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要闻
{栏目别名}

  • 2021-09-28
    新书发布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加强对外话语体系的创新研究,推动国际传播能力建设,9月27日上午,由天津外国语大学承办的第七届全国对外传播理论研讨会“对外话语体系创新研究”分论坛在天津大礼堂3号厅举行。中国外文局原副局长兼总编辑、中国译协常务副会长黄友义,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党委书记、总编辑王晓辉,中国外文局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党委书记杨平,中国三峡出版社总编辑王德鸿,我校党委副书记、校长陈法春等出席论坛。论坛开幕式由副校长余江主持。在庆祝建党百年,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之际举办本次论坛,旨在肩负起“对外宣介中国主张、中国智慧、中国方案”的时代重任,为我国对外传播理论与实践提供新思路、拓展新途径。在致辞中,杨平表示,加强对外话语体系建设,提升国际传播能力,就要构建中国特色话语,做好话语体系顶层设计;着眼融通中外原则,增强话语体系传播效能;重视翻译能力建设,提高中国话语对外翻译水平;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保障话语体系与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可持续发展。陈法春表示,“努力提高国际话语权”在党的十八大以来被赋予了更深刻的内涵,中国的国际话语权
  • 2021-09-28
    在第七届全国对外传播理论研讨会“对外话语体系创新研究”分论坛闭幕式上,我校副校长余江宣布,天津外国语大学第三届“文明互鉴·文明互译”学术交流季活动正式拉开序幕。余江表示,“文明互鉴·文明互译”学术交流季是天外更好地服务国家文化发展战略而打造的标志性学术活动品牌。本届“文明互鉴·文明互译”学术交流季将围绕“翻译与跨文化传播研究”“国别和区域研究”“‘一带一路’天津战略研究”“应急语言服务研究”等主题举办高端论坛和学术会议、中外文化互动、学术成果展等系列活动。他邀请与会嘉宾持续关注、支持天外今秋十月的学术交流季活动,欢迎专家学者光临天津外国语大学,再次共商阐释中国理论、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展示中国形象、推动中华文化与世界文明交流与互鉴的盛世伟业。附:活动列表
  • 2021-09-28
    黄友义 宁琦 王晓辉 彭青龙 王铭玉 钟智翔 郭英剑 梁茂成 卞建华 陈法春9月27日上午,由天津外国语大学承办的第七届全国对外传播理论研讨会“对外话语体系创新研究”分论坛在天津大礼堂3号厅举行。来自中央及地方涉外工作部门、全国对外传播领域百余位专家学者共聚一堂,就对外讲好中国故事、转变话语体系、增强国际意识、知识传播、情感共鸣、价值共振等方面进行探讨,努力寻找确立中国话语权、宣传中国价值观、阐释中国精神、展示中国力量的对外传播突破口。 中国外文局原副局长兼总编辑、中国译协常务副会长黄友义在发言中指出,对外讲好中国故事,在语言上需要实现话语体系的转换。为此,我们需要深入了解国际话语体系的现状,国外受众的思维习惯,对中国的了解程度。对外翻译已然成为构建中国国际话语体系的关键一环。今日的外语学科早已不同以往,构建富有中国特色的外语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显得尤为紧迫,势在必行。 北京大学党委组织部部长、外国语学院院长宁琦谈到,要传播中国思想,就需要着手纵横两方,纵深挖掘人类文明的思想精髓和共同价值,横向推动中国文化、学术和思想的对外表达,在中外文明交流与互鉴中展现中华
  • 2021-09-28
    新书发布成果推介9月27日上午,《中国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览》(多语种版)新书发布会在天津大礼堂举行。中国外文局原副局长兼总编辑、中国译协常务副会长黄友义,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党委书记、总编辑王晓辉,中国外文局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党委书记杨平,中国三峡出版社总编辑王德鸿,我校党委副书记、校长陈法春出席活动。发布会上,黄友义、王晓辉、杨平、王德鸿、陈法春与《中国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览》(多语种版)的主编、我校副校长余江以及译者代表、高级翻译学院院长李晶共同为新书揭幕。该书是“十三五”国家级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中国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览(多语种外译)”的重要成果,是国内以多语种形式全面推介中国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首部作品,由三峡出版社出版。书中收录了中国40个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目前已出版了汉语、英语、日语、韩语、法语、西班牙语6个语种版本,全部由我校师生翻译完成,主要面向海内外读者介绍中国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容、表现形式、艺术特征,乃至其所蕴含的精神特质,进一步为传承和保护非遗文化提供了中国的方法与经验。成果推介环节中,余江就学校近年来在中央文献外译、学术外译、文化
  • 2021-09-27
    郭建校,教授,管理学博士,国际商学院副书记、院长,硕士生导师,学校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负责人,1993年7月参加工作,工龄28年。主讲本《统计学》《多元统计分析》《经济统计方法》等课程。研究方向为数据分析、教育科学、评价与预测等,出版专著与教材3部,主持天津市经济社会发展重大应急课题“培育创新人才,建设人才高地,支撑天津五大战略机遇研究”,主持天津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基于SURP构建天津滨海新区高等教育资源共享模式的研究”,主持学校2020年度科研规划专项项目和委托项目应急外语服务研究专项“‘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的应急外语人才培养体系研究”,参与教育部人文社科专项项目、天津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项目、天津市教委社会科学重大项目“天津加快发展服务外包产业研究”等课题。 2009年入选天津市“滨海新区双百科技特派员计划”;2016年6月,获得天津市第二届教育科学研究进步奖;2018年5月,获得第八届高等教育天津市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排序3);2020年8月,获得天津外国语大学2020年本科在线教学质量优秀奖;2021年4月,作为课程负责人的《统计学》课程团队获得天津市高校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 2021-09-27
    杨丽娜,通识教育学院教授,现任通识教育学院院长。杨丽娜任教多年来,始终坚守教师初心,秉承“学高为师,行为示范”的育人理念,以爱心、热心和耐心为职业基石,持之以恒地坚持“乐学、乐教、乐研”,以三尺讲台为人生大舞台,践行教书育人神圣使命。 树立良好师德,做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 杨丽娜同志在多年的教学中,充分发挥了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能,不仅是传授专业知识的“业师”,也是启迪学生思想的“人师”。在三尺讲台之上,她总是以饱满的激情、扎实的专业素养、认真的授课来感染学生和启发学生,并以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务实的做事风格熏陶和带动学生,引导学生倾心向学、刻苦钻研、力戒浮躁,不断夯实专业基础与蓄积个人发展力量。她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并建立了“要学生学”变为“与学生一起学”到“使学生善于学”的良性学习循环。她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与从教感悟,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成功观,激励学生要敢于创新和超越,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实现成人与成才的有机融合。 创新教学方法,助力学生专业成长 杨丽娜同志发挥自身学科专业优势,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引入先进教育教学理念与信息技术手段,以教
  • 2021-09-27
    朵宸颉,女,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天津外国语大学亚非语学院院长。曾获天津市“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人选、天津市131创新型人才培养工程第二层次人选、天津市“敬业爱岗好人”等荣誉称号。她坚守初心,倾心尽力为求知学生传道授业解惑,默默用自己的言行诠释作为师者的责任与担当。 从任教伊始,朵宸颉就非常注重教学质量,在备课、授课、批改作业等环节始终一丝不苟。她深知教书育人是件“良心活儿”,而且师生之间的交流具有相互作用力,老师认真教书,学生会有感知,也会用勤学来回应老师的付出。为保证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她经常课前提早到教室,组织学生晨读,下课迟些离开,耐心为学生答疑解惑,为此经常舍弃个人休息时间。 朵宸颉注重教书育人,坚持正面教育,积极践行“课程思政”理念。课堂上的她总是保持积极阳光的状态,用自己的言传身教向学生输送“正能量”。她注意将外语知识与思想教育、形势政策等内容有机的结合。不仅将阿拉伯学、中东地区时事热点问题引入课堂,结合学术观点给予客观分析,并经常通过课堂教学、互联网、微信等方式与学生们分享中央文献重要术语阿拉伯语译文,于潜移默化中加强对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
  • 2021-09-27
    【开栏语】 一年来,在校党委的领导下,我校积极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及《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精神,努力打造党和人民满意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提高本科教育教学质量,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学校组织开展了第九届校级教学名师奖评选推荐工作,最终评选出刘泽军、朵宸颉、杨丽娜、郭建校4位教授为我校第九届校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以姓氏笔画排序),现在校园网、官微开设【师德生辉】专栏,将他们的先进事迹予以刊发。 希望获奖教师再接再厉,不断进取,再创佳绩。希望广大教职工向获奖教师学习,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积极探索新时代教育教学方法,不断提升教书育人本领,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将心比心 推己及人 刘泽军,日语学院教授,现任日语学院科研副院长。任教多年以来,他秉承初心,身正为范,踏踏实实,勤勤恳恳,砥砺前行。始终以传道授业解惑为己任,和学生共同成长,共同进步,求知不停,追识不怠;万事不只求结果,做到无愧于心,不辱师
  • 2021-09-27
    由我校与天津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共同主办、高级翻译学院承办的天津市外事翻译人才研修班于9月24日顺利结课,并在天津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举行了结课仪式。 天津市外事翻译人才研修班于2021年4月在我校开班,来自天津市外办、滨海新区、高新区、保税区以及天津市外事翻译人才库的30余名外事翻译人员参加了为期六个月的培训。10余名校内外外语和翻译专家以及业界知名人士应邀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办了涵盖中央文献外译、口译实践、笔译理论与实务、翻译技术、应急语言服务、外事经验分享等内容的专题讲座。 研修班的举办为进一步提升天津市外事翻译人才队伍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推动天津市对外开放和国际化深入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下一步,高级翻译学院将进一步整合各种资源平台,发挥语言服务优势,深入加强与天津市外办等单位的合作,为服务天津国际化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 2021-09-27
    9月26日,中共天津外国语大学第二届委员会第三轮巡察工作动员部署会在逸夫楼莎翁厅召开。校党委书记、巡察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殷奇出席会议并作动员部署讲话,市纪委监委驻天津外国语大学纪检监察组组长、校党委常委、巡察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于富来参加会议,会议由校党委副书记、巡察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胡志刚主持。 殷奇代表学校党委作动员部署讲话,提出三点要求。一是深刻认识巡察工作的重大意义,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学校党委工作部署上来。他指出,巡视巡察是上级党组织对下级党组织履行党的领导职能责任的政治监督,是加强党内监督的战略性制度安排,是党委履行全面监督职责的直接抓手。被巡察党组织领导班子和全体党员干部要切实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充分认识巡察工作的重大意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学校党委的各项决策部署上来,统一到巡察工作的具体任务和要求上来,主动诚恳地接受党委巡察组、意识形态工作督导检查组的监督检查。二是准确把握高校二级党组织的特点规律,精准有效开展监督检查。党委巡察组既要准确把握“国之大者”对教育工作的要求,又要围绕被巡察党组织的主责主业、地位作用和专业特点,细化完善监督重点,精准开展政