别开生面的“视听盛宴”,受到了百余名线上观众的热烈好评。 孔院师生二重唱《知否》 Iryna Iliychuk老师和女儿演唱《月亮代表我的心》 参加表演的除了孔子学院的教师、志愿者、学员,还有教学点的师生以及天津外国语大学乌克兰语专业的同学,以及在基辅国立语言大学学习的中国交换生。 天外乌克兰语学生的诗朗诵 (视频:孔子学院学生的祝福视频) (通讯员/于鑫 内容审核/暴士蕊 窦文彤 张占奇)
  • 2021-10-30
    11月2日上午8:00—9:40,马场道校区逸夫楼M1103,课程思政系列公开课之《德汉口译实践》即将展示,欢迎广大师生前来观摩! 坚定文化自信和制度自信 《德汉口译实践》第五单元“中德住房”中的课程思政 ◆主讲教师简介 胡峰,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德语教学法、德语口译。曾获2017外研社多语种“教学之星”德语专业组全国总决赛冠军。主要讲授课程:德汉口译实践、交替口译、商务口译等。 ◆课程基本情况 本课程是面向德语专业本科四年级学生(第7学期)开设的专业主干课,旨在为学生毕业后从事口译工作提供基础知识和能力训练。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用中德文介绍中德两国的住房情况,完成相关的口译任务。教学难点在于中国传统的建筑形式,比如弄堂、四合院等这些中国特有词汇以及“远亲不如近邻”等谚语的翻译。同时,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教育学生进一步坚定“四个自信”,自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1.以本单元主题“中德住房”为中心,深度解读该单元关于“中国住房”的背景文章。以小组的形式组织学生阅读和翻译背景文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型思维能力和完
  • 2021-10-30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论述,大力选树优秀青年典型,今年,团市委继续在全市广泛深入开展“争做新时代向上向善好青年”主题活动。该活动每年举办一次,旨在广泛动员各领域、各行业团员青年积极参与活动,主动寻找、发现自己身边可亲、可信、可学的青年榜样。全市共推选爱岗敬业、创新创业、勤学上进、扶贫助困、崇德守信的“天津向上向善好青年” 50名。近日,2021年“天津向上向善好青年”名单正式公布,我校国际商学院教师秦洪军荣获2021年“天津向上向善好青年”之“爱岗敬业好青年”。秦洪军坚决拥护党的领导,作为民主党派社员积极建言献策,承担多篇市社委的调研课题,形成多篇对策调研报告;作为国际商学院金融系主任,他以学科和专业建设为龙头,提升整体办学水平,取得了天津市战略新兴产业相关专业、金融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的突破;作为专业教师,他既深耕教学一线,又陪伴学生成长成才,连续十五年担任班导师,所带集体先后获“天津市先进班集体”“天津市优秀团支部”等荣誉称号,多次被评为“优秀班导师”。他锐意进取,潜心科研,主持并参与国家级、省部级课题累计10项,出版专著2部,发表学术论文累计30余篇,并获
  • 2021-10-30
    近日,我校召开2021年我为师生办实事中期推进会,就本年度“十件实事”工作进展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并就下一步工作进行安排部署,校党委副书记、校长陈法春,副校长程国毅出席,相关责任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参加会议。在听取相关单位汇报后,陈法春指出,我校确定的“十件实事”,是对全校师生员工的承诺,必须要提高认识,从学党史、为师生服务的高度,充分认识办好“十件实事”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增强工作责任感和自觉性,全力以赴办好,取信于师生;各相关部门要加强协调,强化组织领导,部门之间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协调推进;要“定一事,办一事,成一事”,使办实事的过程成为为师生服务的过程;已完成的工作,加大宣传力度;正在进行中的工作要抓好实事工程进度,确保实事工程的质量,确保高质量、出精品。他要求各责任单位要按照目标要求,列出进度计划,全力做好“十件实事”的落实工作,认真兑现校党委、校行政作出的承诺。2021年“我为师生办实事”从智慧校园、后勤保障、校园安全、师生获得感等不同方面,推进我校软硬件建设。目前,已完成7件,正在进行中的3件也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将在年底前如期完成。(通讯员/史延鹏 内容审核/暴士蕊 窦文彤 冯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